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檸一
編輯丨娛阿姨
衆所周知,央視主持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有一張國泰民安的臉。
有這種特色的不在少數,但要說到特點最明顯的。
《焦點訪談》的前主持人——敬一丹,應該算一個。
2015年,敬一丹從主持人的位置上退休。
但是,雖然人不在鏡頭前了,但觀衆卻一直懷念着有她的《焦點訪談》。
敬一丹究竟有何魅力?即使退休多年,依然能讓觀衆念念不忘。
1
1955年,敬一丹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她是家中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底下還有兩個弟弟。
敬一丹從小就喜歡聽廣播,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要想知道外面的消息,隻能通過收音機。
雖然條件簡陋,但小小的敬一丹心裡還是埋下了一顆播音員的種子。
13歲之前,敬一丹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
然而,13歲時,由于時代原因,某天她放學回家時,發現家裡亂成一團。
後來她才知道,父母都去了别的地方,姐姐也下鄉做了知青。
家裡就剩她和兩個年幼的弟弟。
那一刻起,敬一丹就明白了,以後這個家就要靠自己撐起來了。
雖然她自己還是個孩子,但卻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兩個幼弟的責任。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有時候,讓人崩潰的并不是什麼大事,而是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有一次,弟弟的衣服破了。
敬一丹看見後,就讓他脫下來給他縫上。
這樣的事情敬一丹已經做過很多次,輕車熟路。
偏偏這一次,由于補丁太厚,第一下沒有紮穿補丁,敬一丹想調整一下位置,就把衣服挪開,伸手去調針。
結果就在這時,縫紉機的針落了下來,瞬間就把她的手指頭給穿透了。
幸好這天,母親正好回來拿東西。
看到了這一幕,連忙給女兒包紮。
包紮完後,還對着敬一丹的兩個弟弟說:“姐姐是因為你們才受傷的,你們長大以後,一定要對姐姐好點。”
兩個弟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像這種意外,在敬一丹的生活裡時常出現。
雖然偶爾會受傷,不過這也養成了敬一丹頑強堅韌的性格。
17歲的時候,敬一丹和姐姐一樣,也做了知青。
她從哈爾濱來到了小興安嶺的深山老林裡。
誰也不會想到,就是在這看起來毫無關系的林區,敬一丹的播音夢再次燃燒了起來。
2初到林區時,敬一丹的工作是修鐵路。
這對于一個17歲的小女孩來說,是極為艱苦的工作。
但長期的獨立生活早已把敬一丹培養成了一個堅韌無比的人。
無論多苦多累,她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也正因此,她迎來了第一次機會。
當時有一個工地廣播站,需要一名廣播員。
林區正好有一個人,跟敬一丹是老鄉,他知道,敬一丹在中學時就是播音員。
于是向領導推薦了她。
經過試播,敬一丹順利成為工地廣播站的播音員,後來因為她表現不錯,又被調到林區廣播站,最後又進入了局裡的廣播站。
雖然離夢想更近了,但敬一丹卻更累了。
在擔任廣播員期間,她每天白天還要出去參加勞動。
所以她常常是白天出去植樹,晚上回來廣播。
但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雖然很辛苦很累,可敬一丹渾身都充滿着幹勁。
過了一段時間,她聽說了省電台招生的消息,跑去報名。
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是省電台在替北京廣播學院招生的。
可喜的是,敬一丹順利通過了考試,正式成為北京廣播學院的一名學生。
本以為這是夢想的起點,沒想到,初到北廣,敬一丹卻差點被“勸退”。
學院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都是從當地最優秀的那一撥廣播員中挑的。
這時候,敬一丹的廣播經驗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而且,在林區做廣播員時,因為周圍都是當地人,沒有人覺得她普通話不标準。
可是到了北廣,和天南海北的同學一比,敬一丹才知道自己的口音有多重。
為了練好普通話,敬一丹頗費苦心。
每天天不亮就去操場上朗讀,再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拿給老師聽。
老師一邊聽一邊給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她拿回去再重新錄制。
就這樣,靠着日複一日的笨功夫和老師的指導,畢業時的敬一丹已經擁有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一畢業,敬一丹就進入黑龍江廣播電台,做了一名專業的主持人。
這份工作可以說是完成了敬一丹從小到大的播音夢。
不過,體會過大學自由的敬一丹此時又萌生了新的想法。
她想再做一次學生。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敬一丹決定,報考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
那個年代,研究生是非常珍貴的。
更不要說“女研究生”了。
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覺得一個女孩子,已經有了這麼好的工作,還折騰啥呀?
但敬一丹不管别人怎麼說,自己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她還遇見了自己的愛人。
3
第一次報考時,由于工作壓力太大,準備時間不充足,敬一丹失敗了。
聽到結果後,敬一丹有些失落地走出考場。
她不知道的是,在複試現場,有一位男同學,一直注意着她。
這個人就是王梓木。
對于王梓木來說,這次考試過程喜憂參半。
憂的是,他這次考試也失敗了。
喜得是,他注意到現場還有一位女生。
那個年代,女生考研究生得很少,所以,王梓木一下子就記住了場上的敬一丹。
那個時候他們并不知道,未來兩人會風雨共擔,走過四十餘年。
不過,雖然王梓木注意到了敬一丹,但兩人并沒有任何交集。
真正讓他們認識對方的,還是因為朋友介紹。
當時,王梓木是經濟學老師,敬一丹也被借調到省電視台工作。
而恰好當時,省裡舉辦了一場運動會。
敬一丹代表電視台參加了團體體操項目。
當他們上台時,坐在台下的王梓木又驚又喜,隊伍裡的那個,不就是自己在考場上注意到的女生嗎?
這一次,王梓木說什麼也不能白白浪費機會。
于是他托朋友牽線搭橋,和敬一丹認識了。
自我介紹完之後,王梓木一時找不到合适的話題,但兩人剛剛認識,不說話又不合适,于是他主動提起考研的事情:“聽說你上次考研失敗了,沒關系,我也是。”
敬一丹哭笑不得,知道的他是在安慰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挖苦呢。
不過敬一丹并沒有往心裡去,聽說對方跟自己是同樣的境遇。
敬一丹問道:“那你還想不想再考一次?”
王梓木想都沒想,直接點頭:“當然要考,一直考到考上為止。”
看着對方堅定的眼神,敬一丹對他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同樣的境遇,同樣的目标,讓他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他們常常相約一起複習,互相給對方加油打氣。
第二年的考試很快就來了。
這一次,王梓木被心儀的學校錄取了,可敬一丹,卻以幾分之差,再次與研究生的身份失之交臂。
連續兩次失敗的經曆和男友成功的壓力,讓敬一丹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究竟還要不要繼續。
最終,在男友的鼓勵下,她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而且,在這個時候,男友向她求婚了。
當時的婚禮講究簡單,敬一丹和王梓木也不例外。
他們領了結婚證,把雙方父母請到一起簡單吃了個飯,這婚就算結了。
結婚後,他們常常會相約去松花江畔散步。
但并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讨論問題。
他們常常看着江邊的沙子,讨論沙子經過運輸之後,就變成了商品這樣的經濟學問題。
在别人看來,這可能有些奇怪。
情侶在一起散步,不說一些甜蜜的情話,居然讨論專業上的問題,一點都不浪漫。
可對于敬一丹和王梓木來說,這正是屬于他們兩個人的浪漫。
第三次考試,敬一丹準備得很充分,再加上有男友鼓勵,她心态輕松地走進考場。
這一次,她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學校。
與通知書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小生命,那就是自己和丈夫的女兒。
4敬一丹的女兒名叫王爾晴。
對于這個小生命的到來,全家都喜上眉梢。
隻是,女兒剛出生時,敬一丹忙于工作和學業,丈夫王梓木也剛剛從老家調入北京,正是夫妻二人最忙的時候。
沒辦法,他們隻好把女兒送到奶奶家,由奶奶帶着。
這也導緻敬一丹錯過了女兒的童年。
有一次,敬一丹回家去看女兒,女兒見了她直接叫:“阿姨。”
那一刻,敬一丹心裡有說不出的心酸。
她對女兒說:“我是媽媽。”
可女兒并沒有理她,而是進屋玩去了。
後來還是在奶奶的引導下,女兒才開口叫她“媽媽”。
不過,随着女兒的漸漸長大,也明白了父母的迫不得已,爾晴和媽媽的關系又好了起來。
敬一丹研究生生涯結束後,因為表現優異,直接留校任教。
這一次,她又做出了一個衆人難以理解的決定。
兒時的播音夢又跑了出來,敬一丹問自己:還想做播音員嗎?
答案是肯定的。
播音是她終生追求的事業。
于是,她放棄了衆人眼裡“香饽饽”式的大學老師工作,轉而去應聘央視的主持人。
當時的央視,很多節目正處于雛形狀态,正是缺人的時候。
敬一丹既有工作經驗,又受過專業訓練,通過層層考核,順利進入央視。
當時,央視已經有了《新聞聯播》這樣的王牌節目。
但台裡還是決定做一個專門聚焦老百姓最關心的社會民生問題的欄目。
這檔節目就是《一丹話題》。
這也是央視第一個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節目。
大家都沒搞過這種節目,因此對于能不能成功,心裡也沒底。
沒想到,這檔節目播出後,好評如潮,收視率爆棚。
敬一丹的主持風格又屬于沉穩大氣,親切随和的那種,講起普通老百姓關心的話題來,天然有種信任感。
但這個節目隻播出了一年,就沒有了。
因為央視看到節目效果這麼好,決定趁熱打鐵,把《一丹話題》做成一個長期的,專業的聚焦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的訪談節目。
這個節目就是《焦點訪談》。
敬一丹成了《焦點訪談》當之無愧的主持人。
節目在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播出,不久之後,白岩松也加入進來。
他們一個親切随和,一個一針見血,卻又都真切關心百姓生存問題,深得民心。
敬一丹對自己的工作非常負責,除了主持節目外,她常常深入一線,親自去田地,學校,礦井裡采訪。
正因為她敬業又專業的态度,在她的主持生涯裡,她曾經三次獲得主持界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除此之外,她還提攜後輩,鼓勵新人。
央視的另一位主持人張澤群,在大學期間就接受過敬一丹的指導。
後來他工作不順利,也是敬一丹鼓勵他去《東方之子》欄目試試。
2015年,敬一丹60歲了,從工作崗位上退休。
主持完最後一期節目,敬一丹向觀衆微微鞠了一躬,告别了這個她熱愛的舞台。
但是,雖然告别了工作崗位,敬一丹卻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重新出發。
5在敬一丹做主持人期間,丈夫王梓木從體制内辭職,下海經商。
借着時代的東風,他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翁。
但不變的,是對妻子的支持。
退休後的敬一丹想去南極旅遊,因為王梓木60歲的時候,就選擇了去南極,來紀念這意義非凡的一刻。
聽到妻子的願望,王梓木二話不說,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帶着妻子和女兒去了南極。
不知不覺中,敬一丹的女兒也長大了。
她在國外留學,學成歸來時,還帶回了一個蘇格蘭小夥。
對着敬一丹說:“媽,這是您女婿。”
Nick和爾晴在外國大學相遇相戀。
如今小兩口結婚後定居在北京,從事公益教育事業。
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做起了公益教育事業,這對敬一丹來說是巨大的心理安慰。
女兒女婿事業風生水起,根本不用自己操心,看起來。敬一丹終于能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沒想到,母親卻生病了。
這些年,敬一丹一直忙于工作,很少陪伴母親。
退休前她就做出決定,以後要多多陪着母親。
可母親的身體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送到醫院一檢查,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醫生說,隻能盡力醫治,但要完全康複幾乎是不可能的。
全家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也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隻能聽從醫生的建議,盡力為母親醫治。
可是治療的過程并不輕松,有些針打起來很疼,老人好幾次都要求不要再治了。
每當這時,敬一丹總是哭着勸母親想想他們這些兒女,再忍忍。
就這樣過了幾年,老人的病情逐漸穩定。
可人終究是敵不過病魔。
在敬一丹67歲生日的那一天,兄弟姐妹們約好去母親的病房給她過生日。
母親當天的精神看起來還不錯,甚至還和他們一起吹了蠟燭切了蛋糕。
但幾個小時之後,老人安然離世。
母親的去世給了敬一丹很大的打擊,她整日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
這時,丈夫提示她說:“你不是愛寫文章嗎?正好,咱媽一輩子攢了幾千封信,你可以整理一下她的書信,就當是她以另外一種方式陪在你身邊了。”
從那以後,敬一丹整日埋頭工作,整理母親留下來的1700多封信,把他們整理成書出版。
在書中,她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敬一丹雖然已經退休好多年,但她從來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直走在做公益的路上。
堪稱人生赢家的敬一丹,并沒有将退休視為自己事業的終點,她永遠在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