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需求?摘要:當代社會節奏加快、壓力增大,部分大學生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廣泛關注大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适應能力問題、家庭成長環境問題還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等,因此系統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成因及對策十分必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需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當代社會節奏加快、壓力增大,部分大學生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廣泛關注。大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适應能力問題、家庭成長環境問題還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等,因此系統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成因及對策十分必要。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對策
現代社會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充斥着激烈的競争,這就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本世紀初為了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大學實行擴張政策,在校大學生人數顯著增加了,但是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學生之間的矛盾頻發,此外,受到來自社會、學校、文化、家庭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就業、戀愛、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遇到壓力、沖突,極易産生不良心理,若對此疏于應對緩解,可能産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一)調查對象
為了提供數據支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搜集關于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具體情況。調查以某大學商學院2018級568名新生為對象,其中因病、事假未參加測評的11人,總參評率達到98%。問卷回收、整理環節發現其中的552名同學提交的為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99.10%。
調查結果分析
問卷設計說明
在問卷的設計和選擇方面,本文本着遵循科學性和普遍适用性原則,為了增強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将問卷分為兩部分。其一是人口學數據資料,其二是SCL-90心理量表對對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情況調查。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人口學資料結果與分析
第一部分是人口資料調查,如表1:
表1 學生心理測評人口學資料統計表
人口學資料條目 |
人數 |
所占比例(%) |
單親家庭 |
87 |
15.76 |
感覺家庭氛圍緊張 |
106 |
19.20% |
家庭經濟條件困難 |
88 |
15.94 |
有過極端想法 |
79 |
14.31 |
有過重大心理創傷 |
45 |
8.15 |
親屬患過精神疾病 |
13 |
2.36 |
表1中所列的人口學條目是能夠引起學生們高危心理的項目,其中有過重大心理創傷的人數是4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15%,有過極端想法的學生高達79人,占到調查總人數的14.31%,人數比較而且占的比例也比較高。這份數據顯示,無論是校方還是學生家長都應引起注意。
2.SCL- 90量表結果與分析
SCL-90心理量表可以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如何
。它對有心理症狀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适合大學生使用。SCL-90量表共有90 道題,分為10項因子: 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該量表采用五級計分制,
1表示沒有,2表示輕度,3表示中度,4表示偏重,5表示嚴重。
二、學生心理問題産生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1.客觀環境
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總體上變現為角色轉換适應能力差,大一新生剛剛結束高考,步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大部分人離開家庭、離開父母,開始體驗在校集體生活,當面臨一些瑣碎的事情和處理人際關系時難免會遇到困難而手足無措,從而産生畏難心理,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
2.主觀認識
心理健康并沒有得到大學生充分的重視。剛進入大學校園,很多學生把心理健康課程當成記憶背誦的文化課,隻是想通過這門課獲取學分,并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況,更不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和影響他人的行為。
(二)家庭方面原因
表1中還有一項條目是統計學生來源于單親家庭,人數是87人,占到總數的15.76%。通常來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有家庭氛圍緊張的經曆,容易造成性格内向、敏感,而自身心理調節方式單一。
學校方面原因
(1)重視程度不夠
因為缺乏心理學專業學科支撐,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制度尚不完善,力度不夠,影響面不足,措施落實不到位。比如,雖設有心理健康中心,但挂靠在學工處,心理咨詢室不固定,不僅幾經搬遷,且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咨詢服務工作宣傳不足,工作成效性不大,學生認可度還有待提高。
(2)缺乏系統培訓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且需對從業人員持續開展知識培訓和業務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隊伍流動頻繁,導緻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因為心理健康教育類培訓往往費用高昂,學院經費支持不夠,心理老師難以得到系統全面的專業培訓,阻礙了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網絡尚不健全
學校雖然建立了學院-系-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院、系學生會設立了心理部、班級設置了心理委員,對學生日常心理危機的發現、跟蹤和幹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系和班級缺乏專業老師指導工作,隻能被動執行學院心理中心布置的常規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深入。
三、高校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首先要确保專職心理老師數量足夠,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保證師生比不低于1:4000,至少配備2名專職心理老師;其次要建立一支滿足相關專業要求和專業技能、以輔導員為主的兼職心理老師隊伍;最後還應組織培訓一批肯負責、有愛心、能力強、掌握一定心理工作技巧的學生心理工作者,深入到廣大學生中,傾聽同學心聲,及時幫助老師發現同學心理問題。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除了開設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咨詢,還應結合學校各項育人工作全面培養學生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質。通過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通過寝室文化建設活動,融洽學生寝室關系;通過運動會、藝術團、社團等活動平台,開展内容健康、品位高雅的校園文體活動,幫助學生纾解緊張壓力,陶冶美好情操作,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育人氛圍。
此外,在網絡日益發達的時代,在平台上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慕課教學,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慕課教學要合理分配課時,一個課時10-20分鐘,使學生在網絡空間中也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可以配備有心理測試,且心理測試的題目需及時改進更新,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狀況,摒棄不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指标。
(四)加強家校合作
建立家長和學校定期聯系制度,如定期地對家長進行反饋調查,不僅能使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給予積極的輔導與支持。通過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學校與社會的互動聯系,如按照專業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才能使學校更具體地了解社會需求,針對性地培養适應性人才,進而使學生盡快地适應社會。學校、家庭和社會均為開展學生必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體,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可忽視,要将其和學生連成一體,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保駕護航。
總結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繁重複雜的,參與的對象不僅僅限于學生,
還有學校、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等各個層面。提升高校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适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樹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利用發達的網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尤其是開放慕課系統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調節的空間和渠道,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問題,最終達到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文鵬,賈喜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邱鴻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張舒,劉拓.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社會網絡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0,34(10):855-859.
張怡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新論》[J].領導科學,2020(19):2.
賀子京,丁晶等.家庭環境、物質主義價值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2):1887-1890.
[6]黃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聞愛好者,2020(11):111-1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