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到秋天,人很容易倦怠、乏力。
怎麼辦呢?
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有一條是吃芡實。
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當之無愧的“秋補之王”。
生芡實補腎,炒芡實健脾
《神農本草經》将它列為上品,說芡實可“益精氣,強志,令人耳聰目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本草綱目》記載:“芡實能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遺精、白濁、帶下”。
現代科學也證實,芡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微量元素,可以保證體内所需營養成分;可以加強小腸吸收功能,增強人體消化力。
市面上的芡實,分為生用和炒用兩種,它們有啥區别呢?
生(幹)芡實,以補腎為主;而(麸)炒芡實,則以健脾開胃見長。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适合的吃~
入秋吃芡實,祛一夏濕毒
經過一個夏季,我們體内積攢了不少濕氣。如果秋補之前不把這些濕氣排出來,很可能越補越虛!
水濕本身就有“下滲”的特點,一旦人體處理得不幹淨,很容易沉積在腰腿這些地方。
對于這種情況,單純的化濕還不夠,還得加上一點“補藥”,幫助我們的髒腑,尤其是脾腎,将内部的水濕給“運輸”走。
芡實就是“駕馭”水濕的一把好手。它有補腎、健脾的雙重功能,相當于給祛濕上了“雙保險”:
一方面,為腎髒運輸水濕增加了驅動力;
另一方面,促進脾胃健運,讓水道更為通調,便于排濕。
芡實性質平和,适合多種體質食用,還能為體虛之人補養身體,用作家庭藥膳,最适合不過。
注意:芡實雖好,但具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婦女産後最好少吃。另外,嬰幼兒也不宜食用。
4種花樣吃法,美味又養人
芡實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煮粥、熬湯,也可制成糊狀沖服。1、芡實百合山藥粥
食材:芡實60克,幹百合60克,山藥60克,大米100克,食鹽适量。
做法:①把大米、芡實、山藥洗淨,幹百合用冷水泡軟;②鍋中加水,将食材一并放入,用大火煮開,調小火炖1~2個小時至熟,加食鹽調味食用。
營養點評:此粥可治慢性洩瀉或五更瀉。
2、芡實蓮子茯苓粥
食材:芡實 30克、蓮子(去心)30克、茯苓10克。
做法:
将芡實、蓮子和茯苓洗淨,浸半小時,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熬制約1~2小時成粥樣,調味即可。
營養點評:适合年老體弱、慢性腹瀉、失眠多夢、夜間多尿者。
3、芡實馬齒苋豬肉湯
食材:芡實100克,馬齒苋50克,豬肉150克,食鹽少許。
做法:①将芡實、馬齒苋(可新鮮可幹貨)洗淨,豬肉用開水過一遍去除泡沫瀝幹;②鍋中加水,将三者一同放入鍋内,大火煮沸後,改為小火煲2個小時,加食鹽調味食用。
營養點評:此湯有清熱解毒、祛濕止帶作用,主要用于女性赤白帶下,也可用于濕熱痢疾與洩瀉。4、簡易芡實糊
食材:芡實1000克,白砂糖少量。
做法:①将芡實洗淨陰幹,用小火炒熟;②研磨成粉,混入白砂糖即可沖服。每次可取50克左右沖開水調服。
營養點評:此糊可根據自身喜好,在磨成粉時加入黑芝麻、核桃仁或花生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