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

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8:05:34

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百家姓篇将從每個姓氏在曆史長河中挑選出各大領域出色的人物進行展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人物志-百家姓篇-于姓)1

百家姓于姓的由來和曆史

百家姓篇将從每個姓氏在曆史長河中挑選出各大領域出色的人物進行展示。

于姓

1.于謙

字廷益,号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土木堡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甯。

2.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河北省甯河縣(今天津市甯河區)人。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8年獲得改革先鋒稱号,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3.于禁

字文則,泰山钜平(今山東泰安)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将。随曹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與張遼、徐晃等合稱為“五子良将”。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财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後在襄樊大戰中遭關羽水淹七軍而敗,投降失節。

4.于吉

東漢末年黃老道代表人物之一。著《太平經》,信民太衆,為孫策所猜忌,遭冤殺。孫策曾言:“此子妖妄,能幻惑衆心,遠使諸将不複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

5.于右任

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是複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複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管姓

1.管仲

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并被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内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2.管辂

字公明,平原郡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古代蔔卦觀相行業祖師。精通《周易》,善于蔔筮、相術、算學,學習鳥語。相傳每言辄中,出神入化。著有《周易通靈訣》《周易通靈要訣》《破躁經》《占箕》等。

3.管甯

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隐士。管甯與華歆、邴原并稱為“一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隻談經典而不問世事,并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甯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著有割席分坐、不違本心的典故。

樂姓

1.樂毅

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将樂羊後裔。拜燕上将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于觀津,号為望諸君。

2.樂進

字文謙,陽平郡衛國(今河南清豐)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将。随曹操南征北戰,數立軍功,與張遼、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五子良将”。逍遙津之戰中與張遼合作,以少勝多,大破孫權十萬兵馬,威震天下。

3.樂羊

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名将。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後因大敗中山國而一戰成名。攻中山國時,城中懸其子以示樂羊,樂羊曰:“君臣之義,不得以子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鼎羹與其首,樂羊循而位之,曰:“是吾子。”已,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歸報,中山曰:“是伏約死節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