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通讀裡仁篇第16章

論語通讀裡仁篇第16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09:50:26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讪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讦以為直者。”

子貢說:“君子也有讨厭的人或事嗎?”孔子說:“有讨厭的人或事。讨厭那些專門講别人壞話的人,讨厭那些身居下級而诽謗上級的人,讨厭那些勇敢卻不懂禮的人,讨厭那些敢作敢為卻頑固不化的人。”孔子又說:“賜,你呢?”子貢說:“讨厭抄襲别人成果來彰顯自己有學問的人,讨厭那些把高傲不謙遜當做勇敢的人,讨厭那些揭發别人的隐私而自我标榜為直率的人。”

無論是何人、在何地、居何位都有喜歡的或者讨厭的人和事。隻不過,君子讨厭的事物有其獨特的出發點。孔子關注的角度是道德修養、公心、恕道等角度。然後他問子貢,你有什麼憎惡的事。子貢也說了三點。他的三點其實與孔子的相近。其角度都是君子的。

論語通讀裡仁篇第16章(論語通讀陽貨篇)1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

解釋一:孔子說:“隻有建生慣養的女兒和伺候人的傭人是最難蓄養的,稍有親近,他們就會放肆無禮,稍有疏遠,他們就會報怨。”

解釋二:孔子說:“隻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處的。親近了,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錢穆先生認為:孔子說:“隻有家裡的妾侍和仆人最難養。近了,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楊逢彬先生認為,這裡的“女子”就是通指一切女性。

而孫欽善認為,這裡的“女子”當是女兒之意。理由理由如下:

第一,孔子講求孝道,認為孝道是敬和養結合的不能缺一。所以長輩女性,用“難養”這個詞,是與他的理論自相矛盾的。

第二,難養是嬌生慣養的女兒的共性。

第三,古文中,當時“女子”有時有專指女兒。

李澤厚先生認為“女子”為泛指一切女性。不過認為這是不是歧視,而是事實陳述。

魯迅先生對孔子的這句話是持批評态度的。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女子與小人歸在一類裡,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親。後來的道學先生們,對于母親,表面上總算是敬重的了,然而雖然如此,中國的為母的女性,還受着自己兒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輕蔑。

——魯迅·《關于婦女的解放》

魯迅的批評,是時代的産物,是新文化運動大背景下誕生的,具有明顯時代烙印的觀點。是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對婦女的歧視的。

我隻是列舉了各家的解釋,但是我認為和前面幾句莫名其妙的話一樣,孔子說這句話一定有場景。脫離具體場景的解讀都是推測,是脫離曆史實際的。所以允許争議存在,但可以确定的是曆代的解讀一定是結合時代需要的,且一定是遠離孔子本意的。

對于我而言主觀的傾向于上面的解釋一。(解釋一:孔子說:“隻有建生慣養的女兒和伺候人的傭人是最難蓄養的,稍有親近,他們就會放肆無禮,稍有疏遠,他們就會報怨。”)

論語通讀裡仁篇第16章(論語通讀陽貨篇)2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孔子說:“活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被人所厭惡,那他這輩子也就完了吧。”

這還是一個前言不搭後語,無明确指向、無明确緣由。

《子罕篇》裡我們說過,“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論語》通讀 |《子罕篇》(113) 對于而言四五十歲就算老年了。要是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悟道,那這輩子也就算完了吧。我想這兩句話是有互相參考意義的。

論語通讀裡仁篇第16章(論語通讀陽貨篇)3

在《陽貨篇》的最後照例總結一下這一章裡出現的成語

懷寶迷邦:意思是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時不我與:意思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嗟歎時機錯過,追悔不及。

割雞焉用牛刀:割:宰殺。焉:疑問代詞,怎能。殺隻雞怎能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磨而不磷:磨了以後不變薄,染了以後不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影響。

涅而不缁:涅:礦物名,古代作黑色染料。缁:黑色。原指質地純白的東西,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質高尚純潔,不受惡劣環境影響。

色厲内荏:荏:軟弱,懦弱。形容外表強硬而内心怯弱。

道聽途說:道、途:道路。從路上聽來的話,就在路上傳播給别人。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患得患失: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去。形容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

飽食終日:一天到晚都吃得飽飽的,形容無所事事。

無所用心:用心:用心思,動腦子。做什麼事都不用心,對什麼事也不關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