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指的是企業性質的一種。全民所有制企業,一般指的是工業企業,因為我們國家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全民所有制指的是企業所有權歸全民所有,就此定義來講應當屬于國有獨資企業。
合同制,又稱勞動合同制,是現在勞動用工必備的條件之一。根據1986年10月1日實施的《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家率先在國營企業中實施勞動合同制。後來勞動合同制經《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明确規定,已經推廣到所有性質的企業。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就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工人,在1986年10月1日以前進入工廠的,可能會分為臨時工、固定工、季節工等等多種用工方式。但是隻有國家認可的固定工人,其連續工齡可以在1991年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視同繳費。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國家承擔,個人不需要繳費。
勞動合同制工人,隻要在1986年10月1日以後進廠工作的都應該簽訂勞動合同,繳納退休養老基金。1991年全面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都應當繳納養老保險。
也就是說有全民合同制工人,也有全民固定工人,但合同制工人不一定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工人。
辦理退休的條件實際上辦理退休的條件有多種變化,在1978年國發104号文件裡邊,規定隻要連續工齡滿10年即可。
有關退休條件,在199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修改為了職工到達法定離退休年齡,凡個人繳費累計滿15年,或者本辦法實施前參加工作連續工齡,包括繳費年限滿10年的人員。
2011年的《社會保險法》規定,條件就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不再設置特殊情況。
一般來講,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有一定的不同。視同繳費年限普遍沒有繳費基數等因素,而實際繳費年限是由繳費基數等因素作為判别标準了。因此在計算平均繳費指數的時候,會有所差距。不過上海等一些地區直接将視同繳費指數确定為1。
目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統籌考慮了各種因素,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指的是國家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方式以前的繳費年限,由于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而進行的補充。
如果按照山東省的養老金計算公式,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時間對于固定工和勞動合同制工人沒有區别,區别僅僅在于其繳費指數的差異。
養老金的計算并不會因為每個人退休而相等,具體要參考的繳費年限、退休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退休年齡以及養老金計算方式等多種因素。
所以,這裡邊都是一些老的政策和變化軌迹,細究起來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