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棟在核酸檢測現場工作。
溫曉榮女兒捧着由西瓜和棉簽做成的“生日蛋糕”。
又一次,疫情來襲;又一次,幹部群衆挺身而出。從流調人員到醫務人員,從社區工作者到志願者,從下沉幹部到“雙報到”黨員,廣州全市上下動員起來,共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其中,有不顧身體疾病一直沖在前線的社區工作人員,有做好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後勤保障解決群衆生活難題的逆行者,有不顧家中幼子馳援疫情防控前線的醫務人員……這些勇于奉獻的人們,給了廣州人滿滿的安全感,也給了廣州戰勝疫情的底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董業衡、耿旭靜、葉作林、湯南、陳鈞聖、何瑞琪、何雪華 通訊員巫俊強、潘玉菲、郝黎、餘立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湯南 通訊員潘玉菲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馬鞍山社區80後黨總支書記、居委主任王達棟,從平時服務社區居民的“大管家”,到特殊時期奮鬥在防疫一線的“實幹家”,他沒有一刻能夠真正歇下來。談及他為什麼這麼“拼”?他總是淡淡地說道:“我隻是做了該做的工作,我想成為女兒心中的英雄!”
保障轄區内機場從業人員衣食起居
4月28日淩晨4點,剛剛做完密接次密接轉運任務的王達棟回到家躺在床上休息,5點多手機就響了起來,新的任務接踵而至:早上8點30啟動全員核酸檢測,請工作人員8點完成場地布置和一切準備工作。王達棟又披着夜色,前往所負責的小區核酸點忙碌起來。
王達棟所在的馬鞍山社區由8個小區組成,在其中的2個小區分别設有核酸檢測臨時采樣點。每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王達棟都要同時負責2個核酸檢測臨時采樣點的搭建和運轉工作。
除了保證核酸檢測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之外,作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大管家”,如何确保社區居民服務工作同樣穩定開展下去,也是王達棟心心念念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為社區鄰裡答疑解惑,王達棟的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狀态,大情小事他都會親力親為。
王達棟所在居委會還肩負着一項特殊的任務——保障轄區内機場從業人員的衣食起居問題。
王達棟所在轄區内的機場從業人員共有400多戶,連同親屬一起總共有800多人。這400多戶分布在6個小區内,居住點人員多,樓棟分散,管理難度大。王達棟抓住重點問題,對于相關人員取餐送餐、配戴口罩、核酸采樣、垃圾收集、消殺消毒燈問題進行嚴格檢查。同時不忘落實“溫情”關懷,對于相關人員的一些特殊需求例如買藥用藥等都盡量滿足,讓居住點人員過得安心舒心。
“這是我的工作,社區的大家需要我”
每天晚上9點多,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的王達棟還要馬不停蹄地處理各種數據流調問題。當記者心疼地問他為什麼不休息一會兒?他笑着說:“我多做一點,其他同事就會輕松一點。”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這位80後居委會主任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2021年6月24日淩晨,在核酸檢測點忙碌了10多小時的王達棟因腎結石引發腎絞痛,當時痛得他不斷嘔吐,被同事強行拉去醫院治療,在注射了三針止痛針後疼痛才緩和下來。他的腎結石如今還處于保守治療中。今年,他又患上了腰椎疼痛的毛病,但他依然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穩控疫情的一線。
雖然他不把這些辛苦和身體疾病當做一回事,但是他每一次離家遠去,心裡無時無刻不牽挂着10歲女兒和妻子。“5月2日9點全員核酸檢測,由于臨時場地變更、天降大雨等突發因素,我們10點半才把整個場地搭建好,那時候整個人都淋成了‘落湯雞’。就在這時,我的妻子和女兒特地趕過來給我帶來了幹淨的衣服和熱乎的暖茶,女兒把衣服和暖茶遞給我後抱了我一下就離開了,這讓我内心充滿了溫暖,感覺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由于長期堅持在一線,可能我個人沒有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麼辛苦和危險,但是我的妻子和女兒一直都十分擔心。”談到這裡,王達棟的語氣裡面略帶内疚:“我女兒經常跟我說,爸爸能不能不加班啊,我說不行,這是我的工作,社區的大家需要爸爸。”
白雲管控區内連軸運轉的“守關人”
近日來,在白雲區人和鎮的社區、小區、核酸檢測點都會看到身穿一抹“藍色”的公安民警。5月6日,記者深入白雲區人和鎮管控區探訪一線公安民警的戰“疫”故事。
“你好,進入管控區需有工作證和通行證,請出示證件。” 5月6日,廣州市公安局白雲區分局白雲派出所教導員蔡傳躍攔住了一名想進入白雲區人和鎮橋北大街的外賣小哥。
4月12日以來,蔡傳躍先後進入白雲區白雲湖街道、人和鎮封(管)控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蔡傳躍在進駐白雲湖街道大岡封(管)控區開展工作期間,為打赢大岡疫情防控戰做了貢獻。
“當時疫情傳播擴散風險極大,單日新增病例一度占到當日新增病例白雲區的近7成。”蔡傳躍介紹,大岡村外來人口多,人員居住密集,握手樓密布,加上勞動密集型的小工廠、小作坊、小商鋪聚集,疫情防控任務艱巨。
“電話都沒停過,電話費是平時的三倍。連續十來天每天靠在沙發上睡三四個小時,十幾天沒有回過家。”作為專班負責人,蔡傳躍穿着嚴實的防護服,帶着網格民警和三人小組上門,一戶一戶走訪,做到不漏一戶,半天下來,汗水把衣服浸透,手指在手套裡泡得發白。
“剛剛回到家裡,把衣服洗了,還沒晾幹,下午又收到通知。”4月30日大岡封(管)控區剛一解封,蔡傳躍又馬不停蹄趕往人和鎮防疫前線,投入到新一輪的疫情防控攻堅戰中。
“運輸俠”馳援18.3公裡水馬
4月28日晚上8點,黃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接到上級通知,立即統籌區内資源,運輸圍蔽所用“水馬”,火速支援白雲區。
負責統籌此項工作的區住房城鄉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一個大貨車最多能運輸200個空的水馬,可供200米圍蔽使用。如果一次運輸16公裡的圍蔽“水馬”,則需要80輛大貨車。要在短時間内統籌這麼多資源,任務非常艱巨。
于是,相關部門調動黃埔區幾乎所有的工地,号召各個單位一起出力運送水馬。水馬運抵白雲區已是深夜,路上沒有路燈。大家便把汽車燈、探照燈、手電筒、手機燈都點亮了,為工人架設水馬照明。
水馬需要注水才能立穩,一開始大家沒有經驗,水馬運抵後發現水車不夠,剛架好一公裡的水馬又被風吹散了。于是連夜調度區住建局下屬的綠化中心幾十台水車到場,并聯系當地鎮街尋找水源,輪流加水補水,工作漸漸順利起來。
從4月28日晚上8點到次日中午12點,連續工作16個小時後,白雲區人和鎮江人二路10.5公裡和106國道5.4公裡的高水馬圍蔽安裝工作順利地完成。4月29日下午5點,白雲區明星村要圍蔽,工作人員又完成了1283米水馬架設。
5月3日下午2點,他們再次接到通知,要支援白雲區人和社區防疫圍蔽工作,需調集1100米水馬。村裡巷子很窄,水馬運抵了,水車開不進去,無法為水馬注水,隻能靠工人肩挑手擡,延長水管為水馬注水。
該負責人感慨:“18.3公裡、近20000個水馬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長城’。”
西瓜當蛋糕 棉簽作蠟燭
“沒有蛋糕可以用西瓜代替,沒有蠟燭可以用棉簽代替,沒有打火機,煤氣爐有火。”出生在雙醫家庭的小甯,手裡捧着爸媽獨家“秘制”的10歲“生日蛋糕”,興奮地分享着此刻的心情。看着視頻裡懂事的女兒,母親溫曉榮瞬間淚目。
溫曉榮是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的治未病科醫生,丈夫沈海鋒是該院的急診科醫生,除了大女兒小甯,他們還有一個5歲的兒子。
4月29日淩晨00:38,醫院工作群發出駐點支援人和高增村的緊急集結令,并且要求當天早上8點15分完成集結。“科裡兩位同事剛剛結束支援白雲湖街的任務,大家都有家庭,抗疫工作應該共同擔當。”溫曉榮心想,況且現在人和鎮的學生都轉入線上教學,“我女兒快十歲,個人動手生活能力相對比較強,相信她一個人在家可以處理好生活和線上學習。5歲的兒子就托付給爺爺奶奶照顧吧。”跟丈夫簡單商量後,溫曉榮報名參加支援人和高增村。
“知道女兒4月30日生日,我早早就申請了當天休息,結果科室人員有變動,30日一早就通知我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八點多才下班。”受疫情影響,人和鎮暫停了外賣配送服務,沈海鋒靈機一動,在冰箱裡拿出半個西瓜,再找出棉簽當作蠟燭,插在瓜瓤裡,一個别出心裁的“生日蛋糕”就制作完成了。“看到這個新鮮‘出爐’的‘生日蛋糕’,女兒很驚喜,迫不及待就要點‘蠟燭’和許願,還馬上在微信跟媽媽分享。”沈海鋒說道。
4月30日當天采樣任務繁重,溫曉榮一直忙到21:30才有空看微信。看到照片裡,女兒捧着由西瓜和棉簽做成的“生日蛋糕”,笑得那麼開心燦爛,溫曉榮忍不住瞬間淚目了。
“他是一個‘隐形人’,每天我回家時他沒回,我起床時他已離開家。但是每次看到他在核酸檢測現場來回穿梭的身影,每次摟住他腰時總喊‘輕點,疼’的表情……我的小心髒都會有種莫名的疼痛。我爸爸在與疫情做鬥争,我為爸爸感到自豪。”
——王達棟女兒眼中的爸爸
“沒有蛋糕可以用西瓜代替,沒有蠟燭可以用棉簽代替,沒有打火機,煤氣爐有火。”
——溫曉榮女兒生日時的分享
來源: 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