老子(本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谥伯陽,大約于公元前571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據《史記·老子列傳》所說,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
老子是創立道家學派的人,在道教中地位非同尋常,人們認為他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他主張的無為也對人們的思想起到了啟蒙和引導的作用,對中國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就連國外的報刊都曾經介紹過老子,《紐約時報》曾将他評為了古今十大作家之一,且排名第一。
那麼,老子到底是不是道教的創始人?下面我就來說一說道教的創始人其實是漢朝的張道陵,他也被後人尊稱為張天師。
老子雖然創立了道家學說,但是他并沒有開創教派,而且老子的道家學說也與道教不盡相同。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正一盟威道,也就是俗稱的五鬥米教。
其實,道教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古時代的神道,另一則是《道德經》中的道經。道教這個名字最早出現于《老子想爾注》,它的作者就是張道陵,是張天師對《道德經》的注釋著作。
東漢時期的著作《太平經》一般被公認為是道教的第一部專門典籍。東漢時期道教始創兩大分支太平道和五鬥米教。所以道教的創始時期一般認為是在東漢末年。道教的正式三大理論著作《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标志着道教理論的正式形成。
東漢末年的兩大教派,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雖然徹底失敗,但是五鬥米教卻是流傳了下來,并且不斷發展壯大,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天師道。
道教的蓬勃發展時期是在南北朝,因為有統治者的支持所以道教出現了很多的著名人物,在民間香火興盛。更是發展出了衆多的道教門派,如全真道、太一道。
在黨的十七大提出“發揮宗教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給中國道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曆史機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