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辛醜年農曆九月十八
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
——霜降
詩意霜降
和陳述古拒霜花
宋代 蘇轼
原文:
千林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譯文:
林子裡的樹木的葉子都霜掃成一堆黃葉了,隻有木芙蓉獨自開着。把木芙蓉叫做拒霜花不是虛稱的,仔細想想,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淩卻豐姿豔麗,占盡深秋風清,比起其他花來是最宜叫拒霜花的了。
賞析
秋天的林子一片枯黃,隻有木蓮花還是綻放着的。原來木蓮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拒霜花,經過一番的沉思叫做拒霜花更适合這個季節。 思想感情:作者感歎當時社會的腐敗,當時的社會又有多少個人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了。像木蓮花的純淨。作者用的是借物喻人。用木蓮花比喻為官清廉的人。也可以體現當時社會的腐敗。
《楓橋夜泊》
唐代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此詩精确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羁旅客子卧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全詩抓住一個“愁”字展開。如果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涼,那麼“江楓漁火”難道不給詩人一點光明與溫暖嗎?然而,“對愁眠”卻凸現在人們面前。旅途的孤獨、寂寞,牽起詩人的滿懷愁緒,更遇上殘月銜山、烏鴉悲啼,滿目寒霜灑遍江天,一個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經形成,奠定了全詩以“愁”為中心的基調。
《山行》
唐代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詩人的目光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雲缭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
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晖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霜降前四日頗寒》
宋 陸遊
草木初黃落,風雲屢阖開。
兒童鋤麥罷,鄰裡賽神回。
鷹擊喜霜近,鹳鳴知雨來。
盛衰君勿歎,已有複燃灰。
大意:
霜降來臨,大地一片蕭索,樹葉開始枯黃零落,天氣陰晴變換,年輕人播種麥子完後,鄰裡們舉辦賽神廟會祈雨回來。秋雨欲來,魚兒們紛紛浮出來補充氧氣,引得蒼鷹盤旋,鹳雀鳴叫。自古以來盛衰枯榮是自然規律,請您不要悲觀哀歎,難道沒有聽說過死灰還有複燃的時候?
到了霜降這個時節,草木都已枯黃凋落,秋風陣陣,天上的雲一朵接一朵的彙合又分開。我們眼前呈現了一副動态的畫面。地上的草木,漸漸衰敗零落,是慢慢的,天上的雲一朵撞向一朵,旋即分開,又去撞向下一朵,是快速的,從眼前到天邊,從地上到天上,一快一慢,一靜一動。
小孩子們到田裡收麥完畢了,鄰裡朋友們一個個像神仙似的回到家裡。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歸來人臉上的得意和笑意。
鷹擊長空,是因為寒霜将近心中欣喜,鹳鳥鳴啼,預示着秋雨的的到來。鷹和鹳兩個形象,都是積極寓意之象,一個“擊”字更是讓雄鷹雄壯兇猛的姿态展露無遺。
一個“勿歎”,将陸遊那看透興衰的超然心态展現出來。萬事萬物都是循環往替的,一時衰敗無需悲戚,這兩句詩也是規勸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自暴自棄。
感謝您的點贊,關注,轉發。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