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左岸人文書店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幾年前,馬郁那首《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如應季水果那樣挑逗着人們情感的味蕾,生澀或熟透都嘗試為快。似乎每個人心裡都隐藏着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花開花落在輪回的世間。有句詞在浪漫清新中彌漫着懷舊的情緒:
信箱出現一張美麗的明信片翠綠的山腳木屋袅袅的煙但我驚訝的卻是背面你熟悉的字迹竟已相隔多年
我記得舊時在福州讀書那些年,那時還沒有互聯網,也沒有手機。每逢節日都會買上一摞印有風景畫面的空白明新片,再在一張一張明信片上寫按照寄給不同人寫上不同的祝福語,貼上八分錢郵票後,一張又一張把它從筆記本般大小的縫隙中塞進綠色郵箱裡。
然後,就是眼巴巴地守望着另一張不同字迹的明信片突然出現在傳達室裡。也許隻是相同的祝福語,但一定是不同的字迹,一張明信片就如一張熟悉的臉孔,讓你捧在手心裡傾聽那些耳熟能詳的話語。
而當按鍵取代紙筆讓人類以标準統一的編碼輸入想表達的内容,情感就被簡單化為屏幕裡上沒有歸屬的語言結構。那麼,即使聲音通過數字化瞬間傳到耳際,人們不仍然渴望生活不是冰冷的耳機而是柔軟如春馨香如蘭的話語如生命的呼吸溫暖在你耳邊嗎?血總是熱的,生命就需要溫暖去供養。
技術文明已經讓人再也感受不到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獨特性,常常隻是以一種同一的方式去感受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那麼,人對事物的主觀的感知漸漸被客觀化,人的感覺再也觸摸不到生命的實際,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地變得淡漠疏遠。
由此理解,《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就不僅僅隻是日常生活的男女感情,而是歌詞裡字迹兩字,既觸碰到人類生命對相濡以沫肌膚相親的溫柔渴望,更隐憂着人性将可能被科技文明異化後自己被推向無法知道的命運。
當人與人之間合力發明了無數技術創造了天量财富,又以标準削平了人類所有的獨特性,就是幸福的大同世界嗎?人類,當某天蓦然回首卻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已經被人自己所發明的技術分崩離析了,還會有上帝推倒人類僭越意圖構建起來的巴别塔嗎?
備注:昨天翻閱喜歡李澤厚的《走我自己的路》,被閱讀者署名的字迹所感動,發朋友圈請教識别一個字,得到許多朋友的回應。早上起床,翻閱朋友圈,想了想,記下上面的文字。謝謝朋友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