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7 11:21:11

如果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是為人父母的失職;如果教育學生而不嚴格,那便是老師的怠惰失職了。

孩子從母體裡呱呱落地,都是純正無邪的,就好像一張白紙,繪上什麼,就是什麼。若在上面繪上最新最美的圖案,他長大後,就會是美輪美奂的;若在上面漫不經心地胡亂塗抹,他長大以後,就會是劣迹斑斑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别呢?關鍵就是教育。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1

古人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來自于“家教”“師教”兩個方面,所以,他們認為教育失敗的原因也是兩方面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明代學者陸思儀說:“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若不能齊家,則其子從孩提以來,愛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軌于正者矣,雖有良師,化誨亦難。”意思是說: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師也是無能為力的。清代學者張伯行也說:“教小兒不但是出就外傅謂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出就外傅”指出門就讀于老師。“外傅”:古代教導學業的師傅,這裡是泛指老師。“家教”和“師教” 二者結合起來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内有賢父兄,外有賢師友,子弟猶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長輩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早期教育幾乎全都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礎的教育,常被叫做“紮根教育”。沒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學校教育再優秀,一生也難有大成,因為他沒有良好的根基。這好比已經被塗抹了許多印迹的紙,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畫出美麗的畫兒,無疑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名言,這種家風、門風,是其家庭氛圍發生積極影響的結果;如果家庭氛圍發生消極影響的話,将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那麼,家有敗兒,誰之過?古人認為當然是“養不教,父之過”。這裡面的“父”就是單單指父親,那麼母親的責任哪裡去了?這是因為古代社會以男性為尊,女性讀過書受過教育的很少,隻能從事喂養孩子的事務,而教育孩子的職責大多落在父親身上。現在應該摒棄古人這種男尊女卑和父權思想的糟粕,将這裡的“父”理解為“父輩的家長”,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父母”。“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現實含義應該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過錯。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2

現代父母教子之過錯有很多種,最突出的兩種便是:其一,過分地溺愛孩子。現在看來,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無規無矩的學習生活,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從小的溺愛。其二,不重視孩子的道德修養教育。現代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缺乏對孩子道德修養的教育,所以,很多不應出現的不良習慣不斷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師教”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師教有問題、老師教育的方法不對,那是老師的失職,同樣是大問題。傳統教育中的師,分為“經師”與“人師”兩類。傳道的是“人師”,授業解惑的是“經師”,兩類老師的職責不同,所以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業解惑”就是傳授見廣識聞的知識,解答疑惑的問題。“傳道”在先,“授業解惑”在後,即先學做人後學做事。學生不懂得如何做人,老師是不會授業的,“有餘力則學文”,沒有餘力甯可不授業,也要先傳道。比較起來“人師”的作用比“經師”還要重要,所以,幾千年來有一句古話是:“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肩負着教育學生做人的責任,老師的責任之大,可以想見。

《三字經》的“教不嚴,師之惰”,這和現代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稱職的老師”的觀點是一緻的。對那些不稱職的老師,人們常以“誤人子弟”斥之。古人認為,教書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會堕入19層地獄。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一個庸醫,看的病人都死了,被閻王判堕入了18層地獄。他在那裡又喊又哭又鬧又跳:“我是好心,我的醫術不行,我是誤殺的,不是故意害人,不應該堕18層地獄。”忽然下面傳來一個人的聲音:“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塵都落到我身上。”“難道底下還有19層嗎?”“是!我在19層。”“你是做什麼的?”“我是教書的。”可見,古人對失職老師的憎惡程度有多深!

人們常常感歎:為什麼同一個家庭裡出來的孩子,有的優秀,有的卻低劣?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卓越,有的卻平庸?其實,歸根到底,原因隻有一個,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訴我們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也就是說,教育不是單方面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單方面老師的責任,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3

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現代社會的現狀是:1、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受委屈,處處忍讓,生怕孩子受委屈。2、老師面對一群被家長慣大的孩子,嚴格一點可能會受到家長投訴,主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兩者結合造就了目前的現狀。

感覺統合訓練課更加不能對孩子妥協,要求從嚴教學,把孩子的規則感與秩序感建立好,并能夠很好的加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對于上課的孩子,肯定是感統失調較為嚴重的孩子,解決感統失調問題是重中之重,訓練項目需要反複,也需要堅持,過程也不是一日兩日就可以看到效果,課程上的嚴格要求是訓練效果的保證。比如做一百個前滾翻就一定比做九十個的要強,需要不斷的反複與重複。

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子不教父母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4

感覺統合的學習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與必要的矯正。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有的家長認為隻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隻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将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将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

衆艾感統,專注感統教育十一年,提高兒童注意力,30000家長的選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