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婆婆沒空伺候月子,給媳婦送4斤金條”的新聞沖上熱搜,讓一衆網友看得直呼羨慕。
視頻裡,躺着休息的媳婦看到丈夫帶來的金條後,眼睛一下子亮了,抱着金條一個勁兒地撫摸,愛不釋手。

熱心的網友大概計算了一下,按照市場價,4斤金條價值近80萬元。
在這條熱搜下的網友紛紛留言:
“我婆婆要是這樣,我伺候她坐月子都行。”

“有這樣的婆婆,哪裡還會有什麼婆媳問題啊。”

豔羨之情,溢于言表。
與以往出現類似新聞不同的是,這次既沒有人罵兒媳婦物質、拜金;也沒有人批評婆婆“不心疼兒媳婦”“有錢就了不起啊”。
或許,很多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打錢,是成年人最直接的示愛方式。”

感情内斂的中國人,似乎自古以來就“羞于談錢”。
在很多場合,我們都會說“提錢傷感情”。
也有人覺得,說錢就俗了。
更有人站出來對錢一通謾罵,叫嚣道:“金錢是萬惡之源。”
大家并不是不懂金錢的重要性,而且大家也都明白,金錢是彼此之間表達感情很好的媒介,有時候甚至是檢驗感情有效的試金石。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在很多人生的重大節點上,我們都會給親友派紅包、送份子錢,來表達我們對别人的支持和關愛。
這其中的每一分錢都是濃濃的真情。
隻是另一種的戲碼也在同時上演。
親友之間會因為紅包,來來回回,推拉多時,有人欲迎還拒,有人欲拒還迎。
這既是我們的含蓄,也體現了我們面對金錢的糾結。

更為典型和奇怪的是現在的債務關系,熟人之間越來越不敢談借錢的事情。
一旦欠債的人不夠自覺,借錢的人就會非常為難。
我見過很多人,朋友欠着自己的錢,久拖不還,卻不好意思去追讨。
因為顧及彼此的感情,一旦登門追債,就給人一種金錢比感情重要的感覺。
但話說回來,誰的錢都不是白白得來的,借錢幫忙是因為感情。
欠錢不還的人,置這份感情于何地?
不借,感情沒了;借了,還錢的時候感情也沒了。
借錢,成了感情終結者。
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還是因為錢很重要,我們彼此心裡都喜歡錢。
奇怪的是,這麼重要的東西,我們居然回避談論,還要裝出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
但其實,真正好的感情,既會光明正大地談錢,也會毫不吝啬地給錢。
談到錢就受傷的感情,或者一分錢都不願意給的感情,其實很難稱之為“感情”,最多是一份應酬和客套。
我們拿努力掙到的錢,給愛人買包,給孩子買衣服,帶父母去旅遊。
朋友有困難,我們會伸出援助之手,借錢給他;一時還不上也能理解,說一聲就好;臨時緊急被追債也沒關系,誰還沒個難處。
錢是如此重要,親情、愛情、友情是如此珍貴。
有些處境裡,隻有“給錢”的幫助,才能表達我們真摯的感情。這時候,錢是維系感情的紐帶和媒介。
很多時候,錢也能甄别出感情的真僞。這時候,錢是鑒别感情有效的試金石。

都知道賺錢不容易。
每一分錢掰開,都有艱辛、有委屈。
願意給對方花錢,是一種付出,也是愛的表達。
有人說:“戀愛不就是想給對方花錢嗎?”
顧畫和女朋友在談一場異地戀,顧畫恨不得每天趴在女朋友旁邊,問她要不要奶茶,要不要新出的零食,要不要雜志上有趣的新玩意,擔心女朋友報喜不報憂,紅包更是不停地發。
顧畫說他也不是隻想花錢,隻是在分居兩地的情況下,擁抱不夠直接,視頻不夠親密,好像隻有花錢,才能最無障礙地表達自己的愛意。
最深的愛,就是想把最好的都讓對方擁有。
還有什麼比花錢更直接的呢?

對朋友也一樣。
我曾經買了一條明星同款項鍊,為我追星的朋友慶生。
項鍊貴嗎?
确實挺貴的。至少對于當時的我來說,買下那條項鍊,意味着一個月都不能吃火鍋,不能給自己買新衣服,甚至連一杯稍微貴一點的奶茶都不能買。
這些對我來說,也挺重要的。
但當我看到朋友打開禮物,滿眼歡喜的樣子,我又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我心裡,我願意為這份感情付出金錢。
主持人塗磊曾經說過:“錢不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标準,但它可以測量彼此之間的情感深厚。”
舍得給你花錢的人,往往愛你比愛錢多。
絲毫不舍得給你花錢的人,大抵是對這份感情有顧慮、有保留。

我的一位親戚,有一兒一女,大家都羨慕他們兒女雙全,湊一個“好”字。
日常他們也總說生男生女都一樣,自己對兒子和女兒從來都一視同仁。
直到孩子們上高中的時候,市裡面規劃用地,征了他們家的土地,給他們在縣城補償了6套房。
辦房産證的時候,一家人商量後決定,房産證上直接寫孩子的名字。
6套房,姐弟一人3套,正好。
不過父母隻願意在女兒名下登記1套房子,剩下5套全部給兒子。
父母給女兒的解釋是:
對他們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對兒子和女兒的愛是一樣的。隻不過女兒以後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
這話說得很明白。不給女兒房子,并不是不愛她,而是不想房子将來成為别人家的财産。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經不起推敲。
兒子将來也會娶妻,财産也可能不是一個人的。
就算如父母所說。難道就因為以後房子可能成為夫家的财産,現在就要讓女兒先失去獲得财産的權利?
無論如何,一個不争的事實就是,現在多給女兒2套房子,以後女兒的生活壓力就沒那麼大,會過得更幸福一些。
不願意給,或許還有一個原因,不夠愛。
在真正的金錢利益面前,愛還是能分出來多寡。

如果說談錢會傷感情,那有時候還真的應該談錢。
最近,我把一個高中就認識的朋友拉黑了。
從認識到現在,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幾乎無話不談,是彼此是最知心的朋友,是異父異母的“親姐妹”。
還開玩笑說要定“兒女親家”。
直到前幾天,她要我幫她設計一張海報。
以前這種事也常有。
隻是剛好我手頭有好幾個項目,忙得焦頭爛額,随口說道:
“我最近是真忙得爹媽都不認了,要不你給老娘一個大紅包,我考慮給你加個班?”
本來随口一句,她卻回了長長的一段話給我。
其中有這樣兩句:
“這對你來說,還不是小事一樁,順帶手的事情,咱倆這感情,談錢就不合适了,傷了我的心呀!”
我看着她的回複,足足愣了幾分鐘。
我日常給别人做一張海報,少則三百,多則幾千。
她也是個不大不小的老闆,不缺這點錢。
我熬夜加班沒關系,要她給個紅包就傷心了。
不知是她的心脆弱,還是我們的感情脆弱。
我确實也不缺這一個紅包,也不差那幾個小時的睡眠。
但當我發覺我們的感情,在對方眼裡還不如一個紅包的時候,便覺得沒有維系的必要了。

人有貧富差距,但愛沒有貴賤之分。
我說“打錢,是成年人最直接的示愛方式”,倒不是主張大家一切都以錢的多少來衡量。
同樣是4斤黃金,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義。
對世界首富來說,九牛一毛;對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無法達到的天花闆。
錢,隻是方式、媒介和外在的表現形式。
愛,才是背後的真正價值。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同樣,我們也知道錢的重要性,有錢就能過更好的生活。
手裡隻有一個饅頭,但願意分你一半,其中的價值,不輸4斤黃金。
但如果明明拿得出來,卻以“感情好不談錢”而拒絕拿錢,這其實就是舍不得,不夠愛。
真正愛你的人,肯定不會吝啬金錢,千金難買“我願意”。
用錢表達的愛,是成年人最直接的表白,一點兒都不俗氣。
點個“贊”,願愛你的人不僅給你噓寒問暖,也能對你不吝啬金錢。
·參考資料:
新浪微博@琉玄

作者:徐祯。來源:國館:本文為國館文化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