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

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6 21:14:23

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本期關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營造包容拔尖人才的學校氛圍)1

學校建設創新型人才

■本期關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科技競争歸根結底是人才競争,人才競争歸根結底是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水平之間的競争。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會議強調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具有哪些特質?應如何發現和培育?學校應該為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營造什麼樣的環境?本刊特邀請專家和校長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讨。——編者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如今17年過去了,“錢學森之問”依舊是困擾我國教育和發展的難題。近兩年來,論及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從中央領導到基層科技、教育領域專家學者,都将基礎研究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就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而言,長期以來,我們總寄望于高校與科研院所,認為這些人才少年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基礎、個性、習慣、品格和品質,似乎無關緊要。其實并非如此,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培養,又恰恰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兒。

拔尖創新人才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拔尖創新人才究竟長什麼樣?雖然衆說紛纭,但國内學者已有一定的共識。從當前我國基礎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遭遇的困難和問題可以推斷,基礎教育所培養的“三好”式人才和“高考狀元”類人才,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們所說的拔尖創新人才。幾年前,有人統計,恢複高考之後30年間各省份的千餘名“高考狀元”,後來在各行業領域成為領袖和傑出人才的并不多見。這就是說,創造能力、突破精神與考試分數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聯。我們試着概括未來科學家的一些基本特質。

一是興趣廣泛,對生活中的一切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科學發現和發明的基本前提條件。他們喜歡觀察,喜歡思考,不斷追問和探尋。他們身上有着經曆了長期的黑暗而與生俱來的對光明不顧一切的追尋,他們愛自然,喜歡一切新奇的事物,期待正在或者即将出現的新事物,由此還衍生出獵奇、冒險、刨根究底的精神特質。

二是行事自主,對未知的事物常持異見,敢于試錯。特立獨行,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隻要是他們不知道的、沒有弄清楚的事物,他們不會輕信别人的告訴、傳達和“轉交”。在衆人退縮面前,他們會孤身涉險,不斷追問:是真的嗎?不斷試水:我倒要看看!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甚至頭撞南牆,不回也不悔。

三是激情充沛,對某些事物的執着追求可以持續甚至永久保持。“某些事物”指的正是個别領域、個别學科、個别方面,一個人保持興趣廣泛是一回事,要求一個人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求研究且堅持長久是另一回事。專注于某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專注不變,能夠做深做透,做出創意,做出驚天動地的發明。永久保持對某些事物的執着追求,除了個性品格的堅韌,一定還與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相關。政治生态和地域文化的開放,經濟和物質條件的豐足,社會制度和管理機制的鼓勵與獎掖,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

四是心靈自由,并且思維活躍、想象力無限。史上幾乎所有的發明家、傑出的創新者,都思維活躍、想象奇妙,他們富于意志力和突破精神,會準确理解與把握管控和限制的“邊界”,敢于運用理性和智慧,尋求改變,挑戰某些不合理的條規。這些學生從來是學校中的極少數,對照常規和應試要求,往往被視為怪才、另類,不很聽話,不很合群,分數不冒尖,素質不全面,但他們卻真正具有拔尖創新人才甚或頂尖科學家的潛質。

轉變育人導向,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條件

對那些智商卓異、創造才能奇特的學生,也許一時難以脫穎而出,但我們至少可以加以保護,給予必要的培育,而不至于被耽擱、冷落甚至是傷害。

中小學校長的育人導向最關鍵。需要轉變觀念,站在民族振興、家國未來的高度,将創新人才的發現、保護和培養工作看成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引領教師調整評價标準,改革教學策略,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努力實施差别化教學,讓包括有潛質的創造型人才在内的所有孩子都能發揮個性特長,自主自由生長。在創新人才培養成為發展要務的當下,校長們應該帶領教師突破傳統,創新思路,試水基礎教育辦學時代新局。

學校要主動滿足富有創新潛質學生的個性、好奇心,給他們提供探求知識的條件、資源和環境。學校圖書閱覽設施應該不斷換代,圖書資料應該時時更新,實驗室配置應該不斷豐富,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生的個别化需求。一些學生具有個别化特征鮮明的愛好,以學科專業見長的一般教師很難滿足其發展的需求。所以平台搭建、資源建設、方向和方法的指點就非常重要。

校長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教師對有特殊創造潛質的學生施以分外的關心。傳統的教學往往千篇一律,周而複始,而教師會弱化對自己專業發展、素質提升的追求,這也是制約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因素。由此,促進教師發展,不僅要發展其學科專業,而且還要發展其綜合素養,這樣的教師才能夠盡可能滿足包括富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在内的所有學生的成長需求。

不僅如此,校長還應積極引領建構善待個性、寬容特異、激勵特長、富于安全感的文化氛圍。一些學校評價學生的标準是學生聽話、行事四平八穩、圍繞應試打轉、做題和考試拿高分,也因此自然而然形成了師生們對那些雖有特長,卻學科發展不全面且有個性的學生的疏離、冷落、漠視,甚至有意無意給他們貼上差生的标簽。改變這種偏見,需要學校管理者花大氣力,用大心思,通過理念和價值觀引領,通過評價機制調整來加以扭轉。

一位小學校長告訴我,她學校一名五年級男生,擅長手工,因學科成績一般,拖了班級“後腿”,教師和同學很多視之為“不務正業”,不太喜歡他。校長發現後,予以積極鼓勵,為其開辦專題展覽,這名男生不僅特長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且各科學業也有了很大進步。這位校長說,我雖然不知道這個男孩将來是否一定能成為傑出人才,但絕不能讓未來可能的領軍人才因為我們的冷漠和無所作為而被埋沒。假如所有校長、教師和家長都秉持這樣的理念和情懷,抱有這樣的信任之心,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步履必将越發快捷。

營造保障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當下,高校招生制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對于特長生、創意精英越來越有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積極支持中小學校在正常的課程計劃之外,組建一些滿足個别孩子特殊愛好的學習和探究小組,供給必要的資源和條件,讓他們可以通過自主的合作、探究,真正進行項目化學習、研究和攻關。鼓勵中小學積極探索具有拔尖創新潛質的人才培養機制,減少作業和教學,提供平台和資源,給他們更多自主的空間。

不僅如此,就科學人才的早期培養而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積極協調建立高校與中小學的協同機制。因為高校不僅彙聚高層次專家,而且具有學科前沿的資源和平台。雙方聯手,可以讓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減少環節,縮短周期,降低成本,事半而功倍。在這一問題上,南京大學已經率先垂範,在江蘇省教育廳的支持下,去年年底已建立普通高中與高校協同創新發展機制,并啟動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首批示範校建設工程。這是一項真正胸懷“國之大者”重要的創新之舉。

我們常說,發現問題比提出問題更重要,這實際是就創造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而言的。基礎教育在拔尖創新人才問題上,首先是發現,接着是保護和培育。發現,需要慧眼,需要洞見;保護,需要胸襟,需要情懷;而培育,需要智慧,需要機制。這一方面是教育本身的天職;另一方面,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緊迫使命。

(作者系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工作組專家)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4日第5版

作者:嚴華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