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曆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我們最理想的狀态,可是很多時候這種理想的狀态,隻是存在于小說、電視劇中,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美好狀态很難找到。
“活得太長克子孫,活來活去活成仇”小區裡有個85歲的老奶奶,滿頭銀發,很是引人注目,小區裡的人基本上都認識她,但是她卻總是有意躲着人們似的。
在電梯裡經常遇到她,她會主動跟孩子打招呼,一來二去,就跟我熟絡起來。
有一次提到了年齡,我提到了那句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她勉強笑了笑說:“活得太長了克子孫,寶不寶的,就不提了,不成仇人就不錯了。”
這個老奶奶的話聽着讓人覺得有點心酸,尤其是看着她說話的表情,笑容裡帶着無奈,滿臉的褶皺讓人看起來很心疼。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長壽應該是人們追求的,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反而認為長壽“克”子孫呢?
在一些家庭中,老人活得時間越長,就會産生一些愧疚的情緒,認為是自己拖累了子孫,因為年齡越大,身體活動越不方便,越需要子孫來照顧。
子孫後代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老人需要人照顧,勢必就要影響他們的工作,老人活得越久,子孫受累的時間就越長,就越不能活得解脫。
尤其是老人身體不方便,時時刻刻需要人照顧的情況下,會讓子孫逐漸失去耐心。
這種情況下,老人活得越久,子孫的态度會越差,老人逐漸會從一種愧疚的狀态變成一種氣憤的狀态,老人和子孫的關系也會變差。
而長期被老人所累,子孫會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老人頭上,老人會認為自己“克”了子孫。
為什麼父母養孩子小有耐心,子女養父母老,變得沒有耐心?
人們都知道“父母養孩子小,子女養父母老”這個道理,但是孩子幼年時候,父母可以細心照顧,陪伴孩子長大,孩子成年之後,卻很難用父母對待兒時的自己的那種心态對待父母。
有人說“這是白眼狼”,其實不然,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脫離了“非黑即白”的狀态,對于父母的養育之恩,大多數子女還是持感恩态度的,對待父母也一定是有愛的,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最後跟老人的關系變得那麼差?
因為父母養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有希望的,孩子會一天天變大,孩子的狀态會一天天變好,但是子女養父母老的時候,如果父母身體不便,癱瘓在床,子女是看不到希望的,父母的狀态會一天天變差,當事子女的情緒得不到緩解。
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态,所以我們實在是不能站在一邊去一味批判那些身在其中的子女。
多一分耐心,多一點陪伴,不要留下遺憾不過還是想要對子女們說一句話:為了不留下遺憾,請在父母在的時候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陪伴。
老家有一戶人家,兩個老人有三個兒子,老頭子老伴走得早,隻剩下他一個人,三個兒子混得很好,家家戶戶日子過得很好,但是就是在照顧老人這件事上沒有達到統一,結果哥三個鬧矛盾,最後定了個“輪班制”,老人輪着在三個兒子家吃飯。
簡單說就是,周一老大家,周二老二家,周三老三家,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要去在門口等着,就為能夠趕上吃早飯,時間早了,人家不開門,時間晚了,人家吃過了。
老人家很少說話,一個人行走在街上,讓人感受到的隻有孤單。
後來老人沒有去吃飯,兒子們竟然一周沒有去探視,再去探視的時候老人早就沒氣了。
老人走了以後,三個兒子湊錢大排宴宴,給老人辦了喪禮,花費超過10萬元,如果這10萬元花在老人身上,老人會有一個不錯的晚年生活,也不至于一個人孤苦伶仃離開。
老人在的時候被嫌棄,老人走了以後,三個兒子開始愧疚,生意不順當感到愧疚,兒子出車禍去老人墳上燒香,認為是受到了天譴……
老人在的時候,沒有能夠好好孝順,老人走了以後,愧疚之心一直揮之不去,而這種愧疚感無處發洩,将會伴随他們的後半生。
父母養子女大,子女養父母老,當父母年老了,走不動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們做子女的還是要盡量說服自己,去耐心陪伴,去悉心照顧,當這種日子成為日常的時候,更要好好照顧老人,就為有朝一日老人走了,不會留下這種揮之不去的愧疚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