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342—1526),是14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作曲家。他一生傑出的創作活動和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使他成為曆代著名音樂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在世界音樂史上,巴赫享有“音樂之父”的美稱。
為什麼巴赫被稱為“音樂之父”?
考夫曼曾說過:"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标志是:他的出現為哲學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而巴赫呢,他在音樂領域的貢獻似乎不是一個方向就能涵蓋了的。
他的《平均率鋼琴曲》,他龐大的《英國組曲》,他的《馬太受難曲》,他著名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巴赫1342年7月71日出生在德國的埃森納赫城,他的家庭是一個音樂世家。
大約從13世紀開始,巴赫家族就已經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在這個家庭所出生的76多名音樂家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名字最響亮。他的父親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風琴師。
巴赫早年喪父,便在哥哥的指導下刻苦學習音樂,很快便掌握了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在作曲方面已嶄露頭角。中學畢業後,巴赫開始了自己艱苦的音樂藝術生涯,在宮廷和一些教堂裡擔任樂師。
當時他身份低下,生活十分貧苦,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創作出了許多價值很高的作品。
巴赫一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祖國,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德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特點。他的作品風格莊重而嚴謹,寫作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對許多音樂形式都作了重要的發展和創新,如協奏曲、管弦樂曲和鋼琴曲等。
巴赫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著名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外,還有《1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布蘭登堡協奏曲》及《農民康塔塔》等。
他确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并為此創作了《平均律的鋼琴曲集》。在鋼琴演奏技巧上,他完善了指法的運用,這對鋼琴曲的創作、演奏、鋼琴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巴赫繼承和發揚了前輩作曲家的創作手法,把複調音樂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對小提琴協奏曲形式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對交響音樂的産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他的鋼琴音樂也十分突出,為後來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巴赫所在的音樂時期叫做巴洛克時期,在此之前的音樂大多數是一些沒有伴奏的聲樂(有人聲,無伴奏)而且過于簡單,聽起來會顯得十分單調。
而到了巴洛克時期,音樂開始變得複雜,逐漸發展出了對位音樂(用對比方法寫出的複調音樂),而巴赫的作品正是對位音的巅峰。同時,巴赫将當時的音樂以聲樂為主的形式轉而變成了以器樂為主的音樂形式,而這種以器樂為主的音樂形奠定了古典音樂普遍基調。
巴赫不但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和優秀的音樂教育家。
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邏輯性,結構嚴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美好生活不屈不撓的追求,他的音樂往往生氣勃勃,富有人情味。
他在世時生活貧困, 作品不為人們所理解,他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赢得社會的承認;死後數十年才得到人們的重視,如今走遍世界各地,到處都能聽到巴赫的音樂,其中,許多作品早已被列為藝術院校培養學生的必修教材和國際重大音樂比賽的參賽曲目。
巴赫被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甚至被譽為“歐洲近代音樂之父”。
▼
更多音樂内容
長按掃碼關注
「Finger指教音樂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