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0 19:51:18

幾乎每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曆過腹瀉,由于導緻腹瀉的原因各不相同,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腹瀉後恢複得比較慢,有的寶寶腹瀉能持續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1

消化道功能弱卻負擔重

寶寶的身體處在不斷發育和完善之中,胃腸道功能還很薄弱,各種消化酶的活性也較低,對食物的消化相對費力,而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能量卻很大,都需要通過食物消化獲得,因此,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很重。這對矛盾決定了寶寶容易出現消化問題,腹瀉也就在所難免了。一旦出現腹瀉,寶寶的消化功能會更弱,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腹瀉長時間不能痊愈。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2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免疫功能不成熟

寶寶的免疫功能較弱,體内抗體的量比較少,而且腸道黏膜很薄弱,屏障功能較差,對侵入消化道的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比成人弱得多,進食同樣被污染的食物,父母可能沒有什麼異常反應,而寶寶卻承受不了,上吐下瀉。腸道發生炎症時,對黏膜會産生破壞作用,修複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消化道還要一刻不停地承擔消化食物的任務,所以恢複起來比較慢。

不恰當的治療

寶寶腹瀉的原因很多,針對不同的原因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在病因沒搞清楚的情況下盲目治療,隻能徒勞無功或适得其反。尤其過多食用抗生素,飲食、護理不當就容易加重病情。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3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小兒腹瀉調理,你真的應該試試推拿。

推拿的好處和原理真的不用我們再強調了,今天介紹一些适合調理小兒腹瀉和恢複的推拿法。

常用推拿手法

推拿治療小兒洩瀉,一般選用推脾經、推大腸經、摩腹、揉臍、揉龜尾的方法。

推脾經:循拇指外側緣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脾經;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脾經。一般操作約300次。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4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推大腸經:大腸經位于食指外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的一直線。由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為補法,相反方向直推為清法,一般操作約300次。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5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摩腹:即是用手掌面在小兒腹部做逆時針、環形摩動,操作約5分鐘。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6

GIF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揉臍:用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孩子肚臍部的皮膚,輕揉并輕抖5分鐘。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7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揉龜尾:用拇指揉小兒尾椎骨端,操作約100次。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8

打開UC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辨證選擇效顯著

選擇何種推拿手法,要依據洩瀉的不同症狀以及舌苔等的表現。

濕熱瀉

症狀:夏秋之際,孩子洩瀉多排便勢急,量多、次數頻,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氣味穢臭,舌紅苔黃膩。

可選用清脾經、清大腸、揉龜尾的方法,加用清胃經、清小腸100次,即沿大魚際赤白肉際處,以及小指外側緣,從指尖向指根直推。

風寒瀉

症狀:孩子受涼後出現洩瀉,表現為大便清稀、夾有泡沫、無明顯臭味,或伴有發熱、鼻塞、流鼻涕、咳嗽、舌淡苔白。

可選用補脾經、補大腸、揉臍、揉龜尾的方法,加用揉外勞宮穴(位于手背,食指、中指對應的掌骨間凹陷處),操作約50次;加用推上七節骨,直推到腰部,以皮膚發熱為适度。

傷食瀉

症狀:若因哺乳不當或進食生冷,或吃了不熟、不衛生的食物後出現洩瀉,表現為大便稀,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或奶瓣,氣味酸臭、腹痛、瀉後痛減,或嘔吐而不欲進食,舌苔白膩或微黃。

可清脾經、清大腸、摩腹、揉龜尾,加用揉闆門穴(大魚際平面)、揉中脘穴(臍直上4寸)各50次。

脾虛瀉

症狀:體質虛弱、消化功能差的孩子出現洩瀉,表現為吃後不久即瀉,面黃體瘦、精神不佳、舌淡苔白。

可選擇補脾經、補大腸、摩腹、揉臍、揉龜尾、推上七節骨的方法,加用捏脊法。

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如何區分和護理(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拉肚子)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