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笃君按:畫筆留不住聲音,姑娘身上的氣息也飄遠了,隻剩下光,在姑娘的眼珠、嘴唇和珍珠耳墜兒上跳躍不定,讓你忍不住想要觸摸她、品嘗她唇上的胭脂。
在巴洛克時代的西方畫作中,常常會出現珍珠,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荷蘭黃金時代大畫家揚·維米爾(Jan Vermeer van Delft,1632-1675)的作品。維米爾最著名作品非《戴珍珠耳墜兒的少女》莫屬,這幅“荷蘭最美畫作”也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
▲ 油畫《戴珍珠耳墜兒的少女》(約1662)
揚·維米爾 作
現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畫家維米爾的具體生平鮮為人知,人們對他一生的了解隻是一張“簡曆”而已:1632年,維米爾出生于荷蘭代爾夫特一個新教家庭,父親是絲綢和藝術品經銷商。維米爾從小習畫。1653年,他與凱瑟琳娜(Catharina Bolnes)結婚,凱瑟琳娜來自一個富有的天主教貴族家庭,維米爾在婚前改信天主教。同年,維米爾加入了畫家行會——聖路加公會(Guild of Saint Luke)。婚後維米爾負債累累。1675年12月15日,年僅43歲的維米爾在貧困交加中去世。在他去世之前,不但自己的作品無人問津,就連他經銷的其他畫家作品也找不到買家,這位如今被西方藝術史評價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其人生最後的日子卻相當艱難、凄慘。
▲ 油畫《代爾夫特》(約1660-61)
揚·維米爾 作
現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然而,這位一生中很少離開過自己家鄉的畫家,生前其實也有着一份屬于自己的榮耀:他曾接受法國宮廷外交使節的探訪,并于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當選為聖路加公會的會長,他的創作水平之高得到了當時畫家行會的公認。可惜在維米爾1675年去世之後,聲望迅速消退,他和他的作品很快就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維米爾和他的作品被人遺忘了一個多世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他的才華和成就才被再次認知。
如今,維米爾被譽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畫家,與倫勃朗齊名。然而他卻僅有37幅作品流傳下來。維米爾的畫作展示了荷蘭黃金時代市民的日常,你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到十七世紀荷蘭市民生活的所有細節——從彩窗到瓷磚地闆,從地圖到繪畫,從餐具到樂器;無論描繪什麼,無論場景發生在哪兒,無論主角兒是誰,維米爾的風俗畫總是散發出異乎尋常的、冥想才會帶給您的,甯靜。
在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墜兒的少女》中,女主角穿着米黃色夾克,與藍色的土耳其頭巾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頭巾在十七世紀的歐洲非常流行,因此這幅畫也曾被命名為“戴頭巾的女孩”。少女的背景是極為少見的黑色,反襯出女孩那細嫩美白的臉,同時也暗示着美的脆弱性。
維米爾專注于描繪姑娘這枚天真的臉蛋兒——以她那扭向畫外的一瞥,仿佛好奇,仿佛疑惑,仿佛挑逗,仿佛在秀;卻還有點羞赧,小嘴微微張開,欲語還休。畫筆留不住聲音,姑娘身上的氣息也飄遠了,隻剩下光,在姑娘的眼珠、嘴唇和珍珠耳墜兒上跳躍不定,讓你忍不住想要觸摸她、品嘗她唇上的胭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