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是中國武術兵器之一,有軟鞭與硬鞭之分。鞭的起源較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硬鞭屬短兵器械的一種,分單鞭、雙鞭,多為銅、鐵、堅木所制。軟鞭則是由镖頭、握把、若幹鐵節或數節棒棍以環相連制成的,歸屬軟兵械。
軟鞭分有三節鞭、七節鞭、九節鞭、十一節鞭、十三節鞭等,另外,還有橡膠帶、皮、麻、索類等編織制成的,如蛇形軟鞭、笞鞭、皮鞭等,此類鞭在技擊上是以抽打為主。長度按需要而定,長可至二丈,短可至數尺。
九節鞭素有“軟兵之母”之稱,鞭體由銅、鐵、不鏽鋼等制成,鞭身共有九節,因此稱為九節鞭。其中間七節,鞭把一節,鞭頭一節,每節中間有三個套環和兩個響環。一般長度,以練習者直立,“鞭把”頂下颌,“鞭頭”觸地為宜(約1、2米),且每節鞭長與練者拳頭等同。若鞭身太長掄舞時會打地面,而鞭身太短纏裹時又裹不住身體。從鞭頭裝飾上講又分秃頭鞭(即無鞭彩)和彩綢鞭(即帶鞭彩)。秃頭鞭多用于實戰,彩綢鞭多用于表演、競賽。
鞭的重量因人而異,過重掄轉速度太慢,過輕則打擊力度不夠。鞭彩作用有二:一是美觀,增加觀賞性;二是增強鞭頭的定向性和穩定性。
九節鞭攜帶方便,可纏于腰間,可收握于手中。用時放開便可揮舞,是一種軟硬兼施、可長可短的兵器。鞭法主要有纏、掄、掃、挂、抛,以及舞花、淩空鞭、地躺鞭等動作。
九節鞭運動軌迹以圓為主,借助于手臂搖動和身體各部位的轉帶,或打鞭的某部位來增加動力和改變圓心及方向。技法要求縱打一線、橫打一片,收如錦鼠入洞,放如猛虎出籠。
練習時,要求身随鞭走,鞭随人動,鞭走順勁,掄舞如輪,橫飛豎打,勢勢相連,時硬時軟,軟似繩索,硬似鐵棒。
習練九節鞭要注意下述要點。
1、手腕靈動
不論是發鞭、收鞭還是背鞭、撥鞭等,都需要手腕的靈活轉動,使九節鞭順暢、連貫,否則,不能發揮器械本身的技法特點,也容易誤傷自己。例如出鞭甩腕、收鞭扣腕等。
2、借勢順力
借勢順力是九節鞭的技法原理。因其多是纏、掄、掃、挂、抛等運動幅度較大的動作,速度快、慣性大,所以,九節鞭動作的起動、制動、轉動均不如輕小器械靈便。因此,借勢順力為駕馭九節鞭的慣性力、重力、離心力等外力,同時也是動作之間銜接連貫的關鍵所在。
3、柔剛皆重
九節鞭演練具有快慢相兼、剛柔相寓等技法特點。柔如一條繩,硬如一根棍。軟可折變方向、纏鎖對手及器械,硬可掄擊、抽掃對手通身要害。
4、身械合一
九節鞭講究人和器械要兩者互相結合,從而充分發揮器械的優勢。總之,演練九節鞭必須做到通其理、練其身、體其用,從而使練習者更好地體會和發揮九節鞭的技術特點及演練風格。
“巧打流星,順打鞭”。“順”,對九節鞭而言,即要求鞭在運動中走圓周路線來增大鞭頭的運動慣性,從而增大打擊力量。運動方法以掄、掃、纏、繞、挂、甩、抽、抛、撩、舞花等為主,演練時以手臂的搖動為力點,運用腕、臂、肩、頸、腰、腿等身體各部位為支點,做轉帶、撥打等動作來加速,同時還可改變鞭的圓周運動的軸心和方向,掄鞭時身械要協調,鞭花要貼身,翻轉要快速,步法要穩健。
技法上有“縱打一線,橫打一片,豎掄平掃,其法無邊”之說,演練時動作縱橫交錯,變化莫測,甚是好看,鞭花時而纏在臂上,時而繞在頸上,時而挂在肩上,時而掃至腿下,時而抛向空中,時而舞至身旁,動作各異,千姿百态,但勢法嚴密,鞭速驟增,巧纏快放,不丢空隙。
鞭勢講究“一步一動,一動一變,一變一花,動動是花”,給人以“花連花,花套花,花花連花;花接花,花串花,花花變花”之感。
以下為練鞭須知。
1、鞭身長度
一般是以練習者直立,持鞭的手臂屈肘在胸前端平,手握鞭把使鞭頭自然下垂觸地為宜。
2、鞭把握法
采用“陽把”的握法,即握把的手心朝上,手背朝下,鞭節在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部位下垂。在演練中,達到“握而不死,活而有力”。
3、出鞭方法
首先将鞭頭、鞭節連同鞭把一節節依次疊攏放于右手中,用拇指和食指扣成鉗狀握住鞭把的前段,小指扣住鞭把的後段,其餘二指握住鞭節、鞭頭。
這樣,跳起在空中放鞭時,因有拇指、食指固定了鞭把的前段,小指扣住了後段,所以隻須将其餘二指松開,用力擲出,即将鞭散開,萬無一失。否則,不是整個鞭擲散不出,就是鞭飛脫械傷人。
4、收鞭技巧
用手腕适當用力上挑鞭把,使鞭頭帶着鞭節由下向上或由後向前撩起,當鞭頭運行至身前上方與身體的夾角成大約45度時,随即手腕外旋翻轉,使手心朝上,往回一攏,使鞭順勢回歸再用手抓握。在手腕上挑鞭時,一定要使鞭頭、鞭節與鞭把間形成一條直線,鞭身中切不可出現凹凸現象,否則就不會将鞭一節節收攏在手,隻能抓住鞭頭而已。
九節鞭收鞭的關鍵是怎樣去控制鞭,先把快速運行的鞭速減下來,再經過引鞭、提鞭和挑鞭過程,最後接鞭。總之,熟能生巧,最終達到随心所欲。
5、走鞭貼身
九節鞭的運行路線,一般有三種,即繞矢狀軸、額狀軸、水平軸轉動。舞鞭不論走何路線,關鍵在于運鞭貼身。
6、縮小剪刀差
掄鞭隻注意貼身走圓還不夠,還應留意鞭在左右畫立圓的交叉線上,刻意縮小其剪刀差。
7、兩腳站位
習練時,兩腳的站立位置很重要。若手雖能持鞭走圓貼身,但兩腳站立的位置不當,則極易鞭頭擊腿而受傷。因此,兩腳應前後站立在一條線上,以求縮小被擊面。
8、不搖空鞭
空鞭指轉動鞭時沒有運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為支點,而是僅僅靠手臂的搖動動作,緻使動作連接不上,鞭花停頓,鞭勢不嚴密。
九節鞭實戰時,有“鞭是一根繩,全在纏得精”之說。“纏”不僅是指演練者纏繞動作要精确,更重要的是指用法上可纏對方的頭頸、手臂、腿腳等部位,一旦得手,立即回拽,随快速進身實施二次打擊,因此又有“九節鞭,軟帶硬,克敵制勝很管用”之說。
鞭身軟時猶如繩索,可勾、可縛對方的器械,硬時猶如鐵棍,鞭頭可擊、可笞對方的要害。九節鞭既可放長擊遠,也可抽帶近打。鞭頭尤具有突發性殺傷力,常會在對方招架時過頭或攔腰屈折打來,使對方防不勝防。
九節鞭站立招式有:老嬷紡線、銅鈎挂簾、左右十字披紅、金絲纏腕、張飛裡外騙馬、蘇秦背劍、鳳凰點頭、順風擺柳、浪子踢球、霸王摘盔、獅子搖頭等。
地躺鞭招式有:烏龍絞柱、獅子滾球、魚跳龍門、王小卧冰、霸王卸甲、鯉魚打挺等。
淩空鞭招式有:燕子鑽天、鲲鵬展翅、猛虎跳澗等。
在演練時,手的握鞭力度要達到“握而不死,活而有力”。全套九節鞭演練,起式要突然奇特、引人入勝,收式要戛然而止、回味無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