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網,看書多次看到人引用這兩個詞語,但大多數人用“陽春白雪”象征高雅,高人一等的意思,用“下裡巴人”象征庸俗,低俗,低人一等。
我模糊的記得,這兩個詞并不是這個意思,這讓我閱讀的時候感覺非常難受。可能是因為我是學理科出身的吧,個人對詞義的精準要求比較高,想要準确的理解每個詞的含義。
于是我百度了這兩個詞的出處和釋義。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譯文我相信大家應該不需要,就不發了。
百度上多數文章對“陽春白雪”的解讀為:高雅的、不通俗的歌曲。
對“下裡巴人”的解讀為:通俗的、大衆化的歌曲。
也就是說這兩個詞是相對的,可是既然是相對的,通俗的對立面是高雅?用高深相對我覺得應該更合适吧!
就如我開頭提到大多數人的用法那樣,現代很多人都曲解了他們的意思,以至于引申到喻人的時候,味道就截然不同了。
需要高超技巧才能夠奏出來的曲子并且會這首曲子的人人數少一些,那麼就代表它是好的嗎?是高雅的嗎?
而大多數人能夠唱誦的、沒什麼技術要求的曲子就是低俗的?是壞的嗎?是低俗的嗎?
并不一定吧。
雖然現在這兩首樂曲已經不僅僅指歌曲了,更泛指文學藝術。“陽春白雪”是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而與之對應的“下裡巴人”,就是指的是通俗的文學藝術了。
但是現在網絡上很多人卻用“陽春白雪”指行為高潔高雅的人,用“下裡巴人”指鄉下人,指農民,指土裡土氣,低俗的人這樣真的好嗎?
或許是沒有看過原文,隻是盲目跟風造成的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