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 葉晨
編輯 李丹超
鹿泉,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距離熱鬧的市中心有十幾公裡。木機山工作室選擇“安家”在這裡,恰恰看中了一份疏離僻靜。
這是一家在中國Automata領域資曆頗深的工作室。所謂Automata,直譯是“自動機械裝置”,同時也代表一項藝術門類——通過人工手搖等動力,藝術裝置能利用機械原理,實現某種場景再現或者模拟生物動作。80後、90後們小時候愛玩的發條青蛙、簡易八音盒,大抵可以算作這項工藝的“入門級”。
李占龍是木機山工作室的創始人,也是中國Automata藝術家的一位代表;圈内,他的昵稱“向木而生”(簡稱“向木”)很響亮。
在向木的作品中,騎着鲸魚的小女孩會穿梭在雲朵和星空之上、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能随着小提琴演奏跳舞、老人帶上愛犬正駕着大魚飛船一起旅行……
憑借這些天馬行空的創作,向木成為了國際行業刊物《Automata Magazine》唯一的中國籍專欄作家,其作品得到人民日報、央視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點贊。
不過,如今在行業内頂着響亮頭銜的向木,曾經也輾轉多份工作,做過銷售、送過快遞、幹過培訓,還開過淘寶店……因為不善人際交往,淘寶店主這個相對隐秘的身份,讓他得以藏在幕後,攫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現在,李占龍為自己打開了另一扇向往之門。
他打造了大人版的“玩具”Automata藝術家的魔法,在于他們能将木頭、機械等簡單的部件變成一套完整運作的系統,并為觀衆獻上一段有溫度、有互動,同時又帶着鮮明蒸汽朋克風格的故事。
2021年7月,一場跨界的先鋒藝術文化展在重慶觀音橋大融城拉開帷幕。展廳裡,一套全身用榉木和黑胡桃木制作,長1.2米、高1米的大型木制機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這是一艘精緻的魚型飛船,魚身中間有一間小駕駛艙,頭戴航空帽的老人坐在艙内,手握在操縱杆上,身邊則是他的愛犬。
随着體驗者搖動裝置下方的把手,老人雙腳踩踏開關、拉起搖杆、齒輪旋轉,飛船整個運作起來——魚嘴開始張合、魚尾左右開擺、魚鳍鼓勁滑動,就連駕駛艙内,狗狗的尾巴也有節奏地上下晃動,像是在為這場行将踏上的環球旅行打氣……
向木的作品《天空夢想家》
“這是一艘鼓勵所有追夢者的船。”為了打造這款名為《天空夢想家》的裝置,向木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最早從宮崎駿的電影獲得靈感,但你仔細看,其實我沒有采用電影中的任何角色和細節,但同樣可以通過木偶、機械的組合來訴說一個新的故事,傳達宮崎駿電影裡鼓勵人們追求美好、追求自由的勇氣。”
除了日系動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也賦予了向木無限創意。他做過一套名為《變臉》的作品,裝置運作時,一位穿着黑袍的川劇“演員”會随着扇子的收放,不停地展示變臉的絕活。
川劇非遺文化被植入了Automata裝置
去年,向木的作品先後被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報道,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收獲了超過1000萬的播放量,更多人通過新聞認識了妙趣橫生的Automata,深圳的大田木作博物館、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館等單位也紛紛邀請向木參與展覽與定制作品。向木,被一些網友稱為“魯班再世”。
然而5年之前,在Automata領域,向木還是一位徹徹底底的門外漢。
30歲,揣5萬元創業在工作室裡,斜劉海、戴黑框眼鏡、系一件圍裙,包着隔音耳罩和防塵面罩,是這位34歲藝術家工作時最日常的打扮。偶爾朋友圈曬出的工作照,能看出他當天發型微亂。
采訪中我們和向木聊興趣、聊感想、工作外的習慣與愛好,幾乎都是問一句答一句;唯獨說到自己與Automata相遇的故事,他的話才明顯多了起來。
“2011年大學畢業後最初做了銷售,因為性格内向,很快辭職了,之後又嘗試了跆拳道教練、培訓班老師、快遞員等職業,都不太合适。”向木說,“比如當快遞員時,午休大家都聚着吃飯,我習慣在一旁,仿佛就是格格不入的那個人。”
“那時候回到家裡,他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沉默。”向木的愛人徐雲靜回憶。
2016年,已經在各行混迹5年的向木,選擇和徐雲靜開了一家淘寶服裝店。在平台上,他終于可以不用被強行拉入社交環境、不用與陌生人面對面交談,也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
但向木沒有順着這樣的“劇情”走太久。
“可能我比較向往創作的自由。”2018年,30歲的他突然決定要學“一門手藝”。
當時,向木在國外視頻裡看到了一台彈珠機(運用Automata原理,彈珠實現在軌道上有趣滾動的裝置),他随即被其精巧的設計所震撼。通過了解,他學習到了一個全新的舶來詞——“Automata”。
這年年底,仿佛找到人生目标的向木拿着開淘寶服裝店積攢的5萬元,租下了石家莊郊外的一間屋子,專研起了Automata。
半路出家的創業者巧思奇想、妙手生花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兒。
Automata是兼具科學與藝術的領域,雖然這兩項能力具體形式有别,但共同基礎都是人的創造力。“現代Automata的表現結構主要為手搖柄、機械結構與表演玩偶,涉及木工、雕刻、物理機械、繪畫建模等方面的知識,門檻較高、偏于小衆。”
正因如此,Automata行業缺少系統性的資料、更沒有可直接照搬的教程。于是,向木搜索國外各類相關視頻,反複看前人做的作品,分析和推敲每一個部件的結構、運作、搭配。一年内,他參閱了數百件作品,甚至自己整理出了一套理論機械知識。
2019年起,向木嘗試動手制作,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彈珠機,耗時幾個月,但還是略顯粗糙,彈珠經常滑出軌道,他索性取名為《失敗之母》。
同年,他又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再度做了一台彈珠機。這一次,白色彈珠出發後,會在軌道中前進,觸發一個個機關,它一路上會有艱難的攀升,也會面臨“人生”的起伏,還可能遭遇來自外界的打擊。慢慢地,越來越多的黑色彈珠開始加入行列,陪伴白色彈珠一同前行……
向木把個人的第二件作品命名為《先驅》,正巧當年的木工愛好者網站DIY達人大賽正在舉辦,他把作品相關信息遞交給了組委會。“當年和我參加比賽的,基本都是傳統木工作品,《先驅》則是一台彈珠機,評委們普遍覺得挺新穎。”
為向木捧得獎項的Automata裝置——《先驅》
沒過多久,成績發布了。徐雲靜還記得,那天自己下班坐公交車回家,突然接到了向木的電話。“聲音像個孩子一樣興奮,說了好幾遍,作品拿了一等獎。”
有時候,對一門事業的熱愛,有着改變一個人生活态度的力量。創作的成就感、被認可的滿足感,也激勵着向木在這一領域上繼續投入精力與心血。
做一件Automata裝置,向木需要用到大大小小數百個零件與木頭闆塊,體量小的需要2-5天搭建拼裝,體量大的優勢需要1個月甚至更久——耗時最久的《移動森林》,他花了近4個月的時間方才完成。
在作品裡,向木開始不斷地加入自己的思考。
“我覺得中國與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體量與題材:國外以桌面級為主,歐美、日本的作品,表達的大多是小型場景,内容偏娛樂化;現在我做的不僅希望突破桌面級别的大小,而是變成一種表演性的藝術裝置,其表現内容也不局限于娛樂性,會有嚴肅、發人深省的部分,相信未來國内的接受者會更廣泛。”
向木打造了《掩》《謎》等寓意類作品、《野味飯店》等現實諷刺類作品以及《仲夏夜之夢》等童趣類作品……從門外漢到深耕Automata的5年間,他的作品超過了100件。
《掩》
《移動森林》
小朋友與Automata裝置互動
走出“社恐”圈子這幾天,向木又“失敗到懷疑人生了”,他正在創作一件童話色彩的大型互動打卡裝置;結果,“每天遇到新問題的速度比想出解決辦法還快,又是一場煎熬的持久戰”,他在朋友圈配了一個流淚的emoji表情。
15分鐘後,愛人徐雲靜在這條消息底下留言:“來菜園拔草吧,換換腦子。”
兩人做了3年高中同學,大學又都在石家莊讀書,畢業後很快正式結婚,前後十年,她對身邊的這位“大男孩”面臨哪些壓力、怎麼疏導壓力,再了解不過了。
向木專研Automata的時候,家裡人都反對這項決定,隻有徐雲靜支持他去學習創作。“難得有喜歡的事情,總不能老讓他一下班,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吧。”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彼時失去另一半的經濟和家務支撐,徐雲靜需要一邊照顧家裡的孩子,一邊經營服裝店生意。
“興許是愛他的才華吧。”她開玩笑地說,“也多虧了這門事業,向木慢慢走出了原來小小的圈子,近年還收到清華大學Automata第二課堂的邀請協助架構課程,他也很願意和媒體、觀衆、學生聊聊這門藝術的發展與推廣。”
創業路上互相支持的兩人
2021年,向木的作品頻頻亮相微博、B站等平台,多家媒體上門約采訪。徐雲靜又充當這位“社恐”藝術家的經紀人,幫忙做作品介紹和宣傳運營。
今年4月14日,向木發了一條朋友圈,配了一張妻子的圖:“今天也不是啥日子,就是最近幾天,想對徐小姐說一聲,謝謝包容!”
徐雲靜留言:“可以放一張我好看的照片嗎?”
他淡淡地回複:“我覺得挺好看的。”
向木老師“求點贊”的方式很特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