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長滿了綠草像什麼?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的阿克蘇地區,年降水量僅5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500毫米,沙塵暴襲來時,遮天蔽日、狂風怒号,相隔幾米就視線模糊千百年的風沙和寒暑,已将這片荒漠蹂躏得虛土及膝、溝壑縱橫了這裡的人們隻能用愁苦的表情和貧瘠的收成,與命運苦苦對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山坡上長滿了綠草像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的阿克蘇地區,年降水量僅5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500毫米,沙塵暴襲來時,遮天蔽日、狂風怒号,相隔幾米就視線模糊。千百年的風沙和寒暑,已将這片荒漠蹂躏得虛土及膝、溝壑縱橫了。這裡的人們隻能用愁苦的表情和貧瘠的收成,與命運苦苦對抗。
柯柯牙是天山南麓阿克蘇河與台蘭河之間沖擊台地上的一片荒漠,是阿克蘇風沙危害的主要發源地。1986年3月,阿克蘇啟動“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此後,一任接一任的領導幹部錨定目标不偏向,一批接一批的群衆接續奮戰不停歇,一片接一片的戈壁灘綠樹成蔭瓜果香。30多年來,七任地委書記,上千萬人次的勞動,硬是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上,造出了四百萬畝的樹林。不但長出了“綠色長城”,長出了馳名全國的“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長出了紅棗、核桃、杏子等瓜果産業,還長出了“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長出了“綠色銀行”。董明俠、錢建軍創作的報告文學《詩意栖居柯柯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狀寫阿克蘇創造邊地綠色奇迹的作品。
書的開篇,從1986年至2020年的五張有關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衛星遙感影像圖,便會引起讀者的驚歎和好奇: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這片千古蠻荒之地,從沒有一絲綠色到滿目蒼翠?這中間經曆了怎樣的艱難困苦,發生了多少悲歡離合?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們如何積小勝為大勝,如何不改初心、慎終如始?作者以探尋者的身份,從曆史沿革、環境條件、人文精神、主觀感受等層面,進行跨時空的描述,打通了時間隧道,讓讀者站在新時代的維度裡,去感受跨世紀工程之偉大。雖然時代背景、科技力量、改造自然的工具發生了變化,但在面對惡劣環境時敢于拼搏的生存态度,遇到困難時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沒有變。
從作者講述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裡,我們能觸摸到每一條血管的情感溫度,體會到每一副面孔的堅毅秉性,甚至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的信仰力量,即使曆經數十載,依然光彩熠熠。
《詩意栖居柯柯牙》的結構分為“求生存”“求發展”“求生态”三個篇章,這也正暗合了時代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們對環境的需求變化。颉富平是本書“求生存”篇章裡的中心人物,作為地委書記、柯柯牙百萬畝綠化工程的創立者和建設者,在沒資金、沒經驗、沒人才的條件下,力排衆議,堅決地幹了。沙塵暴打痛了他的心,更堅定了一個共産黨員造福一方的責任。在他的身邊,很快就聚起了一群人。艱苦的生存環境與堅韌的人物性格相映照,讓讀者在樸素的行為、事件中,感悟到靈魂的高潔。
對于時間跨度大的作品而言,保持情節的連貫性十分重要。在《詩意栖居柯柯牙》中,不間斷地綠化植樹,成為全部事件推進的主題,這使得整個叙述,在時間的背景下,循序漸進,沒有斷層,像一列前行的火車,有人到站,也有人上來。綠色一直在延伸,情感從沒有中斷。
阿克蘇地區繼柯柯牙綠化工程、阿克蘇河流域、渭幹河流域、空台裡克區域四個百萬畝生态治理工程之後,自2021年開始,用6年時間,在阿瓦提縣境内的艾西曼湖區域,實施第五個百萬畝生态治理工程。詩意的面積在持續擴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望越來越深入人心。
作者掌握了翔實的一手資料和人物故事,采用群雕的手法,刻畫了不同層面的幾十個人物形象,而他們也僅僅是百萬之衆的代言人。作品的叙述語言簡約明快,情感表達飽滿真摯。在平實的白描中,彰顯了作者的文字功力。
在生态智慧章節中,作者在“生”與“仁”的辯證關系裡,談到了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樸素哲學。在“天人合一”中體悟生命宇宙觀,在“取用有節”中感知生态發展觀。在與自然的互生互存裡,人類應該秉持什麼樣的态度,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更深層面的價值所在。
(作者:熊紅久,系新疆作協副主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