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歲定八十”,按照這個理論,小時是學渣的人,長大後依然是學渣。
學渣能搞學術嗎?
聽起來天荒夜譚,但現實中就有這麼一個逆襲的學渣。
他的名字叫張五常。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他在經濟學學界的份量,遠不是薛兆豐這類經濟學家網紅所能比拟的。
在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科斯、阿爾欽、弗裡德曼等人眼中,張五常絕對可以拿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此可見,他在經濟學領域的實力,是得到行家公認的。
那他是如何從一個學渣,變成一個經濟學家的呢?
01 考試考不好,但對真實世界的了解卻不少
張五常教授小時讀書是名副其實的學渣,他考廣西華英的初一,考不上,隻能退回讀小學6年級。
後來好不容易考上初一了,成績慘不忍睹,再度被退回讀六年級。
比起讀書不好,他更因為頑皮成性、每周都是學校當之無愧的罰站冠軍,而在1948年,被校長逐出校門。
據張五常教授在《五常學經濟》這本書裡寫道,自己在華英的最後一年,六年級的班主任呂老師,有一天把他帶到校園裡的一個安靜角落,然後說:
“我不管你的行為,不知怎樣管才對,因為我沒有遇到過像你這樣的學生。你腦中想的脫離了同學,也脫離了老師,層面不同,有誰可以教你呢?我教不來,隻希望你不要管他人怎樣說,好自為之,将來在學問上你會走得很遠,遠過所有我認識的人。”
老師說的“好自為之”,促使張五常教授做出了一些改變。
他偶爾也會交一些作業,而呂老師會把這些作業都貼到牆上。
盡管呂老師護犢子,但張五常教授還是因為記過次數和吃飯次數差不多、考試答題像脫缰野馬一樣亂來,在1948年被趕出校門。
張五常教授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初為了躲避戰争而回到内地。沒想到他在内地的學校混不下去,剛好那一年國共之争走向尾聲,他便順理成章回流到了香港,就讀于灣仔書院。
雖然讀書不好,但張五常教授從小就是一個來去自如、喜歡獨自思考的人。
他上學時,隻是不喜歡老師的照本宣科罷了。
他用行動驗證了亞裡士多德說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比起死讀書,張五常教授更喜歡外面鮮活的世界。
後來他走上經濟研究的路,一直秉承做實證經濟的理念。
也就是用經濟理論去驗證日常生活的現象,看看這些真實現象是不是真的像經濟理論說的那樣。
他在《賣桔者言》這本書裡,寫到自己和學生去擺攤賣桔子。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他們賣出的桔子的價格是不同的。
這就打臉了很多經濟理論。
張五常教授認為,這些經濟理論之所以會被現實打臉,就在于那些所謂的經濟學者,不去了解真實世界。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的理論是意淫出來的。
而張五常教授,靠這種實證精神,幫助自己在對真實世界的了解這件事上,秒殺了很多經濟學家。
當年的學渣,蛻變成了經濟學界的真理大師。
由此可見,學生時代考試考得好,不見得是好事。
關鍵還得看你成為社會人後,能否擦亮眼睛,看清真實的世界。
你若看清,便能成星。
02 良師益友加持,逆天改命走起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内地學校混不下去的張五常教授,回到香港卻是福氣滿滿。
為什麼這樣說呢?
他在香港再次因為考試不及格,而被逐出校門。
沒學校願意收他為學生,但這卻造就了一段佳話。
求學無門的張五常教授,無所事事,便天天跑到太甯街。
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群有趣的靈魂。
比如,“太甯街文豪”王深泉,對中外文學的創作了如指掌,對文學的見解與衆不同。
最關鍵的是,他教給張五常教授的,和學校老師教的是兩回事。
老師教平仄,張五常教授死活學不會。
但是,王深泉隻教了1分鐘,他就學會了。
在遇到王深泉之後,張五常教授深刻領悟到:
山外有山,學問這事不可以不學。
他由此開始了認真的求學之路。
後來,張五常教授到加拿大和美國,跟阿爾欽、赫舒拉發和布魯納等名師學習經濟學。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爾欽身上,他學會了如何把一個細分領域,研究得深不可測。
阿爾欽對“價格理論”的理解無出其右,連另一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大名鼎鼎的薩缪爾森都對他俯首稱臣。
有一次,薩缪爾森到加拿大演說。
台下有個觀衆向他提了一個問題,薩缪爾森忍不住說:“我先教你一些價格理論吧。。。”
剛說完這半句,他突然停下來,四處張望,然後改口說:“啊,我說錯了,在你們這個地方我怎麼敢教價格理論呢?”
台下觀衆會心一笑,都知道他說不敢在加拿大教“價格理論”,是因為這裡有阿爾欽。
張五常教授深得阿爾欽的真傳,他把“需求定律”也研究得高深莫測。
雖然特朗普說沒有人比他更懂經濟,但是在“需求定律”這個細分領域,張五常教授可以甩開他130條街。
張五常教授出版了《經濟解釋》三部曲,第一部講的就是“需求定律”。
他的這套書,成為了國内外很多人學習經濟知識的必讀書籍。
在赫舒拉發身上,張五常教授學會了要拓展知識的廣度。
為此,他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密爾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等大家之作,反複看并用來驗證能否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另外,他深知“不了解曆史的經濟學者都是僞學者”。
為此,他廣泛涉獵曆史書籍,把自己變成了半個曆史學家。
在布魯納身上,張五常教授學會了分析、邏輯要追求360度無死角。
有一次,布魯納在課堂上講“均衡點”這個概念。
他在黑闆上,用數學邏輯證明自己的觀點。
隻見布魯納教授洋洋灑灑地把黑闆寫滿了,抹了之後繼續寫,反複這樣操作了好幾次。
之後他突然停下來,問:“你們明白了嗎?”
課堂上鴉雀無聲,布魯納憤而離席。
學生頓時呆若木雞,但很快人間清醒,知道要趕緊研究老師的分析,不然愧對他講的驚天偉論。
正如張五常教授所說,布魯納教授是他知道的在分析、邏輯上最嚴謹的經濟學者。
在這方面,他也傳承了布魯納教授的衣缽。
在研究任何一個經濟現象時,張五常教授都會在分析時,充分考慮各種變量。
像他寫的《賣桔者言》,就充分考慮了各種變量。
難怪王石說看到這本書時大受震撼,說自己真正學經濟學,是從讀《賣桔者言》開始的。
張五常教授跟很多經濟學者不一樣,他們分析時不考慮變量,或者頂多隻考慮一兩個變量。
一對比,可以說是高下立見。
另外,他在邏輯上追求360度無死角,不斷試圖提出反例,直到自己實在舉不出反例才罷休。
因為有這幫良師益友加持,張五常教授的逆天改命走起。
這正驗證了那句:
“你和什麼人一起,你就會變成什麼人”。
03 讀書方法掌握得好,成為牛人時間來得早張五常教授之所以能成為經濟領域的大牛,很重要一個原因在于他經過不斷總結,形成了自己的讀書方法論。
那他的讀書方法論是怎樣的呢?
1、以理解代替記憶張五常教授對應試教育嗤之以鼻,認為這種死記硬背的考試,隻會讓人失智。
他主張以理解代替記憶:
你理解越深刻,記憶就越清楚,用起來就越得心應手。
在讀書時,你要做好2點:
(1)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聯帶關系要貫通
(2)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以張五常教授學習經濟知識為例子,他認為“價格是經濟學的靈魂“,“需求定律是經濟學的根”。
為了把這些重點理論融會貫通,他就會不斷思考價格和需求定律有什麼聯帶關系。
比如,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由需求定律決定的嗎?
另外,張五常教授認為學習經濟學,最重要就是要掌握當中的概念。
因為經濟學的概念看起來簡單,但是很多人,包括很多經濟學者都是一用就錯。
他們用錯,就是因為沒正确理解當中的概念。
概念不熟透,怎麼用都有漏;
概念一熟透,怎麼用都不漏。
2、興趣,因思想集中而燃燒現在很多人一下了班,或者周末早上五六點就爬起來認真讀書。
可惜他們盡管已經努力到感動自己,但還是進步不大。
問題出在哪裡呢?
張五常教授認為很多人之所以學習不好,是因為他們沒能培養起自己的學習興趣。
像上面這些人努力是努力,但方法不給力。
真正給力的方法,是張五常教授提煉出來的“連貫讀書法”。
什麼是連貫讀書法?
就是你在一段時間内,讀的書要有連貫性。
比如,你在一周内就主攻讀經濟學的書,讀它個三本五本經典書籍。
千萬不要今天讀一本經濟學的書,明天讀一本政治學的書,後天讀一本心理學的書。
這樣的話,你沒辦法把知識連貫起來。
而當你能做到連貫讀書,特别是能做到比如連續1個小時都看得津津有味,說明你進入心流狀态了。
這種思想集中的狀态,能讓你的興趣之火越燒越旺。
這把火燒得越旺,學好就越有指望。
3、問比答重要傳統的學習,學生都在等老師或書上給一個标準答案。
這在張五常教授看來,是愚蠢到極點的學習方法。
他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問遠比答重要。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因就像先聖所說的:“提問開啟智慧,答案終止想象”。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到很疑惑,說難道學習就是随便問幾個問題嗎?
沒那麼簡單,提問是門技術活,好不好?
很多人提問,完全沒經過大腦,這在張五常教授看來,這樣的提問毫無意義。
他認為提問前,要下苦功夫,要做到以下3點:
(1)将問題分成3類,提問一點都不累
what:事實
how:方法
why:理論原理
也就是說,你在提問前,要先确定自己想問的是哪一類。
比如,你是想問新冠疫情的最初源頭是在哪裡呢?
還是想問防範新冠疫情的方法是什麼呢?
又或者是你想問導緻新冠疫情的機理是什麼呢?
你提問的水平,會決定你能獲得什麼樣的答案。
很多人覺得提問很累,症結在于你不懂得分類。
你若懂得将問題分成3類,提問一點都不累。
(2)問題“真小實”,得到的答案會超值
現在很多人提問,就是典型的“假大空”。
這些人恨不得張口就來“我們的國家,可以像烏托邦一樣治理嗎?”
烏托邦說了幾千年,都還是一種假象。
你偏要把問題建立在一個假象上,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又比如,當年震驚華為的新人“萬言戰略提案”事件。
那個新人去華為沒幾天,估計連華為有幾個部門都還沒搞清,就寫了洋洋灑灑的幾萬字戰略提案。
他在提案裡自問自答,寫道華為有什麼什麼樣的戰略問題?要怎樣怎樣做才行。
一副要教任正非怎麼制定公司戰略的樣子。
真是“腦子還沒長全,就來讨人嫌”。
難怪任正非會跟下屬說,這人如果精神不正常,送醫院;如果精神正常,直接開除。
其實,他要提問也是可以的,但要先從小問題問起。進公司沒幾天,就提那麼大的公司戰略問題,還真把自己當全知全能的上帝了啊。
哎,連自己是哪根蔥都還分不清。
還有一種提問是過于“務虛”,就是那種“畫餅式”的提問。
比如,“我要怎麼做,才能改變我的另一半,讓她成為一個溫柔體貼的人?”
好小子,你自己都還粗魯如牛,粗心如豬,自己都不肯改變,憑什麼要求另一半改變?
這種建立在空中樓閣的虛幻提問,隻會顯得你笨。
所以說,提問要拒絕“假大空”,要“真小實”。
提一個真正困擾你的問題,說不定困擾你的問題,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提真問題,助己助人,何樂而不為?
另外,提問的切口要小,不要一上來就提問行業,乃至社會和國家有關的大問題。
這不是你和回答者,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
提一些切口小且精準的問題,比如:“我現在的體重是180斤,為了能在最近3個月參加相親時,整個人看起來身材顯瘦一些,希望能在3個月内減掉20斤。要達成這個目标,我需要制定怎樣的減肥計劃呢?”
你提問時切口越小,交代的背景信息越精準,别人的回答才會越有針對性,能幫到你的概率自然越大。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務實,像3個月減掉20斤還是可行的。你如果說要3個月減掉100斤,任何減肥大師都會對你死心。
由此可見,提問莫“假大空”,這樣隻會把别人逼瘋。
提問“真小實”,你得到的答案會超值。
(3)事前做足功課,提問才能深刻
碰到過有些令人發指的提問者,提的問題答案書裡就有,或者輕輕上度娘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但是,他卻要攤開手做“伸手黨”,期待别人把答案塞到他手上,最好是喂他。
這樣,他就以為自己掌握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用張五常教授的話來說,這是“發神經”。
确實,懶成精的人,都是在發神經。
事前不做功課,就冒冒然提問,隻會提出讓人鄙視的問題。
這樣難看的提問吃相,是你想要的嗎?
事前做足功課,提問才能深刻。
4、書分三讀在張五常教授看來,99%的人都不會讀書。
因為他們基本是過目就忘,讀了很多書,到用時才發現啥也想不起來。
問題就出在讀書方法不對。
那正确的讀書方法是怎樣的呢?
他建議要“三讀”。
(1)第一遍“快讀”
比如,你讀一本書,可以先快速浏覽當中的某一章(節),看看它究竟是講關于什麼的問題。
(2)第二遍“慢讀”
在明确了這一章(節)是講什麼問題之後,你再慢慢閱讀這一章(節)。
深究當中的細節,務求明白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論證解決的。
(3)第三遍“選讀”
一本書的内容太多了,你不可能每一個字都精雕細琢地讀。
為此,你要有所放棄,進行選讀。
選出那些對你來說是重點的内容,根據“二八法則”,你起碼要花80%的時間在這些重點内容上。
方法不對,再努力也會跪;
方法一對,稍努力就高貴。
寫在最後從學渣到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靠的是對真實世界的了解;靠的是良師益友的加持;靠的是自己正确的讀書方法論。
“莫愁自己成不了專家,隻要你肯學大家”。
跟張五常教授這樣的大家學習,你也可以逆襲走起。
正如著名學者吳軍老師所說,厲害的人之所以厲害,無非就是比普通人多掌握了一些方法論。
靠這些方法論,他們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果你也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你的人生之路必然很燃。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你邁出哪怕是模仿牛人的第一步,都說明你正在上路。
最怕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你一直在内心抓馬。
内心停止抓馬,馬上上馬,廣闊草原就在你眼前,等着你一往無前!
人生的美好意義,就等着你去發現!
張五常教授的逆襲經曆,有哪些點對你有啟發呢?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