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為什麼沒有詠鵝?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駱賓王為什麼沒有詠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理解《詠鵝》,需要回到古代,體驗一下古人的禮俗。
據史料記載“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新唐書》
首先,鵝在古代不是普通家禽,是具有高度文化象征意義的動物。中國鵝是從鴻雁馴化而來,在周代繁雜的禮儀中,鴻雁是重中之重的婚姻禮物。鴻雁有季節遷徙的習慣,《白虎通義》認為“是随陽之鳥,妻從夫之義”,跟儒家的理論天衣無縫地嫁接了起來。鴻雁是野生的,于是,馴化後的“鴻雁”——鵝就派上了用場。婚嫁靠大鵝,這種現象一直到近代還廣泛存在。唐代詩人姚合說“有地唯栽竹,無家不養鵝”,意指有妻室有家庭的人才能養鵝,要麼給嶽家送禮,要麼是給兒子娶親。
周朝以來,中國重視禮儀制度。以結婚為例,婚禮有六道必要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除了納徵,其餘五道程序都要用到大雁。因為大雁春去秋回,被當作守信的象征。于是人們把大雁作為忠貞不渝的信物。
大雁哪裡來呢?當然由男方提供,不管是自己抓還是集市買,反正一定要活的。中國人口越來越多,但大雁卻越來越少,活大雁難抓啊,怎麼辦?就找鵝代替。鵝又稱為“舒雁”、“家雁”。陸遊有詩:“舒雁且為賒死計,鳴鸠便欲策勳忙。”說的就是鵝。因此,養鵝就逐漸在老百姓中普及,畢竟是女婿要給老丈人家送的彩禮。 到了唐朝,養鵝風氣達到了巅峰。唐朝人養鵝不是一隻兩隻的養,他們是一大群一大群的養。如果誰家裡沒養鵝或者養得太少,出門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唐朝詩人姚合《揚州春詞》就說:“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
唐太宗的女婿松贊幹布剛娶文成公主時不懂規矩,沒有送舒雁(鵝)。過了幾年,明白了這個習俗,急死了,生怕老丈人把女兒(其實是侄女)要回去,趕緊給唐太宗送了隻鵝,而且還是純金打造的。
除了婚禮用,養鵝還有别的用途。比如:下金蛋。唐朝淘金所使用的一種方法——生物煉金法。《永樂大典》引《嶺表錄異》:“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常于屎中劍麸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一兩或半兩,因而緻富矣。”有人發現鵝鴨鵝糞便裡有黃金,于是就養了很多,然後就發财了。于是唐朝老百姓就更流行養鵝,希望能得到這種野黃金。
再說說駱賓王這個人,唐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禦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九月,徐敬業(即李敬業,李勣之孫)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讨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徐敬業敗亡後,下落不明,《資治通鑒》 最後乙醜,“敬業至海陵界,阻風,其将王那相斬敬業、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