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在湘西保靖縣境内,是武能山脈的一座高峰,是土家人心中的神山,土家族先祖八部大王就誕生在山下,遠古時代帶領土家人在山上狩獵、耕種。
到了保靖,不管是旅遊還是避暑,白雲山都是必去之地。白雲山因雲霧缭繞、變幻多姿而得名。白雲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高峰海拔1321米,總面積202平方公裡。山裡四季花香,樹木常青,生物種類繁多,夏季最高氣溫27度。山上有猕猴桃基地,養蜂基地,露營基地,雲霧茶場,還有許多知青留下的故事。土家族村落散布在幾處半山,掩映在古木參天的樹林中。
以前上山全靠腳走,又因遠離大城市,無人識得真面目。本世紀以來,陸續修了幾條上山公路,可以從碗米坡、首八峒、毛溝、清水坪等地開車上山,路面鋪了水泥,轎車通行也不成問題。白雲山距離保靖縣城30公裡,距離裡耶古城和邊城約40公裡。站在山上,可以觀看武陵山脈和酉水河流域的壯美河山,觀看日出日落的風雲變幻,蔚為壯觀。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沒有商業開發的風景寶地。
我們選擇從首八峒上山,這是一條今年才開通的公路。車子開到半山腰,放眼望去,錦繡河山壯美遼闊,山巒起伏,層層疊疊延伸到天際。對面的黔山石壁高聳,形成天然屏障,是古代黔中郡地名的由來。黔山後面那一組青瓦房是補足村,是傳說中的懸崖村,一般人上不去,現在通了公路。山下的酉水河像一條綠絲帶蜿蜒向東飄去,湛藍的天空懸挂着朵朵白雲。此處觀景,高瞻遠矚,大氣磅礴,我突然來了靈感,對上那句沒有答案的下聯:“酉水如剪順裁大地兩幅畫”。清朝花垣縣有個石秀才,看着麻栗場的尖岩山,靈機一動,偶得一上聯:“尖山似筆倒寫藍天一張紙”,可怎麼也想不到合适的下聯,後來不斷有人嘗試對下聯。
再往上行幾百米,看見一群枝葉繁茂高大挺拔的楓香樹,數一數有四十棵。秋天樹葉金黃,更是一道誘人的風景。樹下住着幾戶人家,屋前種了玉米、西瓜和蔬菜,東側一堵灰白色的石壁刀削斧劈般矗立着,坐在酉水河船上遠遠就能望見,這裡叫岩腳,是向總的家鄉。我問當地老人楓香樹的年齡,老人說“小時候看到就是這麼大,我爹爹小時候看到也是這麼大。”我推測在五百年以上,因為在周邊村裡常常能碰到幾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古楓。
我們走進一戶村民家,是向總的族人,熱情挽留我們吃中飯,大家正有體驗鄉村生活的意思,于是燒起柴火煮飯,取下一塊黑魆魆的臘肉清洗,抓來一隻母雞宰殺。我們則到地裡采摘西瓜和玉米,火燒玉米棒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雖然日頭當空,但絲毫感覺不到炎熱難受。
大家吃到正宗的家鄉味道,心滿意足,激情高漲,繼續前進。
沒開多遠,看到一片猕猴桃,果實累累,煞是愛人,大家又要停車拍照,向總給我們作一番介紹。
翻過一個山坳,車窗外的風景又把我們逼停。山下是我生長的地方,叫山腳,二十幾戶人家傍在蛇形公路兩側,三面青山包圍,中間一條小溪流過,啊,多麼熟悉的地方。那邊開闊的地方是裡耶,泛着白光的是酉水河,西邊天與山相交的地方是八面山,下一站我們要去的地方。山下群山相連,高低起伏,村莊散落在青山之間,天上大團的白雲在人間投下深深淺淺的斑斓。
汽車剛開上山頂平路,看見路邊有一棟民房,房前樹下擺了好幾排蜂箱。“什麼人在這裡養蜂呢?停車,停車。”沒見過養蜜蜂的同伴又興奮起來。我們小心查看蜂箱,走出兩個中年後生,跟他們聊天,兩人是重慶秀山人,來白雲山養蜂兩年,一年出産蜂蜜約一千斤,每斤至少賣120元,一年割兩次蜜,春秋各一次。
山頂武老師的同學打電話尋問我們到哪裡了,她前天住進山頂民宿,等我們很久了。照這樣走走停停恐怕明天都走不到,于是議定看見再美的風景都不停了,先到民宿。
民宿今年才建好,剛剛開始試營業。這裡40年前是知青居住的地方,旁邊的知青井清澈透涼,我忍不住掬了一捧,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仔細觀看,水井裡吊着一截約兩尺長的石鐘乳,平添趣味。
山上涼風習習,空氣清新,感覺進入天然氧巴,樹蔭阻擋了太陽的威力。我們上下參觀民宿,吊腳懸空,走廊向景,土家族吊腳樓風格。房間整潔大方,設施俱全,房型多樣,專為休閑避暑之港灣。
夏天住在山上,讀書寫字看風景,或許成為詩人,或許成為神仙,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白雲山高地勢優,
放眼四周風景秀。
遠離鬧市進山野,
養身避暑心無憂。
第一次站在白雲山上看那些熟悉的地方,覺得并不遙遠,為什麼從前要走斷腳呢?一條條蜿蜒的公路纏繞在群山之間,一小時内可以到達任一村莊。
山上的茶樹變成了枝繁葉茂的老樹,40年前,一群剛走出中學大門的知識青年響應号召,來到白雲山上,開墾梯土,建設國營茶場,生産出遠近聞名的雲霧茶。
山頂有露營基地,供一些數星星、看日出的背包客搭帳篷。
下山的時候,我們走了另一條公路,經過巴科村,從碗米坡出山。因為之前從老鄉中看到巴科的金絲楠照片,于是心心念念巴科村。
半山腰樹叢中有一片黑瓦木房,幾顆撐開的大樹特别醒目,因為樹冠很大,高出周邊房屋和樹林很多,據考察是亞洲最大的金絲楠,最大的樹齡一千多年
金絲楠曆來是皇家建築和高級家具的珍貴木材,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樹下的村莊透着古老的氣息,闆壁刷了桐油,顔色棕黑。高大的楠木樹守護着村莊,見證着村人世世代代更替,而村人無法見證楠木樹的年歲,山中常遇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巴科村還盛産銅殼李,李子外形呈古銅色,跟杏子差不多大。小時候在拔茅寨趕集,街上賣的李子幾乎都是巴科人的,幾分錢一斤,買了當中餐。
一條溪水從巴科山上流下,一路泉水叮咚把鵝暖石沖洗得幹幹淨淨,在峽谷樹蔭中繞行,流到碗米坡彙入淘淘酉水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