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解、頌:一路迤逦
明月皎皎而出,
美人嬌嬌妖娆。
步态舒緩窈窕,
淡淡憂愁萦繞。
皓月升起東方,
佳人明麗端莊。
月下輕盈徜徉,
憂傷潛我心房。
月出照亮四方,
麗人神采飛揚。
舒展婀娜明豔,
思念讓人神傷。
如果非要從《詩經》中選出一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詩篇的話,也許我不會選擇《關雎》《蒹葭》《碩鼠》《桃夭》,因為在我的心中,這一首《月出》更引領了中國詩壇三千年,而且還将一直持續下去。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非同尋常的象征意義。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盡管那已經成為一首兒歌,淡化了思念的味道。長大了,當愛情在春日滋長的時候,我們會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時候誦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亮便成了愛情的見證。當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我們才更體味到親情的可貴,佳節來臨蔓生更多思親的情緒,一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或許能寄托我們無盡的情思。再以後,我們會更深切地理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那對于時空的追問引領我們對人生産生深深的思索,“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至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倒并不顯得多麼豪放了,因為我們在詩歌的海洋中一路走來,月亮始終陪伴左右。
這一切都濫觞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代表着思念的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塑成标杆,鑄成經典。
無論是滿月還是新月,它總會恰如其分地貼合你的心情,隻因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每到十五,月兒圓圓高挂,那一首首關于月的名篇湧到嘴邊: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
壹點号一路迤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