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今天晚上在某個視頻下方看到的,是原視頻作者的引言:
“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 或者是你沒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說 其實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因為這是無效的, 人們還是隻會願意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 一直很喜歡這段話 來自陳丹青老師寫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怕與愛》。
視頻作者問了幾個關于外貌和靈魂的問題,認為沒有異性欣賞她的靈魂,表示靈魂可以為外貌加分。這引發了我的一點點思考,進而随筆寫了點感想,我也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希望我能于與大家的交流中得到提升。至少在我看來,靈魂從來不是外貌的加分項。
外貌從古至今隻是取悅強者的工具,也是取悅大衆的工具,尼采認為人民群衆是愚昧的,隻是英雄奴役的工具。然而,人民群衆的眼睛确是雪亮的,縱觀人類曆史,他們記住的從來不是外貌,很多時候,外貌甚至不值得他們花費一丁點筆墨。
有些人看外貌,還很會找借口,“外貌好看才能令别人深入了解其靈魂”。這不啻一種軟弱,一種對于強者的屈服,人生不順遂時的逃避,甘願被奴役的心理,不能參透人生價值的自憐、對于人生方向的迷惘。因為靈魂是一道複雜的積分題,外貌隻需要算一算加減法,而大多數人一定是難以堅持去克服最艱深的苦難的。
部分現代青年,要求的擇偶标準基本都是外貌要求,或許是因為自己無法準确衡量一個男人或女人、一份事業、一段感情,簡簡單單物化掉這些東西。
簡單物化是什麼意思呢?譬如喜歡身材好、臉蛋好看的女人,譬如喜歡身高185的公務員帥哥。這兩種人本身就适合成雙成對,柴米油鹽的日子也能過得下去。我們所說的“有趣的靈魂”呢?他們是喜歡卡西莫多、喜歡茶花女、喜歡晴雯的。
因此,人們對于外貌的看法,不過是難以言說的對于靈魂的追求。注重“外貌”的男女走到一起,是“郎才女貌”,是一種具象化的靈魂追求;注重“靈魂”的男女能遇見,也是“郎才女貌”,他們最終找到的是真正契合自己的另一具靈魂。不過一種是肉眼可見的靈魂,一種是看不到隻能用心體會的靈魂。
膚淺的靈魂難道就應該被否定嗎?也不見得,膚淺與否其實是相對的。
人類靈魂的複雜程度是難以言喻的,千人千面中誕生出高貴的靈魂,高貴的靈魂繼而影響思想發展的進程,作用于後繼者們。基于進化論的支持,靈魂的多樣性将無窮無盡。然而其中最多數的一定是較為“膚淺”的。
“膚淺的”“好看的”這是人們廣泛的需求,也是一種必然,我曾說過,對愛情的量化、物化,是由于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迅速變革的沖擊下,青年人不可避免的暫時的迷茫。這種迷茫,在将來閱曆、知識、修養等的提升下,是會沉澱的。近來,我對此又有了更多的體會,每個時代,總有被衆生讴歌的美,凡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追求物質生活,而精神上匮乏,也是許多人的現狀。
靈魂上無法與他人産生深層次的共鳴,隻能退而求其次,安于“外貌”這種程度上的“靈魂共鳴”,這有時候是無可避免的。當一個人的眼界、一個人的生活僅限于當下,而不擡頭看向遠方,那麼他的思維隻能被深深地局限于一隅,那麼他的靈魂又怎能被他人欣賞呢?
因而,要追尋能和你共鳴的有趣的靈魂,也要相應地提高自己的靈魂。同樣的精緻才是真正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人生最燦爛的輝煌,莫過于一生馬不停蹄、一往而無前,如果有佳人與你同行,當然幸甚至哉。
人類靈魂的高貴,或許也是因此。
美淑人之妖豔,因盼睐而傾城。揚綽約之麗姿,懷婉娩之柔情。超六列于往古,邁來今之清英。這确實很美,美得不可方物,但其中的“美”大多是基于“情”,如果不是自己的亡妻,這世間又哪裡尋到第二個女子再能配上這樣的辭藻呢?其中的情,是夫婦間的情誼款誠,便基于我今日所談的靈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