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世界上形成了以美蘇兩極格局為主的國際體系,史稱“雅爾塔體系”。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戰的戰勝國同樣形成了英法美主導的國際體系,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那麼,一戰後形成的國際體系為什麼叫“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呢?
一戰結束後,參戰國在位于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舉行締結合約的談判,分配勝利果實,史稱巴黎和會。巴黎和會的主導國家是英國、法國以及美國,意大利和日本雖不能主導但屬于“享有整體利益的交戰國”。而其他國家連公開的權力都不平等,充分體現了巴黎和會的不公平。
經過一番漫長的勾心鬥角,巴黎和會最終通過了《凡爾賽和約》,确立了歐洲、亞州西部、非洲和大西洋的國際格局。因為該國際格局是《凡爾賽和約》确立的,所以被稱為凡爾賽和約體系。但《凡爾賽和約》沒能滿足美國和日本的利益要求,美國更是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因為美國和日本都抵制了《凡爾賽和約》,所以《凡爾賽和約》沒能确立東亞和太平洋的國際格局。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比利時、荷蘭、葡萄牙和中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會議,目标就是确立東亞和太平洋的國際格局。
華盛頓會議先後達成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協定》、《九國公約》,基本滿足了美國的利益需求,部分滿足了日本的利益需求,帝國主義國家也達成了共同支配中國的暫時協議。東亞和太平洋的國際格局就此确立,帝國主義國家至此基本建成了一戰後的國際體系。
因為一戰後的國際體系是以巴黎和會的《凡爾賽和約》和華盛頓會議的《四國條約》、《五國海軍協定》、《九國公約》為基礎的,所以後世就将一戰後的國際體系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