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熱的《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播放到了29集,劇中時間已經從早上九點(巳初)到了晚上九點左右(戌末)。在這漫長而緊張的一天當中,林九郎與太子李玙的鬥争是矛盾的主線,但在他們的鬥争當中,千古流傳的《詠柳》竟然也被當作了鬥争工具,讓人不禁感到驚奇、驚歎。
垂柳
在第四集裡,何監為了勸說張小敬收手,親自為他斟茶,還問他聽過童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沒有,張小敬不無諷刺地說,那不是您的大作嗎,都流傳一年了。(何監原型是賀知章)何監問,你知道有人如何向聖人解釋這首詩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太子已經成勢了,
萬條垂下綠絲縧——朝中追随者衆。
不知細葉誰裁出——是誰造成這種局面?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聖人(劇中稱呼皇上)似暖還寒的态度造成了這一切。
張小敬當時處于爆發邊緣,反複用力握拳,才壓下心頭怒火。長安危在旦夕,你們這些朝廷大臣還在這裡勾心鬥角,太可恨了!他反問何監,問題是你寫這首詩時是不是這個意思?何監一邊分茶一邊說,聖人說是就是。聖人早已聽過這種解釋,卻至今隐忍不發,這是為何?張小敬怒了,我沒功夫和你猜迷!
長安十二時辰,三方勢力去靖安司奪權,何監被迫離開
何監顫巍巍起身,直言相告,聖人猜忌太子,一旦太子與青年官員結交便會有性命之憂,隻有李必自小修道,與朝中官員來往不被聖人忌憚,所以李必不能出事,李必不犯錯,太子就有機會,等等。
張小敬顯然并沒被說服,但這部分劇情到了後面又再次出現了。何監的養子何孚被蚍蜉頭領龍波挖掉雙眼後,反複吟誦《詠柳》。依照劇情猜測,既然何監知道有人進了讒言,太子當然也知道,聖人懷疑他結黨自保,他就真的不能不自保,何孚有可能真的是他在暗中指使。何孚反複吟誦《詠柳》就是在暗示一些隐藏的劇情。何孚是牽動《詠柳》這條線的重要角色。
長安十二時辰,龍波與魚腸
28集,龍波将被挖去雙眼的何孚放到裝有猛火雷的車子上,在鬧市裡橫沖直撞,但猛火雷其實是啞彈,龍波的真實目的是用何孚引開衆人的視線。果然,林九郎開始勸說何孚指認太子是幕後黑手。何孚不肯承認,并且說何監不知情,隻要何監到聖人面前自辯,聖人肯定相信何監而不相信林九郎。林九郎便下令手下一定要在郭利士(原型為高力士)之前找到何監。29集時郭利士先一步找到了何監,大罵随後趕來的右骁衛将軍甘守誠,打算拼一把,直接帶何監去見聖人。甘守誠指出這不合大唐律法,郭利士這樣做會讓聖人認為他恃寵而驕。郭利士對何監說,聖人信任你,這就夠了。這個時候,何監說了莫名其妙的話,孚,上爪,下子,爪子,聖人早就不信任我了吧?不了解曆史的人會覺得何監太會瞎猜了,你兒子的名字和聖人的想法有什麼關系?知道何監晚年故事的人才會恍然,原來是這樣。
長安十二時辰,何孚
究竟怎麼回事呢?在《長安十二時辰》設定的天寶三年的前一年(742年),何監(賀知章)請求告老還鄉,《新唐書》記載“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劇中也交待過天子賜詩送行的事情。《宋史·藝文志》小說類收錄的高澤《群居解頤》記載,當時聖人問何監(賀知章)還有什麼要求,何監說: “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聖人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所以說,何孚之名是聖人賜名,而且是不久前賜的名。這就和劇情吻合了。
當然,何監當時80多歲,劇中何孚三四十歲,三四十歲還沒定名,也是很奇怪的。——沒料到劇中竟然給出了解釋!劇中,林九郎告訴何孚,何孚的名字是林九郎請聖人給起的。這下子就全都通順了。林九郎想表達這樣的意思:聖人把你看作何監的爪子,你要說何監不知情,聖人根本不會相信!
長安十二時辰,林九郎說何孚的名字是他向聖人請來的
在原著《長安十二時辰》裡其實沒有何孚什麼事,原著裡沒何監,隻有賀監,養子叫賀東。所以說,名字一改,戲份就多了,劇情整個都變了。包括第4集裡何監述說自己的《詠柳》被曲解那個劇情,也是原著裡沒有的。至于為什麼會這樣改,請大家自行猜測。電視劇對原著改動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原著裡魚腸是個老頭,劇中卻改成了美女。但是,大的情節卻總能繞回到和原著相似的地方,讓人不得不佩服編劇。
留意到《詠柳》這首詩在劇中的解釋時,我原本是想和《羅織經》聯系起來讨論文字獄的,不過唐代沒有文字獄,最多隻能算文字獄的醞釀期。比如,民間曆史(稗官野史,類似小說)裡,李白被唐明皇疏遠是他因為寫了“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被高力士進了讒言,說李白表面上是誇楊貴妃好看,實際上是諷刺唐明皇和漢成帝一樣,不然的話為什麼要拿趙飛燕來比拟楊貴妃?當然,話不能說這麼白,高力士隻要略微提示一下,唐明皇那麼聰明,自然就會心生不喜疏遠李白。——沒想到隻是說一說《詠柳》和“何孚”的名字,就寫了這麼多字,還是到此為止比較好。隻能說《長安十二時辰》的信息量太大了,雖然截取一個片段就是好幾個故事。願這個電視劇有個讓人滿意的結局(把挖得坑都填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