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22:26:34

黃庭堅書蘇轼《念奴嬌 · 赤壁懷古》草書,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藏。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位于山東省嘉祥縣,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收藏着大量東漢時代武氏墓群的石刻文物而聞名于世。《念奴嬌·赤壁懷古》全文的四塊石刻,每塊刻石均長方形,按石刻拓片每塊約高35cm、寬101cm。

::黃庭堅(huáng tíng jiān)==(1045年—1105年)字魯直,乳名繩權,号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節,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轼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轼、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轼齊名,時稱“蘇黃”;

::蘇轼(sū shì)==(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詩題材廣闊,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善書,“宋四家”之一;

::念奴嬌(niàn nú jiāo)==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代表作品有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等;

::赤壁(chì bì)==隸屬湖北省,是由鹹甯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遊的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懷古(huái gǔ)==思憶古代的事情;

::武氏墓群石刻==武梁祠==位于山東省嘉祥縣城南15公裡紙坊鎮武翟山村,原是東漢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處祠堂,祠堂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祠内石刻包括石 、石獅、墓碑、畫像等。有石阙、石獅各1對,漢碑2塊和武氏祠漢畫像石44塊;

黃庭堅刻石的意義不凡,此刻石有以下四點值得稱道:

一、蘇東坡是北宋大文豪,千古傳頌,世界聞名。《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為其重要代表作,脍炙人口。黃庭堅亦乃詩詞書法大名家。故此刻石當是珠聯璧合的“蘇黃”雙絕,文化價值、曆史價值、文物價值皆珍貴異常。

二、黃庭堅書寫東坡此詞,說明兩人不同一般的師生情誼,也折射出黃庭堅對蘇詞之推崇。

三、刻石完整保留了至今已難得一見的黃庭堅墨寶真迹,而且是一幅長達百字的巨作,筆力遒勁,跌宕起伏,晉風唐韻,龍飛鳳舞,一如行雲流水,恰似東坡豪邁詞意,酣暢淋漓,氣象磅礴,雄渾壯美。《三希堂法帖》有黃庭堅20件墨寶,卻缺此件。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是一則來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戰國·孟轲《孟子·盡心下》。原義是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頌;

::三希堂法帖(sān xī táng fǎ tiě)==清代乾隆帝命衆大臣擇選内府收藏的曆代名家書法作品,聚集精工,模勒上石,镌刻成帖。因帖中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王旬)《伯遠帖》三件希世之寶,故以“三希”得名。全部法帖共收集曆代名家135人的340餘件楷體、行體、草體書法名品,并各家題跋200餘條,印章1600多方,共9萬多字,刻石500塊,分為32冊。由于全部系墨迹上石,刻工精細。被後人所推崇。《三希堂法帖》是一部空前的大型書法從帖,因保留了曆代珍貴的書法名家真迹而名聞遐迩。其千餘年的書法藝術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其拓本成為後世儒雅之士的必藏之物;

【釋文】黃魯直書《大江東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庭堅書。

::黃魯直(huáng lǔ zhí)==黃庭堅==字魯直,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

::小喬初嫁(xiǎo qiáo chū jià)==《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

::初嫁(chū jià)==是說其少年得意,倜傥風流;

::雄姿英發(xióng zī yīng fā)==形容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

::英發(yīng fā)==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羽扇(yǔ shàn)==羽毛制成的扇子;

::綸(guān ) ==古代儒将的便裝打扮;

::綸巾(guān jīn)==青絲制成的頭巾;

::樯橹(qiáng lǔ )==強虜==樯虜==狂虜==樯與船槳,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種搖船的槳;

::酹(lèi )==把酒澆在地上,表示祭奠;

《赤壁懷古》

黃庭堅 / 原刻拓本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

【1】黃魯直書《大江東詞》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3

【3】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4

【4】人道是,三國周郎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5

【5】赤壁。亂石穿空,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6

【6】驚濤拍岸,卷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7

【7】起千堆雪。江山如畫,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8

【8】一時多少豪傑。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9

【9】遙想公瑾當年,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0

【10】小喬初嫁了,雄姿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1

【11】英發。羽扇綸(guān)巾,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2

【12】談笑間,樯橹灰飛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3

【13】煙滅。故國神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4

【14】遊,多情應笑我,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5

【15】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6

【16】樽還酹江月。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7

【17】庭堅書。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8

【18】情豪筆放,氣煉神永,是謂魯直之長。其詩法工部,在骨相。豪放處或過之{删:不必然}。章蔡輩忌之,又何傷焉?廬陵李詢謂其詩“異日當雄四海”,可謂明識。丁醜二月廿七日,夢生識。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号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節,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轼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轼、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轼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進士及第,曆任葉縣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泰和縣知縣、德平鎮監、秘書省校書郎、《神宗實錄》編修官、集賢校理、國史局編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駕、宣議郎監鄂州、奉議郎兼甯國軍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員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職。1105年,黃庭堅病逝于宜州南樓,享年61歲。而後,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1265年,宋度宗追贈黃庭堅谥号:文節。黃庭堅一生為官清正,治學嚴謹,以文壇宗師、孝廉楷模垂範千古。 [1]

家世背景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19

黃庭堅像

黃庭堅的遠祖是西漢循吏丞相黃霸,他的十世祖黃翰是唐朝中期的進士,九世伯祖父黃保仁是大唐進士,八世祖黃榮為大唐副相右仆射,七世祖黃浩為晚唐進士,六世祖黃玘為晚唐舉人,六世叔祖黃璞為南唐進士。五世祖黃贍為南唐進士,曆著作郎,知分甯縣。四世伯祖黃元績為南唐進士,是分甯黃氏自浙江金華遷居江西修水後的第一位黃氏進士。四世祖黃元吉為舉人,藏書萬卷;三世祖黃中理為大宋舉人,在修水創辦了芝台書院、櫻桃書院,是當時馳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祖父黃湜為大宋進士,黃湜十三兄弟,十人進士及第,時稱十龍。父親黃庶,為大宋進士,著名的詩人,康州太守。修水黃氏,詩書世家,書香越過十代,傳至黃庭堅,以緻鼎盛。 [2]

在黃庭堅(雙井七世)這一輩之前,修水雙井黃氏在宋朝,就已經有了18位進士;在黃庭堅中進士之前,修水雙井黃氏有22位進士。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在生前為雙井黃氏立下了《雙井黃氏家規》,其後裔稱為“黃金家規”,其中第八條,就是讀書家規。讀書乃誠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吾家自今修譜之後,必歲延名宿,教育後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苟,若以供俸非輕為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緻茲鄙陋,反墜先聲,為父兄者尚其念之。 [3]

其大意是:讀書是修養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延請有名望的老師,教育後生晚輩,務必使後生晚輩精通中華典籍,所寫文章明白曉暢;更應該陶冶情操,砥砺品行,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真正讀書了。給教師的供應禮儀,都不可以随意。如果僅僅為了圖方便,給教師的薪俸低廉,導緻贻誤村學,家長僅僅希望子女認識幾個字罷了,導緻子女滋生鄙俗淺陋的習氣,反而敗壞祖宗的聲望。家族的長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0

雙井村的黃庭堅雕像

雙井黃氏,在黃中理制定的黃氏家規指導下,讀書家風甚美,賢才接踵摩肩,為豫章甲等文化望族。黃庭堅家學淵源有自。南宋袁燮贊道:一門兄弟,共學于修水上芝台書院。道義相磨,才華競爽。 [4] 黃庭堅中進士後。雙井黃氏又有25位宋朝進士,這樣一來,僅宋朝,雙井黃氏就有四十八位進士。如今修水雙井村被譽稱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名字由來

1045年6月,黃庭堅出生在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雙井村。當時修水有嬰兒“抓周”的習俗,黃庶遵其俗讓自己的次子繩權(黃庭堅的小名,乳名)進行抓周。在弓、矢、紙、筆等物件中,小庭堅一手拿起毛筆就不願放下。衆人齊贊肯定“黃家又出了個讀書種”。 [5] 黃庭堅的父親黃庶在《伐檀集》記載了這件事情:楚俗,子生周一年,其日,陳食、飲、硯、墨、金帛之具,從兒戲弄,聚家人觀以為樂,繩時先弄墨 [6] 。看到次子的抓周結果,黃庶自然很高興,曾經賦詩《教繩權學書偶成》回憶道:文字有緣曾弄墨,見來官小免咨嗟。喜将筆硯傳生計,不失詩書作世家。字識姓名能指點,寫因梨栗不傾斜。着鞭莫落時人後,三十塵埃監汝爺。 [7]

黃庶從古書中選擇遠古時期的賢能之士的字給長子取名,他給長子取名“大臨”。大臨來自遠古時期的“八恺”,八恺出自《山海經》、《左傳·文公十八年》和《史記》等。八恺者,蒼舒、隤敳、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黃大臨一歲時,黃庶在1042年進士及第。受此激勵,黃庶為次子繩權取名為庭堅,庭堅者,八恺之一。庭堅是遠古時期聖賢臯陶的字,臯陶是舜帝的良佐,中華民族的司法鼻祖,為人正直而有智慧。黃庶給予次子以極大的厚望。黃庭堅六兄弟,四兄弟的名來自八恺:大哥大臨、二弟叔達、三弟蒼舒,還有兩位弟弟的名來自“八元”:大弟叔獻、四弟仲熊。八元者,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8]

黃庶很仰慕北宋大臣魯宗道,魯宗道在天禧元年(1017 年)為右正言。他任職後,對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頓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宋真宗對他頗感厭煩。魯宗道見真宗如此,對真宗說:“陛下你任用我,哪裡是僅僅為了收到納谏的虛名呢。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實際幹事為恥辱,請皇上罷去我的官吧。”真宗為他的敢于直言所感動,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讓大家向他學習。為此,黃庶為黃庭堅取字“魯直”。 [9]

童讀春秋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1

黃庭堅牧牛圖

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驚奇,認為他的學業一日千裡,進步神速,是千裡之才。 [10]

黃庭堅年五歲,已誦《五經》。一日,問其師曰:“人言《六經》,何獨讀其五。”老師曰:“《春秋》不足讀。”黃庭堅曰:“既曰經矣,何得不讀。”十日成誦,無一字或遺。其父黃庶喜其警悟,欲令習神科舉,黃庭堅聞之,乃笑曰:“是甚做處。”黃庶尤愛重之。 [11]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12]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詩送人赴舉:“萬裡雲程着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谪在人間今八年”

遊學淮南

1058年10月,其父黃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親李氏是北宋藏書家龍圖閣學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閨秀,曾是聞名鄉裡的美女,而且識文斷字,能詩善詞。她決定送黃庭堅跟随其舅舅李常遊學,讓其舅舅管教黃庭堅的學習。黃庭堅在1059年,從雙井明月灣起航,踏上了淮南遊學之路。母子臨别時,母親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黃庭堅的行囊。這首詞寫得美極了:“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流水飄香乳燕啼。南浦魂銷春不管,東陽衣減鏡仙知。小樓今夜月依依。” [13]

在舅舅李常身邊的三年時間裡,黃庭堅博覽群書,不僅精心研讀百家經典,也廣泛涉獵前人和今人的詩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學術根基。通過李常引薦,黃庭堅在揚州認識了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孫覺。在孫覺與王平甫的一場詩歌争論中,孫覺發現黃庭堅的才華,十分欣賞這位聰穎少年,并将女兒(孫蘭溪)許配給他。在李常、孫覺等人的幫助下,黃庭堅學業大進。黃庭堅後來回憶雲:“長我教我,實惟舅氏”。

兩次科舉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2

黃庭堅小時候讀書的書院(高峰書院)

1063年,黃庭堅參加鄉試,為鄉試第一名(鄉元)。

1064年,黃庭堅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放榜沒有黃庭堅的名字,第一次科舉失敗,黃庭堅沉穩堅強面對。

1065年,黃庭堅回到修水雙井,繼續在芝台書院、櫻桃書院讀書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鄉試,再次榮登榜首獲鄉元。主考官李詢看到黃庭堅的詩文,擊節稱絕,謂“此人不惟文理冠揚,異日當以詩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黃庭堅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二戰成功,考中進士,為三甲榜首(進士第31名)。 [14]

初官葉縣

1067-1071年,黃庭堅在葉縣任縣尉,他的第一任夫人孫氏(孫覺之女,因诰贈蘭溪縣君被尊為孫蘭溪)病逝于葉縣。1067年,黃庭堅,被任命為汝州葉縣縣尉,葉縣是黃庭堅仕途生涯的起點。

1068年,黃庭堅到達葉縣,便賦詩一首,名為《初至葉縣》:白鶴去尋王子晉,真龍得慕沈諸梁。千年往事如飛鳥,一日傾愁對夕陽。遺老能名唐郡邑,斷碑猶是晉文章。浮雲不作苞桑計,隻有荒山意緒長。

黃庭堅在葉縣迎來了詩文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據統計,在葉縣4年多的時間裡,黃庭堅創作了一百多首詩作。黃庭堅上任後不久,遇上河北地震,震後又發生大澇,難民紛紛湧入葉縣。黃庭堅積極組織救援,主持赈濟工作。懷着“邑有流亡愧俸錢”的自責,他賦詩《流民歎》,記錄災民流離失所的悲慘圖景:朔方頻年無好雨,五種不入虛春秋。迩來後土中夜震,有似巨鳌複戴三山遊。傾牆摧棟壓老弱,冤聲未定随洪流。地文劃劙水觱沸,十戶八九生魚頭……

教授北都

1072-1079年,黃庭堅在北京大名府掌管“北京國子監”教育。黃庭堅在熙甯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于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任教。在北都教授期間,續娶北宋詩人謝景初之女謝氏(因诰贈介休縣君被尊為謝介休)為妻,生育了女兒黃睦,家庭幸福美滿。八年的學官生涯,黃庭堅勤耕文壇,潛心專研。蘇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于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

1078年,黃庭堅主動和蘇轼通信,開始了蘇黃神交生涯。文彥博給予黃庭堅八年教授生涯的考評是“卓異”,并推薦他參加吏部參加選官。黃庭堅為官清廉,“但願官清不愛錢”是他終身實踐的信條。

主政泰和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3

泰和縣快閣(黃庭堅《登快閣》)

1080-1083年,36歲的黃庭堅為泰和縣長。黃庭堅為此寫道“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夢”。在泰和期間,續娶石氏(因诰贈宜人被尊為石宜人)為妻。黃縣長主政泰和,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課頒鹽焚,其他縣都争着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15] 他整吏治,抗鹽稅、察民情,被百姓稱為“黃青天”。公事完成之餘,登快閣,留下“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詩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學校、商店等以黃庭堅的字号“山谷”命名。他堅持平易寬簡施政理念,關注民生疾苦,呵護百姓利益,倡導“當官莫避事,為吏要清心”“不以民為梯,俯仰無所怍”的從政為官主張,深受百姓愛戴,并親書《戒石銘》用以自警。

黃庭堅,主政太和,快閣名揚。盡洪荒之力,撸袖實幹;因法便民,為政寬簡。縣内鄉村,全部走遍;高僧八十,首次見官。深入基層,詢求民谟;窮鄉僻壤,也不放過。貼近群衆,不避民事;民不為梯,民為國基。不愛污錢,剛正清廉;兩袖清風,不拿寸棉。春歸泰和,人民心安;無比勤奮,詩滿江南。三十九歲,在泰和縣,再娶石氏,碩人身心,萬裡随從;勤儉持家,補台從容。

為官德平

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黃庭堅赤壁懷古高清附釋文)24

黃庭堅在蕪湖

1084年1月-1085年5月,在德平鎮任職。泰和縣縣長黃庭堅,莫名其妙地被降為鎮監,他的主要任務卻是管理集市、監督稅收與治安。德州通判趙挺之迎合上級思想,想在德平鎮推行“市易法”,身為德平鎮監的黃庭堅認為,德平地小民窮,集市太小,若實行“市易法”,集市聚集起來的民衆必然星散而去。

仕途受挫,自拓文途。黃庭堅雖然降職在德平鎮任公職,時間很短,半年不到,但創作了《送王郎》在内的數篇優秀詩文,最有名的代表作《寄黃幾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6] 黃庭堅在魯西北也曾留下書法墨寶。據1987版《濟陽縣志》記載,在濟陽縣垛石鎮挖渠疏河時,還發現黃庭堅所書的刻石一塊。黃庭堅在德平書寫的《朝奉郎劉公墓志銘》,《續德平縣前志》曾予以收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