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的一位朋友回答你是偏向哪一種性格的人:外向的還是内向的,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即使這位朋友十分了解你,你聽到的回答也不一定是真實的自己。
“沒有什麼事是好的或壞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将它們解釋成了那樣”。- 威廉·莎士比亞
同理,沒有什麼人是以純粹積極或消極的态度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人主觀的判斷将不同人貼上了像“積極”或“消極”這樣的标簽。人容易“作繭自縛”,因此人需要“破繭而出”。
正如同美與醜、善與惡、難與易等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消極思考中走出來,轉變成一個積極思考的人。
這個過程對于一般人來說,基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即接受消極、理解消極,以及成為積極的人或事。
接受“消極的”人和事
首先,我必須接受消極負面的人或事,而不是忽視,拒絕或否定他們。我們誰也不是完美的人,我們的生活也不是完美的生活,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接受這些想法和感受,而不去評判或自我批評。
當我經曆失落時,我感到心在痛,淚在流;失望時,我焦慮、沮喪;有人惹怒我時,我生氣,我怨恨。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這就是人類的情緒。
關鍵是不要抓住這些情緒不放。去感受它們,讓它們過去,然後繼續前進。如果你不給這些情緒過多的關注,它們就不會抓住你不放。
在這個接受的過程中,你會擺脫一直不快樂的關鍵原因——你一直無法接受事情本來的樣子。
允許和接受不好的事情發生,因為它們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作為一個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受它們,擁抱現狀,我們可以開始理解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就能鍛煉我們的思想和身體去行動。
理解“消極”的含義
人或事是如何演變成“消極”的樣子的呢?理解是接受事物的關鍵。如果不理解其中的消極因素,我們就永遠不能利用這種情況成為更好的人。
“接受并不意味着聽天由命,它意味着理解某件事的本來面目,并且必須有一種方法來克服它”。- 邁克爾 · J · 福克斯
要認識到,消極的情況是暫時的。“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随着時間的推移,它們都會過去。即使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它也會有結束的一天。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我們需要全面了解情況,去面對它們,不要評判或自怨自艾,因為這些反應隻會讓情況變得更複雜。
人類的天性促使我們渴望立刻擺脫或忽視不好的感覺和想法。然而,這些态度會使情況變得更糟。我們會産生壓力,而壓力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生長,使我們的性格變得黑暗。
我們并非生來就是消極、心中充滿黑暗。那些不好的想法和感覺,是需要被釋放的能量。我們需要釋放這種負面能量,讓善來填補内心的空虛。通過釋放這種消極的能量,我們最終可以理解和欣賞積極的能量所帶來的滿足感。
向積極心态轉移
一個人的心境,決定了事情的走向和結果。嘗試不再把一件事看成是一個問題,而是把它看作一個機會,一個讓自己變得強大、開通和明智的機會。
然後我們開始了解重新構思的力量。例如,把消極的詞變成積極的詞,把消極的情況變成有利的情況。如果你能改變你說話和思維的方式,你就會看到不同的事物,體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
消極面為我們體驗和欣賞積極的一面起到了建樹作用。我們經過奮鬥,把問題變成了機會,成為了更好的人。我們每天都可以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事實。
從“負增長”中成長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有意識地利用消極有害的情況,并将其塑造成有益于他們自己和世界的生物。
“人生的榮耀不在于從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後都能爬起來。” - 納爾遜·曼德拉
通過考驗和磨難,我們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幾乎在每個領域都發生了轉變,從改變我的想法到采取實際行動。
我們變得有能力和勇氣去處理任何情況。我們會更有愛心,更懂得欣賞,更加積極地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