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1 13:32:54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去小米化的雲米)1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李觐麟

成立八年的雲米,最近諸事不順。

半年之前,雲米聘請鄧倫為全球品牌代言人,正渴望借其流量為2022年3月17日舉辦的“2022雲米春季戰略新品發布會”造勢。

卻不想,3月15日鄧倫“翻車了”,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對鄧倫追繳稅款、加收滞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06億元。

匆忙解約之後,雲米的新品發布會也意興闌珊。

鋅刻度關注到其發布了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1=N44”,針對不同人群推出6萬元~30萬元的套系。

而在雲米這場發布會前後,華為、歐瑞博也發布了類似的方案,對比來看雲米的産品并無優勢,至于聲量更是無法與華為相提并論。

相比新品發布會,外界對雲米的處境更感興趣:股價瀕臨1美元,距離拉響“退市”警報還有多久?竭力“去小米化”,為何後遺症愈發嚴重?業界率先打出“全屋智能”的旗幟,怎麼卻掉隊了?

營收下降,淨利潤轉虧,基本面動搖

在資本市場,雲米令人唏噓不已。

2018年9月25日,雲米登陸納斯達克,市值為7.09億美元,成為華米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鍊企業。

彼時,雲米為資本市場講了一個“全屋智能”的故事。

以淨水器起家的雲米,走上了多元化之路,涉足冰箱、電視、油煙機、洗碗機、洗衣機熱水器等細分領域,涵蓋智能客廳、智能廚房、智能卧室等生活場景。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沒有手機,雲米就是小米的“袖珍版”。

此背景下,雲米市值一度創下13.34億美元的曆史高點,然而這之後急轉直下,越來越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截至3月15日,雲米股價為1.19美元、市值僅剩下8358萬美元,以此計算市值最大幅度高達93.73%,而同期中概股指數的跌幅為75.23%。

而依據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定,上市公司每股價格跌破1美元,且這個狀态持續30個交易日,将收到退市警告,而被警告之後的90天内,仍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到了3月16日,中概股上演大奇迹日,中概股指數的漲幅高達39.72%,而雲米的漲幅為26.05%。

某私募投資部經理陳聽濤告訴鋅刻度:“中概股這一兩年普遍頹勢,跌麻了的也不止雲米一家,但雲米下跌時比多數中概股跌得更狠,反彈時又比多數中概股漲得更慢,僅僅歸咎于外部因素說不過去,内部肯定也出了問題,如果無法找出問題補上短闆,就難以改變被市場抛棄的命運。”

事實上,雲米的基本面出了問題。

據雲米的财報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别為193.3%、81.5%、25.3%,增長乏力的趨勢肉眼可見。

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單季度營業收入為10.57億元,同比下降28.9%;這其中雲米智能家電組合的營業收入為6.44億元,同比下降39.3%;小家電及其他收入為1.77億元,同比下降15.9%。

更為糟糕的是,單季度淨利潤為-2914.70萬元,去年同期為盈利3511萬元,這意味着雲米陷入盈利困境。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去小米化的雲米)2

淨利潤由盈轉虧

從這個角度來看,“退市”依然是雲米頭頂懸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難以擺脫“去小米化”後遺症

雲米走到這一步,與“去小米化”有莫大的關系。

對小米生态鍊企業而言,一直繞不開成長的煩惱:依賴小米的知名度與成熟渠道,從而擁有了高起點,起步階段就勢頭兇猛,羽翼漸豐之後,則盤算着如何站在“巨人”肩上超過“巨人”,從而萌生了獨立做品牌、搭渠道的訴求。

雲米,也不例外。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來自小米銷售的收入占比為95.9%,到了2020年收入占比下降至49.6%,對小米生态體系的依賴降低近半。

如此一來,雲米骨子裡已變成一家營銷驅動公司。

2016年,雲米的營銷費用為2092.9萬元,研發開支為2992.6萬元,研發費用大于營銷費用,是一家标準的研發驅動公司。

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雲米的營銷費用為3.439億元,研發費用為1.393億元,前者為後者的2.47倍。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去小米化的雲米)3

雲米成為一家營銷驅動公司

顯而易見,雲米的商業内核有了巨變。

有業内人士告訴鋅刻度:“雲米一味追求大而全,但研發投入卻跟不上,如何支撐旗下每年數十種産品的創新和研發?這也是雲米缺乏爆款的重要因素,除了給小米代工的淨水器,其餘産品的聲量并不高。”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雲米的冰箱、油煙機、燃氣竈、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線上市占率均不足1%。

譬如,截至2021年8月1日,雲米冰箱的線上市場占有率僅為0.63%,同比下滑0.6%;雲米号稱線下布局了超過2000家門店,但在線下市場TOP 20品牌中,并沒有出現雲米冰箱的身影。

此外,雲米推出高端品牌coKiing(科奇),走雙品牌路線,渴望通過高端化打開品牌溢價空間,然而卻未掀起任何風浪。

沒有銷量就沒有聲量,沒有聲量則品牌向上就是一句空話。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雲米的主品牌都未做好,基本盤都不紮實,急着高端化無異于拔苗助長,再說高端的底層邏輯是更好的産品質量與更高的研發水平,而研發并不是雲米的底色。”

一言以蔽之,“去小米化”疊加自營雙品牌不振,這就是雲米主業萎縮的根源所在。

出局頭部梯隊?

褪去“小米光環”之外,雲米憧憬的“全屋智能”也落空了。

作為業界率先打出“全屋智能”旗幟的企業,雲米一度成為行業的風向标,雲米CEO陳小平頗為躊躇滿志,喊出“三分天下有雲米”口号。

卻不想,雲米在全屋智能的話語權逐漸喪失,陳小平的閃電擴張計劃受阻。

掉隊,成為雲米當下的真實寫照。

之所以如此,與“全屋智能”成為行業的共識有關,華為、小米、美的、海爾等巨頭紛紛下場,試圖占領行業的制高點。

譬如,華為在“全屋智能”上的姿态頗高,引入鴻蒙系統,号稱超過1900 品牌夥伴入駐,4500 智能單品可以接入。

無論是傳統家電巨頭,或是科技巨頭,雲米在體量上都難以與之相提并論,在品牌、研發、創新、資金、服務等方面都明顯處于劣勢。

那麼,雲米與巨頭們争奪消費者的認可,難度可想而知。

更為關鍵的是,雲米在“全屋智能”上急于變現,如此一來降低了用戶體驗,遭消費者廣為诟病。

譬如,2021年9月27日,消費者投訴雲米大屏冰箱強制播放廣告,登上了微博熱搜,雖然官方聲明“廣告可以關閉”,但也間接承認了利用空閑時間推送廣告的問題。

事實上,雲米的口碑一直不堪。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雲米的投訴量累計為888件,涉及智能馬桶裂口、熱水箱循環重啟、洗碗機漏水、冰箱不制冷等質量問題;而微博、貼吧、知乎等平台,也有關于雲米産品質量差、售後服務亂的聲音。

雲米科技屬于小米品牌嗎(去小米化的雲米)4

圖源:新浪黑貓

究其原因,雲米是輕資産打法,制造環節依賴代工廠,如此一來對質量追溯要求頗高。

一名家電分析師告訴鋅刻度:“求快一直是雲米的核心訴求,特别是2020年之後有加速的趨勢,正所謂欲速則不達,閃電擴張是以犧牲産品質量為代價的,口碑崩潰自然在所難免。”

以上可見,雲米“去小米化”之後,遭遇了成長天花闆,在業績漏底之後,“全屋智能”的故事也講不下去了,資本從而用腳投票,其市值遭遇了塌方式下跌。

這麼來看,雲米離初心越來越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