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圖莊園的曆史
1331年,Pons領主授權給Gaucelme de Castillon在Saint Maubert教區建一座塔樓,這份授權書是最早記載拉圖莊園的文獻資料。之後的1378年,拉圖城堡出現在法國曆史學家Jean Froissart先生寫的“大事紀”書中。當時正是著名的英法百年戰争時期,來自于布列塔尼地區的士兵忠誠的守護着這座位于河口的“Saint Maubert教區防禦塔”。一個世紀零三天後,英國加斯科軍隊占領了這座城堡并派兵駐紮于此。一直到16世紀末期,拉圖都擁有英國和加斯科兩個主人。當時,拉圖将土地租給農民們耕種,農民需要向兩個主人繳稅。雖然并沒有在所有的領地上種滿葡萄樹,但是生産出來的葡萄酒已經遠遠足夠其需要了。那個時期葡萄酒的儲存條件還很落後,一般來說當年生産的葡萄酒需要在當年内喝掉。這個現狀一直延續到17世紀末期,莊園在Mullet家族的手中被打理得井井有條。雖然雇農租賃制逐漸的被直接經營所取代,但是葡萄的種植面積并沒有因此而擴大。
經過後輩的婚姻和繼承,拉圖莊園最終成為了Alexandre de Segur的産業。這個被路易十五稱為“葡萄酒王子”的貴族開啟了拉圖葡萄酒的新時代。在他1716年去世之前,Alexandre de Segur收購了拉菲莊園。他的兒子Nicolas-Alexandre作為波爾多議會主席,追随父親的腳步在1718年又接連收購了木桐莊園和凱隆世家莊園,擴大了家族酒莊的版圖。
18世紀初期,英國貴族和富裕的資本家們追求物質享受,他們成了昂貴美酒的忠實消費者。不管是波爾多還是來自于其他地區的葡萄酒都開始在英國熱銷起來。除了因為兩國間出現矛盾曾導緻封鎖之外,波爾多葡萄酒并沒有遭到敵視,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這個新的經濟體系也讓梅多克地區莊園的經營模式産生了變化,很多本地的貴族和資本家們也開始對投資莊園産生了興趣。
質量最好的幾個莊園很快就得到了認同,價格也一路上漲。1714年,拉圖葡萄酒已經比普通波爾多葡萄酒要貴四到五倍。1729年時已經漲到了13倍,而到了1767年則要貴到20倍之多。拉圖葡萄酒的名氣已經得到穩固。貿易的興盛帶動了莊園經濟的發展,1759年時拉圖莊園擁有38公頃葡萄園,到了1794年時擴充到47公頃。那個時候,總管與莊園主人之間來往密切,大量資料得以保存。這些珍貴的資料中還記載了拉圖莊園工作人員的一些趣聞和感人事迹。
在動蕩不安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值得慶幸的是拉圖莊園并沒有易手而且仍然保持着同等數量的葡萄園。到1842年,莊園的合法繼承人的數量急劇上升,這些人全部都是Segur家族的後代。
1962年,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收購了企業的53%的股權,成為了這個家族莊園的最大股東。同時英國哈維集團(Harveys of Bristol)也收購了莊園25%的股權。之後不久,哈維集團被黃雀在後的聯合利昂集團(Allied Lyons)收購。
1989年,聯合利昂集團又收購了英國培生集團所持有的拉圖股權,以絕對優勢獨占93%的股份。而剩下的7%的股份,為Segur家族的後代所持有。
1993年6月,法國百貨巨頭Francois Pinault先生通過他的投資控股公司艾特密(Artemis)收購了聯合利昂集團的股份。自此經曆了30年“英國”統治的拉圖莊園最終又回到了法國人的手中。
1995年初期加入團隊的Frederic Engerer先生在1999年被提拔為總經理。莊園在1999年11月時開始大興土木直到2003年竣工。酒窖、發酵間、釀酒和儲藏設備完全被更新,這讓釀酒的細節變得更加容易操控。修葺一新的品嘗室和主辦公樓讓莊園整體感覺更加優雅,一部分新鮮的血液加入了技術團隊。
今天,不管是在葡萄園還是在地窖裡,拉圖莊園的工作人員秉承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工作。
葡萄園的具體狀況
拉圖莊園(Chateau Latour)目前擁有葡萄園78公頃,其中的47公頃一直為莊園所有。種植比例為80%的赤霞珠,18%的美樂,餘下的則為品麗珠和小維度。莊園表層土為多層砂礫結合的特殊土質,底層土為泥灰土和粘土混合土質,采用“對稱葛優型”修剪法,每株葡萄枝上平均隻保留8串葡萄,每公頃種植10000株,可算是密集型種植,但葡萄質量高而産量少,每公頃産量不超過5000公升,這就要比别的葡萄園少。葡萄植株平均樹齡為40年。葡萄在采收時就經過嚴格的篩選,而在葡萄汁發酵時也不是如一般酒廠在木桶裡進行而是以不鏽鋼為酒槽,在梅多克區可謂開風氣之先。葡萄汁在不鏽鋼槽發酵完後再泵回全新木桶醇化20至24個月不等。如果年份不好,莊園會加強葡萄的篩選工作以保證即使在較差年份仍能保持酒的品質。
當莊園在英國人手中時,被交由釀酒大師Jean-Paul Gardere全權管理。他采用的一系列改革使這個古老莊園脫胎換骨,風華更茂。而Jean-Paul Gardere的更新計劃之一便是引進可控制溫度、發酵進度、且容量達14000公升的不鏽鋼槽。當時也曾引起業界的一片質疑,不過結果卻證明Gardere的做法是正确的。現代化的發酵方式比傳統方式要減少一半的時間(7-10天),也改善了拉圖的高度澀感與必須放置10年以上方可入口的問題。
酒精發酵通常會持續大約1周。然後進行持續3周的浸皮(連同所有的果皮和果核)。這些變化發生在可控溫的不鏽鋼大桶裡。4周後,葡萄酒被從發酵桶裡取出,使其與酒渣分開(大部分是果皮)。之後,葡萄酒會再次被倒回一個幹淨的木桶中進行蘋果乳酸發酵,将葡萄酒中的蘋果酸轉化成乳酸。定期的(每兩周)補充揮發的葡萄酒,即“添桶”。 大約每3個月就要對葡萄酒進行一次滗析,每桶葡萄酒需要滗析6次。
Chateau Latour (正牌):所有年份均在全新橡木桶中陳釀18至22個月。拉圖對葡萄酒生産工藝是極其苛刻的,一般情況下拉圖莊園裡面的葡萄隻有六成可以用來釀造正牌酒,如遇年份不佳則隻能有四分一甚至更低可以釀造正牌,其餘隻能降級為副牌酒出售。
Les Forts de Latour (副牌):由中心葡萄園中樹齡12年以下的葡萄及外園葡萄釀造,用半新橡木桶。少部分是被未達拉圖莊園正牌水準所淘汰(一般隻有六成可以列入正牌,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隻有兩成半),大部分是由莊園的另兩塊小園地(14公頃)所産的葡萄來釀造,1966年首次釀造,1972年正式上市。
Chateau Latour (正牌):高比例的赤霞珠使得拉圖酒單甯豐富、酒色深濃,它的酒年輕時在所有的一級莊之中顔色是最深的。經過長期的窖藏後,它總體上給人濃烈、強勁之感,黑加侖果夾雜着雪松木的芳香,并以其豐富、成熟的單甯作為支撐。最好年份的拉圖酒可以長期保存,而且至少要在20年之後才适合品嘗。
Les Forts de Latour(副牌):“小拉圖”雖非正規部隊,但是釀造過程可一點也不馬虎,故其口感必須等陳年後才能成熟。名品酒家帕克認為“小拉圖”是所有副牌中最優者,足可列入第四等頂級。
最佳年份
拉圖莊園 (正牌):1970、1971、1975、1982、1990、1996、2000、2003、2008、2009、2010
榮譽獎項
在1975年聖地亞哥(San Diego)葡萄酒品嘗會上,拉圖莊園和木桐莊園在參賽的10款酒中并列第二。
在1981年渥太華(Ottawa)葡萄酒品嘗會上,它在13款參賽酒中名列第七。
拉圖1990于1993年被選為《葡萄酒鑒賞家》之酒。
2000年在哈利庫拉尼酒店Halekulani舉辦的葡萄酒品嘗會上,它參賽的17款酒中僅次于前三,名列第四。
在2004年的柏林葡萄酒品嘗會上,在參賽的10款酒中名列第六。
在2006年東京葡萄酒品嘗會上,在參賽的10款酒中名列第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