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8:54:56

來源:江陰日報-江陰網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

江陰城圖景 攝影 顧強

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枕山負水,襟帶三吳。實幹的江陰不僅經濟發展全國羨慕,更有傳奇曆史與如畫風景。江陰的美,是不多見的,曆史遺存豐富光曆代各級各類文物遺存就有370處!千古奇人徐霞客、狂草巨碑心經碑、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手植之紅豆樹這“江陰三奇”,更是享譽海内外。

“千古奇人”徐霞客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2

徐霞客是中國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被稱為“千古奇人”。明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馬鎮南旸岐(今江陰市徐霞客鎮馬鎮社區)一個沒落士紳家庭。徐霞客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但到了他父親徐有勉這一代已絕意仕途,決心築園隐居。他母親王氏則豁朗節儉,知書達理。徐霞客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15歲,博覽祖遺“绛雲樓”藏書,特好古今史籍、地志圖經,萌遠遊五嶽之志。18歲,他父親徐有勉受群豪欺侮,憂憤而死。他決意不應科舉,不入仕途,問奇名山大川。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3

萬曆三十五年(1608年),徐霞客21歲,辭别母親和新婚的妻子開始出遊。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訪勝迹為主,因老母在堂,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計程以歸。37歲以前,遊曆了北方的泰山、嵩山、華山、恒山、五台山;南方的黃山、廬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蕩山,最遠至福建的武夷山。曾予天啟元年(1621年)為紀念母病痊愈,蓋“晴山堂”,搜求先世遺墨、題贈,為之刻石。天啟四年(1624年),因母已屆80歲高齡,打算暫緩遠行。母不以為然,特命他陪同親作宜興、句容之遊,以示激勵。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廬。崇祯元年(1628年)服喪期畢,乃放志遠遊。他有感于“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對地理現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黃道周,遠抵廣東羅浮山。崇祯二年(1629年),由南轉北,入京師,遊盤山。三年(1630年),再南遊漳州。五年(1632年),重遊天台山、雁蕩山。六年(1633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師,遊五台山、恒山,又南下三遊漳州。他身體健壯,攜一杖,一褛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數日饑,逢食即飽,旅泊岩栖,遊行無所礙。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4

徐霞客故居晴山堂

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年屆50歲,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蠻荒”。于九月十九日深夜,辭别親友,放舟作萬裡遐征,同行有靜聞和尚和顧姓仆人。靜聞系江陰迎福寺僧,刺血寫成法華經1部,願供于雲南的雞足山。一行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去雲南。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二十日夜泊湘江新塘,遇盜舟焚,靜聞、顧仆受傷,行李财物盡失。徐霞客沒有為之卻步,設法取得友人資助後,重新上路。九月,靜聞病死予廣西南甯崇善寺。他背負靜聞遺骨,與顧仆分擔行李,曆時1年餘,經貴州于十一月底到達雲南的雞足山悉檀寺。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5

徐霞客手植百年羅漢松

崇祯十二年(1639年),顧仆卷包潛逃,他在僧人們的幫助下繼續考察,主要活動予叢山峻嶺。山中絕糧,就吃野菜野果為生;無處投宿,就以山洞樹林為家。攀絕壁,涉洪流,探曆100多個石灰岩溶洞,認真記載。他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又稱喀斯特)進行大規模考察,并作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他橫穿雲南,對金沙江、瀾滄江、麗江等諸水流實地調查勘測,寫成《溯江紀源考》和《盤江考》,詳細論證長江和盤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為長江上源,糾正儒家經典《禹貢》以岷江為江源之謬。還遠抵雲南邊陲騰沖,對有地下有熱能表現的地區進行尋訪。直到患了足疾,還應麗江知府木生白之請,留修《雞足山志》4卷,曆3月告成。因病不良于行,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坐船東歸,六月抵家。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6

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與世長辭。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和雲貴地區計16個省的無數山川。在旅途中,總要把當天的經曆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有時日行百裡,露宿殘垣,寄身草莽,仍堅持燃枯草照明,走筆為記。這些遊記涉及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以及名勝古迹、風土人情等,文筆優美。經後人編輯成約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千古奇樹”顧山紅豆樹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7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從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著名詩篇《相思》中,我們不難看出,紅豆樹本來應該生長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但是在江陰市顧山鎮東北2公裡的紅豆村,也有一顆千年珍稀紅豆樹聞名于世,而且這顆紅豆樹是自然生長在緯度最北端的一顆紅豆樹。民間相傳,此樹為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在顧山讀書選編《昭明文選》時手植,稱梁苑中物,距今當有1400餘年。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8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9

據前志載:“元時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間複萌,于古根旁茁生四幹。控觀均勢若虬龍老樹。”原老樹高約3米有餘,幹徑達1米左右,正幹早已枯腐,作半環狀兩人手可圍,其根蟠屈仰露四出,自南旁生1枝,自北旁生3枝,挺拔聳峙,4幹大亦盈抱,高皆倍于正幹,霜皮斑駁,枝葉繁茂。1983年春,距老樹南2米處,又長出2株新枝。此樹開花不多,結實更少,或零星開花,或開花不結果,且沒有任何規律,有時十幾年不開花,有時間隔三五年開花,最近兩次開花分别是2020年、2015年,開花時總是逢春夏之交,花作淡白輕黃色,至深秋結實。莢橢圓形,其豆色澤殷紅,晶瑩明澈,幾如寶石,是紅豆中的佼佼者。因久存而不蛀、不壞,往昔人們把它鑲嵌在戒指、耳環等飾物上。青年男女用它作為信物饋贈,寄托相思。故紅豆又名相思子。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0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1

紅豆莢

1924年,顧山人周水平的未婚妻夏靜波,将顧山紅豆樹所結紅豆,贈送給美國女友戴氏。戴氏回美國後,其丈夫将紅豆标本送交美國植物博覽會展出,被《世界植物大辭典》正式命名為“戴氏紅豆樹”,又稱“顧山紅豆樹”,并注明生長地是中國江蘇江陰顧山,如今在美國紐約植物園網站搜索,有26536和26537号兩件紅豆标本,它們就是顧山紅豆。193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陳嵘組織人員到顧山考證,因生長在中國南方的紅豆樹均為常綠喬木,而此樹則為冬季落葉喬木,它在植物學上是獨科分支,定名為“江陰紅豆”,載入《中國植物大辭典》,列入中國12種紅豆樹品種之一。1985年,鄭萬鈞主編的《中國樹木志》與2004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确認鄂西紅豆與江陰紅豆為同一個種。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2

千年紅豆樹1990開花時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3

千年紅豆樹2020開花季

1982年,江陰縣人民政府撥款在紅豆樹四周築古式圍牆和廊壁,取名“紅豆院”。上海電視台三次來紅豆村拍攝《紅豆村裡紅豆樹》《紅豆樹發新芽》《紅豆樹下相思鄉》等短片,向全國作介紹。江陰市錫劇團根據紅豆樹傳說編演錫劇《寂寞紅豆魂》,并由江蘇電視台拍攝為戲曲電視劇《紅豆魂》。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4

“千古奇碑”狂草心經碑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5

江陰市中山公園鐵佛寺舊址的壁間,坐北朝南嵌砌着用六塊大青石刻成的唐異僧草書《心經碑》,是江蘇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心經碑”由六塊長方形大青石拼組而成,高3米、寬5.5米。它氣勢雄渾、結構宏偉,即使在擁有三千碑牌的西安碑林,也難以找到這樣的“巨無霸”,恐怕隻能以雕镌于泰山的摩崖石來加以比拟。它那筆走龍蛇的氣勢,令人歎為觀止,它成于何時,作者為誰?千百年來卻籠罩着一團迷霧。

《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诏所譯。這部佛經的字數雖少,卻概括了般若類經典的全部綱要,是般若類經典的核心與精華,所以稱作《心經》。它便于持誦,故在佛教中極其流行。《心經》刻之于石,以文傳世、以書傳世并不少見,在江陰南門的十方庵(即十方雲水禅院)就有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用正楷書寫的塔形《心經碑》,而唯此異僧草書《心經碑》,作為“千古奇碑”,聲名遠播于海内外。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6

心經碑殿

異僧草書《心經碑》全文分13行豎刻,字體屬狂草,洋洋灑灑,滿壁淋漓,筆力有橫掃千軍之勢。可謂書苑之壯觀,藝林之珍品。狂草的特點是筆勢連綿回繞,放縱而有氣勢,狂草書是唐代大書法家張旭創在前,懷素和尚繼于後,這在書學史上稱之為“颠張狂素”。《心經碑》上的草書結構嚴謹,字形變化多端,其中有的字撇得異常長,如有個“多”字,其長撇達207公分;有的字鋪得特别開,如有個“聲”字,橫裡有55公分;有的字體異常纖細,有的線條又特别粗放,豎筆最細的僅1公分,最粗的達7公分;字的上下左右,大小斜正,互相呼應,顯得十分勻稱。字迹剛勁有力而又婉轉流暢;初看像反寫,其實是正寫,極為奇妙。如此巨幅大書,數百字一氣呵成,很難想象異僧是如何運筆的。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7

該碑有明代著名散文學家唐順之的“前題”,他在高度贊揚心經碑書法之後感歎說:“雖颠素之奔放狂谲,比之此書,猶為拘攣繩墨而不能展矣。”意思是說雖然張旭、懷素草書奔放,與《心經碑》的草書相比,還嫌拘束而不夠開展。這說明《心經碑》發展了張旭、懷素的狂草,有着它自身獨特的風格,由此可見,古代高僧隐于山林,身懷絕藝而名不經傳者往往有之。草書《心經碑》不僅書法藝術高超,而且雕刻技術也十分精湛。碑文的雕刻,雖然跟所有的碑刻一樣都是凹形的陰文,但刀法峭利而婉轉,當窗外光線投射在石碑上時,那一個個文字就如青銅浮雕,以其縱橫恣肆的筆勢,鐵線般地凸出碑身。雕者似乎采用透視原理,将淺雕的文字,洋溢着圓雕的情韻,由此也顯示出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的卓越才能。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8

一千多年以來,異僧草書《心經碑》曆盡滄桑。它原為紙本置在江陰乾明廣福禅寺的觀音殿壁間,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邑人、兵部侍郎耿秉命工摹刻于石,并由江陰知軍侯彥準題跋,延至明嘉靖末年觀音殿遭火焚,《心經碑》被毀。武進知縣趙麟陽重金購得摹本,交黃生道再刻石置于常州關帝廟中。乾明廣福禅寺釋音可有詩稱:“心經一卷幾翻掀,羅漢重書在壁間,忽被晉陵人借去,不知何日送還山?”江陰士人呼籲“邑人所當重刻以複舊觀”。直到清嘉慶三年(1798年),江陰知縣楊世绶趁乾明廣福禅寺補刻五百羅漢名号時就按照常州關帝廟的原摹本選石重刻,仍置乾明廣福禅寺後殿,使原來是江陰的唐異僧草書《心經碑》這一古迹得以延綿。

江蘇第一山有摩崖石刻嗎(千古三奇在江陰)19

參考書目:《江陰市志》《暨陽檔案——江陰人文掌故》《江陰人文風情》

本文來自【江陰日報-江陰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