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牙齒因齲壞、外傷、磨損、酸蝕或發育異常等原因發生缺損,失去了正常的外形和結構時,我們稱之為牙體缺損。
牙體缺損的危害顯而易見:若缺損發生在咬合面,可影響咀嚼功能;若發生在鄰面,可引起食物嵌塞,影響牙周健康;當缺損較大涉及髓腔時,可引起牙髓炎症;若缺損發生在前牙,可影響美觀和發音等。因此,牙體缺損需要及時治療。
那麼,牙體缺損後如何修複呢?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
1. 當缺損較小時,可采用直接充填的方式,即補牙;
2. 當缺損較大時,直接充填往往不易成功或者達不到美觀和功能要求,此時就應采用間接修複的方式了,即采用人工制作的修複體來恢複缺損牙的形态、功能和美觀。
目前用于治療牙體缺損的修複體有:瓷貼面、嵌體、高嵌體、部分冠、全冠、樁核冠等。這些修複體類型,會在之後的科普中分别介紹,今天我們先重點來讨論下,如何根據缺損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适的修複體類型。
前牙
▍ 瓷貼面
适用于前牙輕中度缺損。前牙輕中度缺損、牙釉質剩餘量較多時,可采用瓷貼面的方式。瓷貼面修複的最大優點是磨牙少,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健康牙體組織。
臨床案例:患者因外傷兩顆下前牙折斷,左下中切牙已經根管治療并輕度變色。采用瓷貼面的方式,同時恢複牙齒外形及顔色。
▍ 全冠修複
适用于前牙大面積缺損,尤其是伴有顔色改變時。
臨床案例:患者多年前4顆上前牙根管治療及樹脂充填,繼發齲壞,大範圍的牙體缺損。
▍ 樁核冠修複
當牙體缺損非常嚴重,甚至累及牙根時,需要在根管内加樁來增加固位,再進行冠修複,稱為樁核冠,這是在拔牙前能保存患牙的最後一種修複方式。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樁核材料為纖維樁樹脂核,金屬樁核的使用逐漸減少。
臨床案例:患者10年前上前牙烤瓷冠修複,因牙冠邊緣不密合及牙龈反複紅腫等問題,要求更換牙冠。拆除舊冠後,可見大量齲損,剩餘牙體組織較少,不能為全冠提供固位,因此制作金合金樁核,為牙冠提供固位。
後牙
▍ 貼面
當後牙因磨耗、酸蝕等導緻面缺損時,修複醫生們也嘗試采用貼面修複,以最大程度的保存牙體組織。後牙制作貼面時需要選擇強度較高的二矽酸锂玻璃陶瓷,且厚度比前牙瓷貼面高,一般為1-1.5mm。
臨床案例:患者左上6因磨耗導緻牙體缺損,出現冷熱敏感,采用貼面的形式恢複咬合形态。
▍ 嵌體
當後牙牙體缺損較大、充填物反複脫落、較大鄰面齲壞或缺損,同時患牙又是活髓時,建議嵌體修複。當缺損範圍更大,需要覆蓋部分或全部牙尖時,稱為高嵌體。有關嵌體修複的優點及流程等可參考《牙齒缺了一大塊,還能補上嗎?》。
臨床案例:患者多年前左下6充填治療,繼發齲,去淨舊充填體及齲損後,見牙齒缺損較大,選擇嵌體修複。
▍ 全冠
當後牙缺損較大,特别是根管治療後,由于後牙較大的咬合力通過開髓洞口産生的楔力,非常容易導緻牙齒劈裂,因此建議全冠修複。參考《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為什麼通常需要做冠》。
臨床案例:左上第一前磨牙因齲壞行根管治療,進行全冠修複。
▍ 高嵌體(部分冠)
由于全冠修複需要磨除較多牙體組織,對于一些根管治療後缺損範圍不太大的後牙,為了盡量保存牙體組織,也可以采用覆蓋全部面的高嵌體(部分冠)修複。
臨床案例:左下6根管治療後,采用覆蓋全部面的高嵌體修複,相比全冠修複,牙體預備量減少。
▍ 樁核冠
當後牙缺損面積大,剩餘牙體組織不能為全冠提供固位力時,同樣需要在根管内加樁來增加固位。
所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修複體的使用安全也是修複醫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雖然牙體缺損的修複方式有很多種,但修複目的隻有一個:延長患牙的使用壽命。當有牙體缺損時,建議盡快面診醫生,制定最适合的修複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