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給我媽打視頻電話,她正拎着一小袋粽子準備丢。
我不禁驚呼:媽,端午節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家裡還有粽子呢?
我媽笑着說,你舅媽、小姨都包了粽子送過來,朋友們又送了些,實在是也不能每天吃粽子啊,所以就還剩着呢。這時間久了,擱冰箱裡也不行,雖然可惜,也隻能丢掉了。
我點頭稱是,心裡卻在想,這中秋節可馬上就又要來了……
因為常年不在父母身邊,原來每年中秋我都會給父母寄月餅。但一看這個架勢,今年怕是别再寄月餅了。那#中秋節#不送月餅,還能送什麼?
01 什麼禮物能讓這個中秋格外特别?
我們常說,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經曆過這幾年的種種,每一個人的切身感受也愈加強烈。
前幾天和朋友們坐在一起聊天,突然說到以前的一個同事去世了。再想想和父母最近的通話,總會提到他們的哪個朋友不在了,恍然發現,變幻與無常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身邊還能有人陪伴,父母依然健在,身體還算健康,原來如此難得。
「中秋」悄然臨近,滾滾紅城中還在奔波勞碌的我們,可能有千萬個不能“團圓”的理由,但“惜緣”的心情一定甚于往常。
歡迎到「喜馬拉雅APP」中搜索「職場媽媽自留地」收聽本文音頻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不禁在想,在月餅之外,怎樣的禮物才能承載我們“但願人長久”的願景?又有什麼樣的物件可以讓我們達成“千裡共婵娟”的默契?
02 什麼樣的禮物是好禮物?
我現在都深刻地記得,我曾經收到過的一個和我身高差不多大的“外星人”布偶。如果你看過孫俪主演的《辣媽正傳》,你應該會對它的樣子有印象。
來源:電視劇《辣媽正傳》截圖
我明白,朋友把它送給我,是想表達,在他的心目中,我就是個和“超級辣媽”差不多的人。但收到這個禮物之後,我真的,不知道把它放在哪裡。
它實在是過于龐大,而且樣子,實在是有點獨特。家裡空間稍大一些的就是客廳了,但放在客廳,年齡還小的孩子對它有點害怕,家裡來了客人也會覺得挺奇怪。
我就隻能把它放在了卧室的大床上。随後的一周内,我開始劇烈咳嗽,吃了兩個月的藥,嘗試了各種方式才有所好轉。
雖然,我不肯定是因為這個巨型布偶原因,但它本就不太讨喜的外形,讓家人堅持認為,這個“外星人”布偶可能用了“黑心棉”,它就是讓我感染的罪魁禍首,于是,被雪藏了起來。
所以,到底什麼禮物是個好禮物?對于大部分成年人而言,大概可以總結為三個要點——有用,好看,是個正經東西。
03 “物”隻是載體,有心才是“禮”。
之前看黃偉文的專欄,他寫過一個關于禮物的故事。
先是又甜吳君如跟他閑聊,無意中提起,陳可辛曾經在給她過生日的時候,突然很酷地遞給她一本雜志,說是禮物。一本雜志有啥特别的?她翻開一看,才發現,呀!是她出生那年那月那周的《Time Magazine》。
黃偉文當時就在心裡想說,哇,我也想要。
幾個月後,黃偉文和當時的另一半在倫敦的一個古董攤上發現了一本自己生日那年那月的《VOGUE》。
那樣的情景,另一半在,書也在,他覺得真是一個極盡浪漫的時刻。隻是,他的另一半毫無反應,隻是呆愣愣地站在一旁。
怎麼辦?幾十歲人了,也不見得要當場跺腳噘嘴撒嬌發脾氣吧。于是他拎出那本《VOGUE》遞給另一半,“呐,這本,你送給我。”
然後,兩人笑嘻嘻捧着書回了家。
你看,多少經曆過一些事的你我,其實早就明白“心意相通”這回事,往往隻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但不要緊。如果我們真的想要這樣的一件禮物,給想送禮物的人一點提點也無妨。
無論是送禮還是收禮,那個禮物被受禮者明确需要并喜愛,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文末的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禮物吧,走心且不容易撞款。
送家中長輩,不妨送普洱茶,生茶還是熟茶,都好。它代表着你嘴邊咽下的那句——“其實,我也想回家”,陪您喝喝茶聊聊天。
送閨中好友,不妨送一套性價比高的護膚品。畢竟,閨蜜之間最輕松愉快的時刻就是聊護膚、美妝的經驗。
送孩子老師,可以送一盒香薰,感謝老師燃燒自己,芬芳了孩子。
送普通同事,可以送一個文具套裝,除了筆和本子,一定加上一把尺子,代表你在稱贊他“做人有分寸”。
關于“禮物”,無論是收到還是送出的,你記憶深刻的是什麼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