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食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食字旁——“饣”。
饣,讀音shí,繁體“飠”,同“食”,用作偏旁。以“饣”作意符的字多與食物或飲食有關。如餃、飽、飯、飲、馊等。
行書中的食字旁:

上部“人”字以斜取勢,撇畫露鋒斜切入筆,然後轉鋒向左下行,撇身稍直,收筆向上回鋒牽絲引帶右邊筆畫:捺筆寫作反捺,順着撇畫的收筆筆勢露鋒輕入,稍帶弧度。
下面“良”字上靠,重心與上部對應。點筆角度略平,三個橫畫皆大抗肩,筆意連貫,豎提稍右傾,略帶弓形;提筆略長,出鋒呼應下一筆畫,短撇與反捺連寫,捺筆收斂,沉穩有力。
楷書中的食字旁:

“食”部居左時捺筆收縮化為點筆,整體不要寫寬,以讓右部,“艮”字短撇則直接省略;居下時撇捺開張,以承托上部。
具體字例:

飽 bǎo

餅 bǐng

饬 chì

餓 è

餌 ěr

飯 fàn

饑 jī

饒 ráo

食 shí sì yì

飾 shì

飲 yǐn yì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