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自己該做的事,就是敗北。不可輕言放棄。太陽每天都會升起。無論陰天雨天,不論冬天夏天,日複一日,太陽每天都升起來,這是宇宙的法則,是道理。
人生是要盡全力度過每一天,這也是道理。能經受得起這樣反複的人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不論今天如何,人生的勝負是以一生來決定的。棒球也是打了九局才分勝負的,任何事的勝負不到最後誰也說不清楚,不是一開始便決定的。有這樣一句諺語:“笑到最後的人笑得最好。”
因此要在困苦中求前進。
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篇1:華羅庚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所以一生隻有初中畢業
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
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
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裡,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張海迪
大家一定久仰過著名作家一一張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樣從一名殘疾人克服困難與挫折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我們一起看看她的童年吧。
在她五歲時,這個隻能用畫筆來描繪夢想的時候,厄運就無情地降臨在他身上,殘酷的剝奪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從此變成了一個殘疾兒童,她的美好人生就從此毀滅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張海迪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争,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圓了她的輪椅夢。
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篇3: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整個青春都奉獻在戰馬與槍林彈雨中。
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着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學素養達到一定水平後,他寫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隊中英雄戰士的中篇小說,寄給一家雜志社,卻未被采用。可他并未灰心喪氣,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雲的事是少有的。人們往往隻看到成功者頭上的桂冠和脖子上的花環,而忽略了他們在未成功之前倍嘗的痛苦、冷落,甚至歧視。因此,一些向理想高峰攀登的人,一遇到冷落、歧視、就半途而廢,奧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認準的目标攀登。1932年,他終于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對此,他高興地驚呼:“生活的大門向我敞開了!書就是我的戰士!站着用槍戰鬥,躺着用筆戰鬥,死後用書戰鬥。這就是做為一個戰士和作家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
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篇4:亞伯拉罕林肯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随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
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于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嘗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
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于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争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篇5:貝多芬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樂名城維也納,一個曆史性的偉大時刻,銘刻在音樂藝術的輝煌史冊上。在這座講究禮儀的藝術之城,就是皇族駕臨,人們也不過行三次鼓掌禮,而在這個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幹涉,也許這個掌聲會有十次、二十次這是一個何等恢宏壯偉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時刻!在這裡,一部不朽的音樂傑作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樂壇上。羅曼·羅蘭用激動的筆觸寫道:“黃昏将臨,雷雨也随着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着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着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是的,當人們從這震撼寰宇的音響中蘇醒過來,當人們從這歡樂之聲的轟鳴中站立起來,片刻沉默之後的暴發,竟壯觀得使皇族駕臨的威重禮儀暗然失色。人們狂熱地歡呼鼓掌,涕淚交流地湧上舞台,向這位為人類鑄造出如此驚人的藝術傑作的大師奔去但是,有誰想像得到,這位偉大作品的作者,這位在音樂世界中創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貝多芬,此刻卻背向狂熱的觀衆毫無所亘。當女低音歌唱家給格爾拉為他轉身雙耳失聰的作曲家激動得當場暈倒了…從這個驚心動魄的首演之夜開始,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向着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擴展着、延續着,以至于許多音樂藝術家竟然也急不擇詞地對這部巨作加以熱情的贊美。舒曼說:“我從來沒有象對這首交響曲那樣入了迷。
總之就是要不敗、自強。不要有依賴他人的惡習和推卸責任的卑怯、軟弱的想法。隻會怨恨、羨慕别人,自己成為這樣可悲的人,就像被雲層遮蔽的太陽。
将一切煩惱當作成長的跳闆,沉着忍耐,以“有朝一日”來勉勵自己前進。默默地吃苦耐勞,在自己應走的軌道上前進。
你們都是“太陽”。自己本身就是“太陽”,首先要有這樣的決心,就算目前有任何煩惱,隻要自己是太陽,“早晨”一定會到來,“晴朗
的日子一定會到來,“春天”一定會到來。
給心靈灑點光
既然每天的開始,都是一輪朝陽,那就應該挽住太陽的手臂;既然每天的朝陽,都是每天的開始,那就應該把名字寫進太陽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