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敬的那些杏小老師
作者 李琴肖
小學時段,在老人們的一生中似乎已經有些遙遠,常常會被人們淡忘,但當遇到知己憶起當年事時,那一樁樁一件件的人和事都會有着不斷被強化的感覺。那時的開心、快樂,同學情、老師愛就像一幕幕五彩斑斓的畫卷在腦海浮現。便不由自主地想一吐為快,盡快與好友老同學共同分享。
記憶中的華縣杏林小學坐落在周圍幾個行政村的中央,東有馬斜村,西有南王堡,西南有李家村,北有耐村,西北有三溪,東北有崖坡,它們便是該校學生的來源地。
現在的杏林中心小學 自老五講故事
學校大門朝南,進校門是一條寬敞的大道,正面是學校的大會議室,大道的西側是操場,東面和北面是教室和老師的住處。我家住在馬斜村,距離學校大概有幾百米,去學校往西走,要經過村子和學校中間一條南北走向、寬有一米、深兩米左右的河流,沿河往北便是通向華縣街道的一條大道,過了橋往西走過一段田地就是學校。
我們的校長叫王積讓,音樂老師叫夏子金,語文老師有五六位,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王慧雲、孫居山和徐幕達這三位可尊可敬的老師。他們待學生都很好,男老師像大哥,女老師年輕的像大姐,年齡大的真像大媽。
女老師王慧雲性格内向,溫和善良,她待我很親近,把我總當小妹妹看待。記得有幾次傍晚,她會去我來校的路上接我,要晚上陪她作伴。洗完臉、腳後,我會在那明亮的玻璃罩燈下安靜地學習,她也在聚精會神的批改作業。因那時的老師們都是一室兩用。自從畢業後,我再也未見到這位喜歡而善待我的大姐老師。
2011年的一天,有位同學捎來一本《建築趣談》,我先是一愣,然後同學告訴我:這是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孫居山的傑作。接到書,我很驚訝,做夢也沒想到50多年過去了,他的桃李滿天下,竟然還記得起那時小小年紀的我。仔細一看,作品的第一頁署有“琴肖同學惠存”的字樣,當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當年的孫老師高大帥氣,英俊潇灑,濃眉大眼顯得炯炯有神。他曾是我二哥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可能是看在二哥的份上,待我也挺好,至今我這兒還保留着他當年送我的兩張黑白照片。盡管時隔50多年,可相互之間的印象都極為深刻。前兩年,他打聽到了我在西安的住處,特意來家相見。幾十年來未曾謀面,可70多歲的他,那高大挺直的帥勁兒仍未變,隻是頭發花白了,說話仍是那麼剛勁、有力。老師能來看學生,學生哪有不回訪之理。幾個月之後,我也帶着我的小作《憶故心語》去他西安的家回訪了他。
在我的腦海裡,印象最深的還是老師媽媽徐幕達,現已94歲的高齡。她一生從教,曾是我們家三代人的老師。那時她個頭不高,走起路來卻很利灑。她開朗樂觀,親和友善,時常會流露出和同事、學生在一起的那種開心、快樂。課堂上她的表情豐富,聲音爽朗。她會根據課文内容的需要,朗讀音調時而拉長、時而縮短,陰陽頓挫,清晰可辨;她時而看課本,時而會睜大眼睛盯着你,特别是那些走神兒的同學。偶爾還會用教棍在黑闆上砰砰敲擊,使正在做小動作的同學頓時猛醒:當我們聽累了趴在桌上的時候,她會突然喊:一二三!我們立馬回應:要坐端。這時,我們的精神又一次的被振作起來,個個小手背後,睜大眼睛認真地聽着老師的講述。這便是她講課的特色,正由于是特色,才讓我永生難忘!
徐老師待同學們都很親切也很嚴格,但從不打罵和羞辱,然而她的課堂紀律卻是最好。為什麼?這就是她講課時的又一特色:她那雙眼睛會說話,她的喜怒哀樂、批評、表揚和鼓勵,全在這雙眼神裡。對此,我們都心領神會。她的這種教學方法既維護了老師的尊嚴,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我們都很欣賞,所以我們同學都非常愛戴和尊重這位老師媽媽!
在除四害、講衛生、勤工儉學那個年代,為了響應國家号召,也是為了讓同學體驗生活,老師媽媽還為我們買了幾隻大公雞,輪流喂養,課間我們會去樹坑、垃圾堆旁、廁所旁邊挖蟲蛹,那才是雞的最佳飼料。我們邊挖嘴裡還不停地唱着:要古巴,要古巴,不要美國佬……它增添了我們的生活樂趣,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内容。為此,我們這些娃娃們都很高興!
教師這個職業,是我最崇拜的職業,因為老師不僅給了我們知識的傳授,還給了我們親情的呵護,更是我們人生的引導者乃至是我們一生的旗幟和榜樣!
原文來源:楊濤推薦《夕陽心聲》
原文作者:李琴肖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荟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