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3 19:13:56

作者:主創團·瑾山月

暑假結束,剛回籠兩個月的神獸,又要背起書包上學了!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1

一想到開學,每天睡到自然醒各處撒歡的孩子,對幾天後的早起晨讀、作業練習,階段考試充滿了抵觸;而家長們呢?又要開始早接晚送,學習群打卡,全天待命,為輔導作業焦頭爛額。

早上催起床,晚上催作業,周末催上興趣班的日子,即将開啟。

擺在父母子女面前的,不僅僅是緊湊的生活,可能還有數不清的矛盾與摩擦。

雙方隻要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将内心積攢的焦慮與不适發洩出來,互相指責、埋怨,争吵。

常常是:媽媽吼孩子,爸爸怨媽媽,孩子訴委屈,一天到晚,也就隻有睡覺的時候,大家能相安無事。

學習不易,生活更難,誰不想一回家能清淨點?可事實卻是,越是在家裡,越不得清淨。

開學後,想不和孩子吵架,不妨看看這位爸爸立下的4條家規。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2

自己做不到的,也别強求孩子

在某家庭教育課堂上,聽過一個“兩個爸爸”的小段子。

一個爸爸坐在沙發上一邊無精打采地打哈欠,一邊指責到處亂玩的兒子;另一個爸爸卻不管孩子,自己努力健身,而他兒子也放下玩具,去刻苦練琴。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處處不如“别人家的小孩”,可反過頭來想想咱自己,是不是也遠不如“别人家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自己卻習慣躺平擺爛;你渴望兒子上進讀書,自己卻隻想玩手機。

看過一句挺紮心的話: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因為全家都在看手機,卻偏偏要求孩子去看書。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把孩子綁在書桌前,自己卻見縫插針地玩;為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卻不願花一分錢培養自己。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太多父母自己做不到,卻一味“雞”孩子,結果是父母越“雞”,孩子越“抵觸”,從而引發親子大戰。

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學期間,能言傳身教,家庭氛圍就會好很多。

這段時間,有幾個爸爸在抖音上火了。

有位爸爸每天早睡早起,陪兒子讀書,從家庭作業到課外讀物,他都帶領兒子一起完成;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3

有位爸爸為了不讓女兒沉迷電視和手機,就關掉手機和女兒一起做手工;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4

有位爸爸為了鍛煉孩子的體魄,每天陪女兒晨跑,希望開學後,女兒有個更好的體育成績;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5

還有位爸爸,把晚飯後的娛樂時間用來教孩子們寫毛筆字,背千字文。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6

這幾位爸爸無一例外成為了孩子的榜樣,而他們的家庭也十分和諧。視頻裡,時常有媽媽出來感慨,說孩子省心多了,自己對生活很知足。

很認可鄭淵潔的一句話: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效果非常好。”

想要融洽的親子關系,父母們不要隻顧着逼孩子,要先讓自己行動起來。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7

有話好好說,誰也不能亂發脾氣

在網上,看到網友@法官爸爸,分享的一個家庭故事。

有一天,他下班回家還沒進門,就聽見妻子和兒子在吵架。

妻子說:“不好好做題,你這些偵探小說我全給你撕了!”

十幾歲的兒子也不甘示弱,吼道:“你要敢撕,我就和你斷絕關系,離家出走。”

見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這位法官爸爸稍一思索,和顔悅色地說:“這樣吧,你們娘倆别吵了,咱們來次模拟法庭看看誰錯誰對,但前提是,不能吵。”

經過陳述事實、交叉詢問、法庭辯論,兒子知道媽媽怕自己貪玩,耽誤學習;而媽媽也懂了孩子正在青春期,凡事都有自己的安排和主張。

最後,娘倆為剛才的過激言語互相道歉,并在爸爸的協助下,達成了“和解協議”——每天晚作業後,看半小時小說。

模拟法庭隻不過是這位爸爸想的招兒,根本目的是讓妻子和兒子冷靜一下,好好說話。

看過一家教育平台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忍不住吼孩子。

父母控住不住情緒,朝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們有樣學樣,再把惡言惡語吼回去。

長此以往,一家人像緊繃的弦,時時處在崩潰的邊緣,可能哪句話說不好,就引爆親子大戰。

尤其是上學後,大家生活節奏一下子加速,更要學會“說話的藝術”。

不要讓情緒主導節奏,不能口無遮攔,家長學會傾聽,孩子學會表達,才能讓親子關系在溫和的交談中,流動起來。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8

勞逸結合,學習玩耍兩不誤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向女兒表達她對年輕一代幸福生活的羨慕之情。

沒想到女兒卻說:“我還羨慕你們呢,你不知道我們這代人的痛苦。”

緊接着,女兒開始吐槽:“我們每天7點到教室,坐到下午5點,回家後再寫作業到11點半,而這不是一天,是整整12年。甚至周末都被學習霸占!”

李玫瑾聽後不免心驚,她感歎道:“這人不瘋才怪呢。”

然而,如此瘋狂的事,就是眼下孩子們的現實生活。

某大學一項全球性調研指出:現在的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即使放假在家,90%的時間也花在寫作業和輔導班上。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感應”,意思是一個人在過強的工作學習下,會出現煩躁、逆反等心理反應,很容易與外界産生摩擦與紛争。

就像現在,孩子們失去了快樂,越來越累;父母們心态失衡,越來越卷。大家都處在“超限邊緣”,心裡憋着一股無名火,搞不好哪天就火山爆發。

而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勞逸結合。

每天放學後,與其讓輔導班把業餘生活填滿,倒不如讓孩子多出門跑跑,多出去玩玩。

和孩子一起奔跑在跑道上,感受運動帶來的暴汗與放松,給頭腦放個假;讓孩子和小夥伴們去操場踢踢球,去劇院聽聽音樂,去影院看場電影,為生活松口氣。

有位教授說:讓孩子每天玩一小時,遠比一整天都學習的效率要高得多。

我們老話也說: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

所以,家長們不要過度焦慮,不要讓學習完全霸占孩子的童年。

适度放松,張弛有度,寓教于樂,才是讀書求學的最佳節奏。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9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10

體諒媽媽,一起守好這個家

朋友圈裡,一位媽媽吐槽說:

“孩子上學前,我還能在朋友圈裝一下歲月靜好,沒事和閨蜜逛逛街,和同事聚聚餐。可如今孩子開學後,我忙得像個陀螺,每天收拾他吃喝拉撒,按點接送,及時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還得輔導作業,完成社會實踐課。”

是啊,一開學,都是媽媽們忙前忙後考察輔導班,為孩子制定各種考級計劃,照顧一家老小的吃喝,還要時刻關注各大學習群、家長群。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隻要孩子一上學,她一天得打不下10個電話。

這天,她忽然在電話裡和老公吵了起來,指責老公不管孩子,抱怨自己活得像個老媽子。

看着同事情緒崩潰,我打心眼裡同情她。

有句話很紮心: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就是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因為女人的天性,媽媽們對培養孩子更敏感、更仔細,更容易焦慮和緊張。所以,爸爸們就要多體諒,不僅擔當起父親的天職,還要帶着孩子一起呵護媽媽。

在網上,@橙子爸爸分享了他的育兒日記。

在日記裡,我們看到這位爸爸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帶着女兒一起出門為媽媽買早餐。

因為媽媽是護士,經常值夜班,父女倆就主動承擔起買早餐的任務。

平常,橙子爸爸還會和女兒時不時給媽媽一點驚喜。

比如來一場大掃除,讓媽媽回家時眼前一亮;比如DIY個小蛋糕,為媽媽寫首小詩,讓生活充滿儀式感;比如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不給媽媽唠叨的機會……

在日記裡,橙子爸爸寫道:“和氣的家風,才是對女兒真正的富養。”

有句玩笑話:“媽媽開心,全家開心”。

此話不假,要想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爸爸就得和孩子一起,先讓媽媽開心起來。

家是生活的港灣,家人是并肩同行的戰友,隻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生活就能風生水起。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11

孩子跟父母吵架孩子有哪些心情(為了不和孩子吵架)12

大作家愛默生有句至理名言:

“家庭是父親的土地,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一個家,父母用心經營,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長大。

不僅是放假還是上學,這位爸爸的4條家規,都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聽話,父母先要學會說話;想要孩子快樂,父母就得舍得放手;想要家庭和美,一家人就得彼此體諒,互幫互助。

家和萬事興,不吵不鬧的家庭,運氣不會差。

歲月如梭,你以為長不大的孩子,其實一眨眼就長大了。

等孩子長大,關于童年的美好回憶,會像一顆星星,永遠懸在他心頭的夜空裡。

願你和孩子一起珍惜上學的時光,一起努力前行,一起開懷大笑。

與父母們共勉。

瑾山月:愛寫作的快樂寶媽。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