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内向腼腆與社交恐懼症

内向腼腆與社交恐懼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3:59:33

又是一年畢業季,剛踏出大學校園的畢業生們都興奮地在朋友圈裡交流自己找到的工作,可小艾(虛拟人物)卻獨自待在卧室,一臉愁容。小艾是著名高校的應屆畢業生,而且學習成績不錯,但她卻不願意和陌生人打交道。2個月前,小艾收到了第一份面試通知,雖然準備得十分充分,但在參加面試的時候,卻感到非常緊張,面紅耳赤不說,就連說話都語無倫次,結果自然是沒有通過面試。後來小艾又接到了幾個面試電話的通知,但她都直接挂斷了。看起來小艾隻是有點内向和膽小,但事實上,小艾很可能患有社交恐懼症。

内向腼腆與社交恐懼症(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内向)1

2017年3月1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宋家珍在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輔導。

(牛路/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緻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到底是内向、膽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是焦慮障礙的一個重要亞型,其主要症狀是害怕受到注視,例如害怕在大庭廣衆之下講話等,症狀嚴重時甚至不敢出門,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害羞則是一種常見的人格特質,本身并不具有病理性。那麼,如何區别社交恐懼症和正常的害羞心理呢?這關鍵要看具體表現的合理性、發生頻率、程度(和同類人群相比是否明顯超出正常範圍),是否伴有出汗、手抖、心慌、面紅、發熱等自主神經症狀,是否會明顯影響學習、生活、工作,是否有回避行為等。此外,社交恐懼症患者往往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異常表現,但卻無法控制自己。

引發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因素。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限制和過度保護,都會使孩子沒有機會與社會接觸并學習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進而很容易引發社交恐懼症。

2、神經生物因素。研究發現,與正常人相比,社交恐懼症患者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更高。

3、認知因素。部分社交恐懼症患者将社交活動看作是一種危險或威脅,從而誘發一系列情感、行為上的表現。

4、人格因素。研究發現,大多數社交恐懼症患者都具有人格特質上的缺陷,包括自卑、膽小、對外界過于敏感、過分追求完美等。

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

即使患有社交恐懼症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臨床經驗表明,絕大多數社交恐懼症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症狀都會得到明顯緩解。對于症狀程度較輕、願意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應該首選心理治療;如果患者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或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則可以首選藥物治療,但将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結合起來才是治療社交恐懼症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大多數社交恐懼症患者都起病于青少年時期,因為這一年齡階段恰好是心理發展、人格完善的關鍵時期,所以對于青少年來說,預防社交恐懼症非常重要。除了青少年自己要有意識地多參加社交活動、多與其它人交流之外,學校的教育者和家長也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和社交技能,減少過多的限制和呵護,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吳佳馨)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醫師駱豔麗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内向腼腆與社交恐懼症(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内向)2

(責編:趙鵬、姚欣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