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殷紅「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文章|《中國金融》2022年第18期
在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發展可持續金融促進低碳轉型已成全球共識。金磚國家有能力也有責任通過可持續金融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自2022年1月1日起接任金磚國家主席國以來,積極推進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議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金磚國家可持續金融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2022年6月,金磚國家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布的《金磚國家财長和央行行長聯合聲明》提出,可持續金融對于實現綠色、具有韌性及包容性的全球經濟複蘇至關重要,金磚國家正在推進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的實施、認識轉型金融的重要作用、支持發展可持續金融市場等方面積極行動;同時,金磚國家歡迎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舉措,以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同月,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2022年度會議成功召開,發布了《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關于攜手共建可持續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提出支持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堅持“共同但有區别的責任”原則,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實現更加綠色的全球發展;會上審議通過的《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年報》提出了五項合作議題,其中包括“把握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轉型時代機遇”和“加大金融支持轉型發展力度”。此外,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金融服務工作組從ESG體系、綠色金融合作報告、最佳實踐案例集、融資新體系等七個方面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和ESG領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以期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金磚五國就成立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該銀行是全球首家由發展中國家獨立創立的多邊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将支持綠色金融作為發展戰略,制定了《環境和社會框架》和《可持續融資政策框架》兩項綠色投融資政策,其信貸資金近年來集中投向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新開發銀行還在金磚國家及全球市場中發行了多筆綠色債券和可持續債券。
金磚國家可持續金融合作前景廣闊
第一,經濟韌性強,合作空間大。一是從經濟增長看,2021年金磚國家GDP平均增速為7.7%,高于6.1%的全球經濟平均增速,金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值達8.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3.4%,金磚國家成為保障全球供應鍊穩定的重要力量與促進經濟疫後複蘇的重要引擎。二是從合作空間看,金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低碳轉型的艱難挑戰,相互之間有大量需要交流的發展問題和可供借鑒的解決方案;同時,金磚國家的産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各具特色,資源、技術、市場等要素各有所長,通過合作可以産生較強的協作和互補效應。
第二,就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共識。金磚國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均提出了自主減排和碳中和目标(見表1)。2022年5月13日,金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高級别會議就加快低碳和氣候韌性轉型、推進氣候多邊進程、強化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協作等内容達成共識,并審議通過了《金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高級别會議聯合聲明》,旨在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探讨加快低碳和氣候韌性轉型,以及實現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複蘇發展的道路。
第三,産業低碳轉型的資金需求大。金磚國家為實現自主減排目标,将會出台能源、财稅、金融、科技研發和排放标準等方面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農業是金磚五國推進碳減排的主要抓手。
能源方面。根據《金磚國家能源報告2021》的統計,金磚國家擁有41%的全球人口,消費了40%的全球能源,生産了42%的可再生能源。金磚五國能源與綠色經濟工作組将“綠色、高效、安全、可持續——能源轉型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2022年的主題,提出“政策對接、企業家對話、第三方市場合作、新型電力系統、節能”五項聚焦合作的議題。金磚國家在太陽能、水能、風能和能源技術(如碳捕集與封存)方面具有互補優勢,有助于減少油氣行業碳排放。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至2040年,金磚國家可再生能源産量在全球的占比将升至50%以上,将帶來大量的清潔能源融資需求。
交通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金磚國家聯合統計手冊(2020)》的統計,2020年金磚國家汽車保有量達4.3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左右,占比不足1.2%,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一是金磚國家紛紛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标。中國計劃汽車産業碳排放于2028年提前達峰,預計204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可能超過3億輛;印度計劃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份額提高到30%;巴西、俄羅斯在生物燃料汽車和天然氣汽車生産與推廣領域潛力巨大。二是金磚國家積極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俄羅斯和印度已分别頒布《電動汽車生産和采用發展規劃》與《國家電動車産業振興計劃》,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和配套設施建設;中國頒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确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南非發布《南非綠色交通戰略(2018—2050)》,并于2021年5月發布《南非新能源汽車發展綠皮書》,緻力于發展世界一流的運輸系統。
農業方面。2021年中國主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後,金磚五國加大綠色農業合作力度,在推進農業碳減排、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減少糧食浪費、發展智慧農業等方面将産生大量資金需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将有助于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也将助推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實現。
第四,綠色金融發展迅速。近年來,金磚五國大力引導本國及區域内的綠色金融發展。巴西中央銀行出台《關于風險管理與社會、環境和氣候責任的新規定》,強制要求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建立社會、環境和氣候責任政策并進行相應披露。俄羅斯批準《俄羅斯綠色金融分類目錄》,涵蓋廢物管理、能源、建築、工業、交通、水供應、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等領域。印度的最新監管要求強調大型上市公司及證券市場要重視環境風險,并定期披露ESG信息。中國建立了綠色金融頂層架構,并不斷制定完善标準體系,強化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和環境信息披露,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産品規模躍居世界前列,綠色保險、碳金融、綠色基金加速發展,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參與發起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和《“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推進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相關工作;南非頒布《南非綠色金融分類目錄》,推動落實綠色投融資相關實踐。
相關建議
首先,提升可持續金融标準的一緻性。一是可參考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并充分考慮金磚國家國情,提升五國可持續金融分類标準的一緻性,促進綠色資本跨境流動。二是共同推進環境與氣候信息披露,充分借鑒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負責任投資原則(PRI)、氣候相關财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和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等的國際标準,結合金磚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攜手解決共同面臨的難點問題,推進環境與氣候信息披露,推動金磚國家綠色資本市場連接。三是共同探索發展中國家的轉型金融分類原則,支持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活動。
其次,促進可持續金融合作與發展。一是五國政府加強政策交流和協調,通過産業、财稅、金融政策,積極支持金磚國家在能源、交通、工業等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擴大可持續金融投融資市場;二是建議五國進一步提升綠色資金流動的效率和便利性,加強五國可持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是金融機構應提高對境内外主體的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能力,擴充境内外資本投資可持續金融産品的種類和規模,加強可持續金融專業人才培養。
最後,聯合多邊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重點推動實現公正轉型。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充分考慮高碳行業失業和弱勢群體貧困問題,最小化轉型對社區、行業工人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各國可借助世界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所提供的能力建設與技術援助平台,大力發展轉型金融,支持高碳行業尤其是承載大量就業、關乎社會民生穩定的高碳企業有序轉型,實現平穩過渡。■
(責任編輯 張黎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