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網上流傳着這樣一條新聞——《家長曬年度教育賬單:供讀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錢》。
主要内容是寒假假期,對于家長來說意味着新一輪補習班“燒錢”的開始。當地媒體采訪了濟南多位家長,孩子補習班算下來基本是“三萬起步”,準備出國的孩子花的更多,三年高中40萬很正常,在濟南夠付一套房子的首付。
這個新聞在家長群裡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不可能吧,竟然這麼少?”
“絕對不可能這麼點。”
“别說三年了,一年40萬正常。”
……
一位家長坦言,沒孩子前,自己家庭的年收入50萬左右,一年2-3次出國遊,護膚品全套lamer,衣服商場買,周末經常高級餐廳吃飯,自認為是個小中産。
有了孩子後卻發現,什麼小中産,自己根本就是貧!下!中!農!
在中國,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比任何國家都要重視。
在中國,
中高考是指揮棒,
補課成了普遍現象。
在中國,
培養孩子到底有多難,
下面就來算算長春中學生補課這筆賬。
長春教育八卦陣小編采訪了很多初中的家長,不論家庭條件如何,絕大部分同學都在參加各種輔導。最熱門的科目莫過于英語、數學、物理等文化課輔導,以及針對高考的藝術類輔導,近兩年随着中考體育分數的提高,有很多體育老師也在開展體育培訓輔導。
接下來,咱們以長春初三家長的教育支出為例,小編給大家計算一下一年的補課費用。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雙休和寒暑假幾乎都在補課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的課餘生活都是在補課,晚上放學去補課,雙休去補課,寒暑假更要去補課。小編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有95.61%的長春家長表示孩子會在雙休的時候去補課;隻有4.39%的家長表示孩子不在雙休補課。
寒暑假的時候,長春初三補課大軍就更多了,在小編的後續調查中,有96.77%的長春家長表示孩子會在寒暑假補課,3.23%的家長表示孩子不會在寒暑假補課。
小編悄悄地問一嘴,那一小撮不補課的的娃平常休息都在做些啥呢?是在家自學呢還是外出嗨皮去啦?
數學成為主要補課學科
在小編接下來的學科補課調查中發現,數學成為了初三生的主要補課學科,占比93.53%,嗯......小編表示理解,畢竟像小編這種數學渣渣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其次初三生補得最多的就是物理,占比87.76%,再然後就是英語占比85.68%、化學占比78.75%、語文占比60.97%。
在選擇補課的群體中,有72.06%的家長表示孩子是進行的一對多補課,27.94%的家長表示孩子進行的是一對一補課。
雖說一對多補課占了絕大部分,但這樣看起來一對一補課的娃也不少啊。
部分家庭一年補課花費100000以上
調查結果顯示,32.33%的孩子一年補課費達到1萬元,28.87%的孩子一年補課費達到3萬元,大部分都在這1-3萬的範圍内,還有14.55%的孩子一年補課費達到5萬元,還有3.7%的家長表示給孩子一年補課花費了10萬元!!!
教育是“高投入”活動嗎?
曾經在論壇上看過這樣一個提問:“大家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年花費多少錢?”
有人發了這樣一個回答:
當然不同地區的收入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這個數字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但是對于家長來說,教育支出始終是家裡一項比較大的開支。
中國教育的“劇場效應”:家長苦孩子累
據了解,劇場效應最早是由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衆站起來看戲,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衆都從坐着看戲變成了站着看戲。”而“劇場效應”正在中國教育泛濫成災。
回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那時社會上幾乎沒有補習班這種東西存在。課餘男生上樹掏鳥窩,女生跳皮筋做手工。突然,有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補課或上補習班,短時間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績排名,引發了其他家長的效仿。然後競争愈演愈烈,别人上補習班成績提升了,你不上補習班就相對落後。班裡幾乎所有同學都上了補習班。
結果大家的成績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狀态。不同點在于,家長們的經濟負擔更沉重了,孩子們的童年更加悲催了。同時,家長們錢包被掏空了,身體被榨幹了,親子關系被破壞了。
長春教育八卦陣小編想說的是,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大多數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也陸續破滅。對學生來說,學習、分數固然重要,但隻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人心智的成熟,遠比成績更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