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上周給我買了雙新鞋子!穿上後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聽說這是年輕人說的什麼‘踩屎感’,這名字還挺怪。”老張坐在公園的涼亭下,一邊下棋一邊講到。
“這鞋子聽着就不好穿,哪能穿這麼軟的鞋子呢?這道理就跟睡床一樣,軟床睡多了對腰不好!”坐在對面的老楊語氣酸溜溜地講到。
“我看你就是在羨慕我,我穿着可不知道多舒服,況且我女兒怎麼會買不好的東西給我!算了,下完這盤散夥回家吃飯去喽。”
“踩屎感”鞋子如今正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正如其名,“踩屎感”——意味着其有着柔軟的鞋底和優秀的回彈力。
借着這個特點,不少商家打着“就像踩在棉花糖上一樣”、“軟萌的踩屎感你不想試試嗎?”的廣告,讓“踩屎感”鞋子在電商平台上月銷10W ,這種鞋子真的有這麼好嗎?
“踩屎感”在一些商家的鼓吹下,已經逐漸變成了“軟”的代名詞,啊鞋真的越軟越好嗎?
首先,鞋底肯定不是越軟越好。有研究發現,因需要支撐整體體重,足部承擔的壓力是比較大的。而如果足部壓力過大、壓力分布不均,很容易導緻足部疲勞、疼痛,嚴重的還可出現畸形病變。
而長期穿“踩屎感”的鞋子,可能會面臨這3種後果:
易疲憊:鞋底如果太軟,容易導緻支撐、回彈不足,穿得久了,反而容易感覺累,越穿腳底越痛。
易崴腳:鞋底如果太軟,容易出現形變,而鞋子的穩定性差,會削弱我們對足部的控制力,更容易出現崴腳、扭腳的幾率。
出現腳變形:鞋底太軟,無法很好地支撐足底,那足弓就容易塌陷,從而出現扁平足的情況。而如果腳本身就有内翻、外翻等變形的情況,此時再穿軟底鞋,畸形問題會更嚴重。
所以,買鞋的時候不能隻追求軟,合适才是最重要的。那應該如何挑選合适自己的鞋呢?
想要挑選到合适的鞋也不難,隻要遵循4個标準,分别為:圓頭比尖頭好、鞋底軟硬适中、鞋面可軟但鞋幫子處要硬、鞋中部最好有足弓墊。
另外,挑選鞋的時候,注意盡量少買精緻小單鞋以及松糕鞋。
精緻小單鞋的鞋底平且薄,穿久了不僅容易累,因足弓缺乏支撐,還易導緻扁平足。而且這種鞋足部受力較大,也更容易發生韌帶炎症、足底筋膜炎。
而松糕鞋因其鞋底又厚又平,平衡感差,容易崴腳;并且,人在穿上松糕鞋後,會讓身體的重心往前傾,導緻膝關節過伸。長期如此,會加重膝蓋關節周圍的韌帶、軟骨的磨損。
大家聽說過一個說法嗎?“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就知道”。
中醫認為,足診可以從一個人腳部的形态變化,初略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體内是否潛藏什麼疾病。
因此,平時大家可以觀察下自己的鞋底,如果有什麼異常的話,可能是疾病的暗示。
1、整體磨損
如果整個鞋底都出現磨損,多半是扁平足,因為這類人群的腳心,是直接接觸地面的,受力較為均勻,所以磨損的自然也比較全面。
2、正後跟磨損
如果鞋子正後跟出現明顯的磨損,要擔心跟行足,這裡人因跟腱無力,所以走路的時候會習慣用用腳跟行走,所以鞋後跟磨損的就比較嚴重。
3、後内側
如果這個部位磨損得比較嚴重,有可能是膝外翻,内側承受的壓力大,那内側磨損自然多;此外,扁平足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4、後外側磨損
稍微磨損一點,屬于正常情況,如果磨損的情況較為嚴重,說明可能有“O形腿”、“高弓足”的情況,因足跟外側承受較大的應力,所以磨損自然也會嚴重一些。
以上這些屬于非正常磨損,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所以如果一經發現,要及時幹預調整。
老話說“養生先養腳”,足部護理做得好,人也更健康。那應該如何養腳呢?
不妨試試這個簡單的動作——踮腳。
别小看踮腳這個簡單的動作,踮腳一次,可調動腿部的8處肌肉,長期堅持可有效增強腿部和膝蓋力,從而增強身體平衡能力。不僅如此,它還有助于促進人體下肢血液回流,給心髒提供充足的氧氣,從而保護我們的心髒。
另外,踮腳還可以改善痔瘡,它可幫助收縮肛門肌肉收縮,使直腸靜脈内的血液回流,從而緩解痔瘡充血。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動作雖然簡單,但也要循序漸進,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導緻足跟疼痛。
另外,日常走路時可以注意一下以下這3點,避免傷腳:
鞋底不是越軟越好,大家沒必要盲目追求所謂的踩屎感”網紅鞋,這種鞋穿久了,反而容易傷腳!
平時走路時,也可以留意下鞋底,如果出現一些非正常磨損,警惕是疾病的信号,及時調整,保護好我們的腳。
參考資料:
[1]《平底鞋不一定更健康,3種鞋子也傷腳》.騰訊醫典.2022-02-06 07:55
[2]《那雙“踩屎感”的網紅鞋,你可以扔掉了……》.生命時報.2022-04-01
[3]《請看下你的鞋底,這幾種磨損情況是疾病的信号!》.CCTV生活圈.2018-10-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