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星球大戰40種技巧

星球大戰40種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5:47:14

《星球大戰》是美國盧卡斯影業有限公司制作或授權的太空科幻作品系列。其核心是電影。在電影以外還有真人連續劇、動畫連續劇、主題公園、電子遊戲、桌面遊戲、小說、漫畫、玩具等衆多衍生作品。所有這些《星球大戰》作品從故事情節上主要分為兩類:正史(Canon)和傳說(Legends),或者也可以被稱為“正史宇宙”和“傳說宇宙”。簡單來說,“傳說宇宙”是2014年4月25日之前問世的作品,“正史宇宙”是2014年4月25日之後問世的作品 《星球大戰》前六部主線電影 《克隆人戰争》動畫連續劇。兩個宇宙彼此獨立,互不兼容,可以看成是兩個平行宇宙。雖然傳說宇宙不乏精品,但對初涉《星球大戰》的入門級觀衆而言,隻要了解正史宇宙就夠了。如果行有餘力,再去欣賞傳說宇宙也不遲。因此,本文隻介紹正史宇宙的情況。​一、核心設定與世界觀​不管什麼類型的《星球大戰》作品,最核心的設定都是一緻的,那就是——原力。​每部《星球大戰》作品的開篇都會出現相同的一句話:“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這句話暗示《星球大戰》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與我們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星球大戰》裡的“銀河系”不是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那裡沒有地球。對我們來說,那是一個河外星系。那個銀河系與我們的銀河系大體遵循相同的物理法則,但有一個顯著區别——我們的銀河系沒有“原力”(The Force)。​原力是《星球大戰》宇宙所獨有的。它是所有生物産生的一種能量場。原力包含一切,穿透一切;原力把《星球大戰》銀河系的萬事萬物聯系在一起。原力與生物的聯系媒介是細胞内的一種被稱為“纖原體”(Midi-chlorian)的微觀生命形式。纖原體告訴生物原力的意志。那些能利用原力的生物被稱為原力敏感者(Force-Sensitive)。原力敏感者細胞内的纖原體含量遠高于非原力敏感者。原力敏感者有強有弱。原力敏感者可以運用原力實現隔空移物、控制心靈、預見未來、原力閃電等技能。很多原力敏感者死後能讓自己的意志繼續保持在原力内,對他人産生影響,仿佛幽靈一般。因此,在非原力敏感者看來,原力就像魔法……幾乎無所不能。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

如同魔法分為白魔法和黑魔法一樣,原力也分為光明面和黑暗面。光明面往往伴随着誠實、憐憫、寬容、仁慈、平靜、自我犧牲等正面情緒,而黑暗面則往往從憤怒、憎恨、貪婪、妒忌、恐懼、好鬥、狂妄自大等負面情緒中汲取力量。信奉光明面的原力敏感者如同超級英雄;信奉黑暗面的原力敏感者如同超級反派。他們之間的鬥争構成了所有《星球大戰》作品的主線。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2

原力敏感者隻占銀河系人口的極小部分。絕大多數銀河系居民都是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他們憑借智慧和經驗,創造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銀河共和國(Galactic Republic)。銀河共和國是一個實行民主制、聯邦制和共和制的星際政權,囊括了銀河系絕大多數的文明和種族。共和國的和平主要由一個被稱為“絕地武士團”(Jedi Order)的組織維護。絕地武士團的成員被簡單地稱為“絕地”,都是信奉光明面的原力敏感者。在絕地的保護下,共和國和平發展了将近一千年。但平靜的海面下暗流湧動,一群被稱為“西斯”(Sith)的原力黑暗面使用者一直企圖獲得共和國的領導權。​二、電影​《星球大戰》正史的九部主線電影正是聚焦于絕地如何反抗西斯對銀河系和平與正義的破壞。​九部主線電影的上映時間與劇情先後順序并不一一對應。按劇情先後順序,這九部影片分别是:《幽靈的威脅》(1999年)、《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西斯複仇》(2005年)、《新的希望》(1977年)、《帝國反擊戰》(1980年)、《絕地歸來》(1983年)、《原力覺醒》(2015年)、《最後的絕地》(2017年)、《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2019年)。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3

《幽靈的威脅》、《克隆人的進攻》與《西斯複仇》被合稱為“前傳三部曲”。它們所處的時代被稱為“共和國隕落”(Fall of the Republic)。這個時代的主要矛盾是共和國與分離勢力之間的“克隆人戰争”——因共和國一方使用克隆人士兵而得名。戰争的結果是分離勢力被打敗,銀河共和國被改組為銀河帝國。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4

《新的希望》、《帝國反擊戰》與《絕地歸來》被合稱為“正傳三部曲”。它們所處的時代被稱為“帝國時代”(Imperial Era)。這個時代的主要矛盾是帝國與共和國光複同盟(義軍同盟)之間的“銀河内戰”。戰争的結果是帝國被打敗,義軍同盟被改組為新共和國。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5

《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與《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被合稱為“後傳三部曲”。它們所處的時代被稱為“新共和國時代”(New Republic Era)。這個時代的主要矛盾是第一秩序(First Order)與抵抗組織之間的戰争。第一秩序由原帝國殘餘勢力與新共和國“集權派”(Centrists)合并而成,而抵抗組織則是新共和國中武裝反抗第一秩序的派别。戰争的結果是抵抗組織獲勝。​除上述九部主線電影外,《星球大戰》正史還有兩部重要的外傳電影,分别是《俠盜一号》(2016年)與《遊俠索羅》(2018)。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6

《俠盜一号》的結尾與《新的希望》的開頭可以無縫銜接,從某種角度來看,兩者算同一個故事的上下兩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演員姜文與甄子丹是本片主角團成員。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7

《遊俠索羅》講述了《星球大戰》人氣角色漢·索羅的發迹史。故事背景設置在《西斯複仇》與《俠盜一号》之間的帝國時代。​上述十一部《星球大戰》電影均可以在西瓜視頻在線觀看。隻要在手機App“今日頭條”或“西瓜視頻”上搜索“星球大戰”即可: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8

三、連續劇​看完了上述十一部電影後,還有三部電視連續劇也是表現《星球大戰》正史的重要作品。​《曼達洛人》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9

《曼達洛人》是一部廣受贊譽的真人連續劇。目前隻播出了第一季,第二季将于2020年10月開播。故事背景設置在《絕地歸來》後的新共和國時代。“曼達洛人”是《星球大戰》中的一個戰鬥民族,穿着标志性的盔甲,擁有獨特的文化習俗。本劇就講述了曼達洛人丁·賈倫(Din Djarin)與帝國殘餘勢力的故事。​《克隆人戰争》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0

《克隆人戰争》是一部廣受贊譽的動畫連續劇,已完結,共7季134集(包括一部劇場版電影)。顧名思義,本劇主要聚焦于從《克隆人的進攻》到《西斯複仇》的克隆人戰争,講述了大量戰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大批深受星戰迷喜愛的角色都誕生于本劇。​《義軍崛起》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1

《義軍崛起》是一部動畫連續劇,已完結,共4季76集。本劇主要講述一支起義小組對抗帝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俠盜一号》前。​《星球大戰》連續劇與電影的關系是比較密切的。比如,如果沒看過《克隆人戰争》與《義軍崛起》,你就不會了解《俠盜一号》中一位重要角色的背景,更會對《遊俠索羅》中一位重要反派的出現感到莫名其妙。當然,正史連續劇不止上述三部,還有《抵抗組織》、《命運的力量》等動畫片。但與上述三部相比,它們的故事并不涉及什麼大事件,評價也不高,入門級星戰迷可以暫時不考慮。​四、電子遊戲​與影視劇相比,《星球大戰》正史遊戲較少,目前隻有《前線Ⅱ》和《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值得一玩。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2

《前線Ⅱ》主打多人模式,單人故事很短,主要講述一支被稱為“地獄小隊”的特種部隊在新共和國時代的遭遇。與電影相比,《前線Ⅱ》的單人劇情倒是與正史小說《餘波三部曲》(The Aftermath Trilogy)關聯性更強一些。對于《星球大戰》正史圖書,後文會另行介紹。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3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是純單人遊戲。其故事背景設置在《西斯複仇》與《義軍崛起》之間的帝國時代。事實上,與《前線Ⅱ》相比,它的故事更為獨立,與前面介紹的《星球大戰》正史影視劇聯系更小。但它與《曼達洛人》連續劇一樣,是近年來評價和人氣高到“出圈”的《星球大戰》作品。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是非常适合新人入坑的作品。​除上述兩款遊戲,其它《星球大戰》正史遊戲大都是手遊或VR遊戲,與電影主線都沒太大關聯。2020年10月,新的太空飛行遊戲《戰機中隊》将發售,值得期待。​五、圖書​看完了影視劇,玩完了遊戲,就可以研讀《星球大戰》正史圖書了。​到目前為止,與傳說宇宙相比,正史宇宙的圖書幾乎都是影視劇和遊戲的情節補充,完全不涉及獨立的主線。因此,對入門級星戰迷來說,沒有哪本書是非讀不可的。在這裡,我隻能推薦幾本我認為還不錯的圖書:​《歐比-旺與阿納金》(Obi-Wan & Anakin),漫畫,共5集,表現了一個風格迥異于其他《星球大戰》世界的星球,故事也相對獨立,适合新人入坑。​《達斯·摩爾:達索米爾之子》(Darth Maul: Son of Dathomir),漫畫,共4集,故事原本是《克隆人戰争》第六季的一部分,後來被改成了漫畫,因此如果不讀,可能會看不懂《克隆人戰争》第七季的一些情節。​《凱南》(Kanan),漫畫,12集,《義軍崛起》的前傳。​《破碎帝國》(Shattered Empire),漫畫,4集,承上啟下的作品,與電影《絕地歸來》、電影《原力覺醒》、電子遊戲《前線Ⅱ》、小說《餘波三部曲》等衆多作品都有較強的關聯。​《星球大戰》主線刊,這部漫畫沒有副标題,目前有兩部:第一部從2015年出版至2019年,共79集,講述了正傳三部曲主角在《新的希望》和《帝國反擊戰》之間的一系列任務;第二部從2020年開始出版,講述了正傳三部曲主角在《帝國反擊戰》之後的一系列任務。​《達斯·維達》,漫畫,目前有兩部:第一部從2015年出版至2016年,共26集,講述了達斯·維達在《新的希望》和《帝國反擊戰》之間的故事;第二部從2020年開始出版,講述了達斯·維達在《帝國反擊戰》之後的故事。​《達斯·維達:西斯黑暗尊主》,漫畫,共26集,講述了達斯·維達在《西斯複仇》和《義軍崛起》之間的故事,與電影《西斯複仇》、電影《俠盜一号》、電子遊戲《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動畫連續劇《義軍崛起》等衆多作品都有較強的關聯。《波·達默龍》,漫畫,共33集,講述了波·達默龍及其領導的抵抗組織黑色中隊從《原力覺醒》前到《最後的絕地》後的故事。​《盧克·天行者傳奇》(The Legends of Luke Skywalker),短篇小說集,由著名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創作,《星球大戰》正史裡的“異類”,腦洞大開,妙趣橫生,故事相對獨立,适合新人入坑。​《新的黎明》(A New Dawn),小說,《義軍崛起》的前傳,可以看成是漫畫《凱南》的續集。​《血脈》(Bloodline),小說,介紹了抵抗組織的起源。​《餘波三部曲》,小說,介紹了《絕地歸來》之後義軍同盟如何改組為新共和國,新共和國如何清剿帝國殘餘勢力,帝國殘餘如何斷腕求生,最終發展為第一秩序。​《抵抗組織重生》(Resistance Reborn),小說,《最後的絕地》與《天行者崛起》之間的過度作品,與漫畫《波·達默龍》、遊戲《前線Ⅱ》、小說《餘波三部曲》和《血脈》都有較強的關聯。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4

《索龍》(Thrawn)、《索龍:結盟》(Thrawn: Alliances)和《索龍:叛國》(Thrawn: Treason),這三本小說在情節上相互獨立,最多可以被認為填補了《義軍崛起》中的某些劇情空白。顧名思義,這三本小說以《星球大戰》人氣角色索龍元帥為主角。與其它《星球大戰》作品注重動作冒險不同,《索龍》系列小說注重邏輯推理和軍事謀略,讀起來很有“《星球大戰》版福爾摩斯”的感覺。2020年9月将出版《索龍:統治領三部曲》(Thrawn: Ascendancy Trilogy)小說的第一部《混沌崛起》(Chaos Rising),因此,未來《索龍》系列小說很有可能發展成獨立的故事線。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5

從2021年開始,盧卡斯影業将以圖書的形式開啟一條全新的《星球大戰》正史主線——《共和國巅峰》(The High Republic)。其故事背景設置在《幽靈的威脅》前200年。這将是第一個由圖書主導的正史時代,是全球《星球大戰》書迷們翹首期盼的大事。對于入門級星戰迷,也可以關注一下這個系列。​上述圖書有的有中文版,有的沒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星球大戰中文網的“中文圖書”欄目查看它們是否已被國内出版社引進翻譯。事實上,我強烈建議有英文閱讀能力的入門級星戰迷直接閱讀這些圖書的英文原版,然後通過全球最大的《星球大戰》在線數據庫“伍基百科”(Wookieepedia)補充自己的《星球大戰》知識。雖然“伍基百科”人人都可以編輯,我本人也是詞條貢獻者之一,但其審核較嚴格,而且絕大多數資料都給出了出處,因此是了解《星球大戰》不可或缺的工具,連盧卡斯影業的内部員工都主要依靠伍基百科檢索資料。​如果你對自己的英文不自信,或者實在沒有太多時間精力閱讀原著或查閱數據庫,那麼可以訪問星球大戰中文網、知乎“星球大戰”專欄或在今日頭條搜索“南方戰士”:

星球大戰40種技巧(星球大戰入坑指南)16

我将盡可能在第一時間介紹最新《星球大戰》作品的劇情、設定、彩蛋、緻敬等,其中不僅包括圖書,也包括電影、連續劇和遊戲。另外我也會在西瓜視頻平台上以視頻形式分享内容,希望幫助入門級星戰迷更好地看懂《星球大戰》。當然,我的頻道同時也會為鐵杆星戰迷們服務。我會邀請星戰界、科幻界的更多朋友一起讨論有趣的話題,以直播或錄播的方式在西瓜視頻上分享。願原力與所有星戰迷和對星戰感興趣的朋友同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