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管理就是控制對還是錯

管理就是控制對還是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7 04:18:50

有一個這樣的話題:無論大國企還是互聯網公司,無論初創企業還是成熟企業,無論政府部門還是事業單位,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但是管理的方法各有千秋,管理的幅度大相徑庭,管理者的風格五花八門,管理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你認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我個人以為,與團隊各個成員之間建立互利互惠的關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管理。原因是什麼呢?隻有當管理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信任,并且可以互相成就的時候,這種協作關系才是健康、有效的。否則,一切規章、制度、流程隻能是“表面功夫”,員工心中不服氣、不理解就會表現到行動上的不配合,即便假裝配合執行也會走樣。隻有内心真正的認同,達成了某種共識,制度流程工具才能真正的傳遞下去。

一個值得管理者反思的現象是,不知道從何時起,員工之間、主管之間、員工與上司之間變得不再“親密無間”,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流程與規則。原先一句話就能辦的事現在要走流程,從前一個電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要先界定規則,不再有人主動承擔責任,幾乎所有事都指向一個詞——“程序正義”。程序正義解決的隻是形式的問題,而并非是内核的問題。我們可以舉一個李雲龍的例子,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李雲龍的團隊效率和戰鬥力很高,正是因為團隊内心的認同。

誠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會經曆效率到規範的轉型,然而我們似乎忽略了“規範”的初心。如果制定的規範會限制企業的發展、挫傷員工的積極性,這種規範不但需要整治,還應當追究制定規範的人的責任。

或許,規範本身就是“本位主義”導向下的副産品。

另一個副作用是,這種前提就是“互不信任”的規則是會“傳染”的,上行下效。上級單位之間的互不信任,導緻各種明争暗鬥,會讓下級單位看輕、逆反乃至效仿。主管間的“與人鬥争”會耗費掉他們大量精力,下屬們也隻能被動跟随,最終導緻企業的衰退和不景氣。某種情況下,為了走流程而走流程,最終導緻内耗。這種内耗是可怕的,不僅拖慢了效率,而且大大的引發了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有一個提法叫做“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它的本意是指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産生新的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隻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的路标。實事求是是解決問題的法寶,我們國家近些年的告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決策。

一些單位卻錯将“問題意識”理解為“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看看員工工作中有沒有漏洞、下發的管理辦法中有沒有尋租空間、合作夥伴管理上是不是有管理真空……過度的關注制度,卻忽略了制定制度的初心,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難免會導緻企業的惡性循環。

随後來一句“不能讓信任代替監督”。聽上去似乎還挺有道理,員工的一切行為似乎都進入了“被監督”、“被管理”的範疇,真正将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牢籠。

可是這樣真的有效嗎?可以杜絕企業的經營風險?員工的行為就規範可控了?

我以為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并非完全肯定。當組織對員工采取“問題導向”的時候,員工會産生“防備心理”,如果本身沒有問題,就會盡可能地降低承擔責任的可能性;如果本身有“非分之想”,就會想盡辦法提升鑽空子的水平。要知道,從專業角度來看,管理者未必比經辦人更懂業務,很多規則表面上看沒有問題,但從經辦的角度來看就是漏洞百出。一旦真的出現問題,隻會變得更加隐蔽。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樣的做法會激發員工的“逆反心理”,員工會想着法的防備。

而且,員工在心理上是有不信任感和挫敗感的,這種情緒顯然十分不利于企業發展。

我并不是反對任何形式的監督,隻是對“窮兵黩武”式的風險防範手段保留意見。

德魯克曾經說過,管理的本質不再是建立在強權上,而是建立在組織的信任上。企業的經營發展出了問題,其實都是信任出了問題。員工不再相信組織,組織也不再相信員工,雙方的關系剩下的隻是戒備與防衛,缺少了愛與規則。

管理就是控制對還是錯(管理的本質是信任)1

在“海底撈”遭遇員工出現問題後,企業的回複就表現出了足夠的“寬容與信任”。上午發生,下午逆襲,有人将海底撈的反應歸納為: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在那份刷屏的海底撈“處理通報”中寫道——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隻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并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是公司深層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我們不談這件事本身的是非對錯,但僅此一點,至少表現出了企業管理層的态度:不讓臨時工頂包、不讓基層員工扛雷。這不是寵溺,這是教育和信任。

反觀有些企業,任何問題和危機都會先将員工頂出去,該開除的開除、該降級的降級,立馬劃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恨不得從來沒招過這個員工。

我們不妨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一下,這種處理方式會讓自己“真心悔改”嗎?還是會激起數不盡的怨氣和惡意,帶着罪惡感離開呢?

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大家在一起上班起碼應當營造一個和諧快樂的氛圍,而當員工相信你的時候,當你相信員工的時候,或許就是“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不久前看到過一段讓我醍醐灌頂的話:“培養員工,讓他強大到可以離開;對員工好,好到讓他不舍得走”,這大概就是我對于有效管理的最佳诠釋了。

就像我們所熟悉的劉備的故事,劉玄德正是用以心換心的方式,才得以網羅一批像諸葛亮、關羽等優秀人才。無論在順境逆境中,他們都始終不離開劉備,正是這個道理。

一位企業家談到:自己經營企業數十年,從改革開放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現在,如今卻越來越感到一份無力感。不知不覺間,與創辦企業的初心越來越遠,企業内山頭林立,高管們都是各有各的小心思,公司發展也止步不前。

一次反躬自省,讓他停止了抱怨,而是回過頭來,深深地叩問自己:我經營企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所從事的事業,是為了讓客戶和員工成為更好的人嗎?我是在激揚人性的善,還是在利用人性的惡?

這三個問題,深深地撞擊了他的心。他忽然明白了:利益他人的能力,就是自己的領導力。找回那顆甘願匍匐在地、托起他人的心,他就重新找回了事業的發展天空。

誠則明,明則誠。這六個字,擲地有聲。

作為領導者,擁有一份至誠之心,就擁有了無往而不勝的決心,就能賦予團隊堅定的信心。真誠本身,就是一份磅礴的力量。至誠如神,一顆至誠之心,就是你領導力的源泉。

戰略明确方向,領導力增強力量。神州英才,緻力于中國成長型企業的正規化、國際化、持續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