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号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号探測器發射升空。 央視截圖
新京報貝殼财經訊(記者 羅亦丹)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号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将嫦娥五号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發射過程“堪稱完美”
5點45分,根據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現場傳來的信息,探測器着陸器太陽翼展開,随後,此次發射任務的指揮長張學宇宣布嫦娥五号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長征五号火箭總設計師王钰在現場接收央視采訪時表示,火箭飛行過程堪稱完美,實現了入軌目标;長征五号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則表示,此次發射“精度非常高,給後續探測飛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節省了很大一批燃料”。
發送階段的成功為之後的探月之旅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了解到,嫦娥五号是中國首個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它的目标是采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并送回地球,而上一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還要追溯到1976年蘇聯的月球24号。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号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此外,嫦娥五号任務的科學目标主要是開展着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曆史的研究。
将實現中國航天史五個“首次”
按照計劃,嫦娥五号搭載長征五号遙五運載火箭發射之後,将飛行數天時間到達月球軌道,然後經過多次變軌修正之後,嫦娥五号分離,其中“着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将在月球表面着陸,計劃登陸的是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一帶,然後放出月球車,此次的月球車能鑽勘月表2米以下的月壤樣本,并停留48小時左右,然後搭載上升器回到月球軌道,最終返回地球。
據了解,之所以選擇在呂姆克山脈附近登陸,是因為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岩,且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從未到訪過,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齡,将有助于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曆史的認識。
換言之,24日探測器發射成功還隻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務的一小部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有專家稱,嫦娥五号工程的意義是裡程碑式的:采樣返回相比于之前的環繞(嫦娥一号二号)和着陸(嫦娥三号四号)任務,嫦娥五号任務的難度系數可以說是上了幾個台階,嫦娥五号将實現中國航天曆史上五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的起飛、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首次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而嫦娥五号的發射,意味着我國有望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趙澤 校對 陳荻雁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