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影響力和普通小說不同,也因此,數十年來,影視界對于《西遊記》的改編無數,但縱橫來看,也就隻有楊潔導演執導的1986年版《西遊記》最為經典,且貼近原著。
但越是經典的東西,越讓人有細細斟酌,研究的欲望,《西遊記》中,一直有個懸而未決的疑問,那就是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角?
其實這樣的論調,無非就是大家想要在西遊記的幾個人中,找出一個關鍵人物,按照原著和劇的設定,西天取經的幾人都是主角,包括小白龍也是,可非要辯出一個最關鍵的,毫無疑問,那一定是孫悟空了。
01、孫悟空的戲份最多,角色任務最重本文以這個版本結合原著來說,86版的《西遊記》裡,孫悟空從一隻破石而出的石猴子,到拜入菩提祖師名下,再到與牛魔王結拜,奪取自己的如意金箍棒神器,甚至大鬧天宮,在神界聲名鵲起,不管是作者,還是86版的導演楊潔,他們都花了許多的篇幅筆墨去刻畫孫悟空這隻猴子的形象。
原著裡也不過是100回的故事,作者卻用了整整8回去勾勒孫悟空的前期成長,而86版中,不過25集的劇情,導演卻用了整整接近4集的量去刻畫。在這個版本的劇中,唐僧一直到第四集中間才開始出現關于他幼年的一些傳說,對于他如何成名為玄裝法師的,完全是一筆帶過。
這看着就有點像我們現在看的大男主,大女主戲的戲碼了,前期竭盡所能地鋪墊猴子的成長和高光時刻,同樣,也将孫悟空作為一個天生天養的石猴那種野性難馴的性格做了很好的描述。
同時,孫悟空在前面大鬧天宮的種種,也為他以後的取經路埋下隐患。
例如他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練成的火眼金睛,為他以後取經時辨别人妖做了鋪墊;
例如,他和師傅取經過火焰山時,火焰山乃他打翻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後,火燒太上老君的仙府,火勢掉下,從而形成的火焰山,而取經時,也是他曆盡艱辛求來鐵扇公主的扇子才将火撲滅。
這就有種,事出有因,因他而起,因他而終的意思。
02、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顯然都是為孫悟空而設的
《西遊記》裡,孫悟空和唐僧等人曆經磨難,終于取得真經,可最後佛祖詢問得知,他們隻經曆八十難,還差一難才圓滿,随後觀音菩薩便給他們設置了最後一難。
為什麼差一難卻是由菩薩而設?這就很有意思了。
原著裡對于讓唐僧取經這件事,書裡是這麼描述的:
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衆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衆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佛祖的這些話意思很明白,“我找一個取經人,就是為了傳道的,既然我自己去吃了個閉門羹,那就找一個人來替我做這件事。”
也就是說,唐僧取經,曆盡的磨難,全都在佛祖的算計之中,所有磨難,看着是為唐僧而設置的,為的,就是考驗唐僧的虔誠。
可是,再細細地想,佛祖傳道,為何是在盂蘭盆會後才想起要傳道,為何特地提及孫悟空,又為何是找一個佛門中人轉世的唐僧去,而不是找一個真正的凡人?
唐僧取經成功,不過是回歸正身,于佛門而言,沒有太大的變化,可借着唐僧之手訓化一隻靈長的,不死不滅的猴子,那對于佛門來說,便是極大的助益了。
事實上,在經曆了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之後,佛祖就突然關注起了孫悟空所在的下界凡塵事來了,甚至讓菩薩指點唐僧途中收一猴為徒,還給了觀音緊箍咒這樣的法寶讓他交給唐僧“訓猴”。
說到底,這根本就沒有放下對孫悟空的束縛,唐僧取經前,用五指山壓住他,唐僧取經後,用緊箍咒控制他。佛祖為什麼對孫悟空這麼在意?
在取經路上,佛祖始終沒有出現過,一直都是天上的各路神仙輪番上陣,下界出現的妖魔鬼怪,有天上的神獸所化,有天上的童子所化,也有其他的山精野怪各種喧騰,這些精怪的目的都很明顯,那便是抓唐僧吃。
唐僧的肉吃了可以長生不老這件事,僅僅是個傳聞,沒有誰證實過,正是因為這樣,才引來這些妖怪的趨之若鹜。
可事實上,我們再想想這些妖怪,沒有哪個能在孫悟空手底下做點什麼,哪怕是抓了唐僧,全都不着急着吃,就是為了等孫悟空上門,這就有違常理了。
何況,以戰鬥值和戰鬥場面來看,顯然他們都對孫悟空乃至唐僧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基本上還沒真正的開幹就被收回去了,也就是說,設置這些精怪,并不是真的要為難孫悟空,而是為了讓他成長。
而且,我們再看九九八十一難中,受益者是誰?毫無疑問,受益者都是孫悟空,這西天取經的一路,都是在不斷地訓化孫悟空的心智和曆練,最後也成功将他的野性訓練好了,讓他成為一個有規矩的靈長動物,為佛門所用。
雖說電視劇的後續有些偏頗,但在《西遊記後續》裡,我們看到佛祖轉世,孫悟空作為一個舍利子,身系三界危難的責任于一身,相當于是三界的未來級人物,這樣的人物自然需要一個磨砺心志的成長過程了。
師徒5人,隻有孫悟空成佛,其他的,一個本就是佛,一個成了菩薩,一個成了使者,一個贖了罪。九九八十一難,功德圓滿,是誰的功德,誰的圓滿,在這裡便一目了然了。
03、以悟性看,孫悟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角色
這一點,就得将眼光放大一些看了,《西遊記》的創作背景,是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時代為主,那個時候,道家和佛家兩派的派系分明,誰都沒能比誰厲害一些。
在那些神仙精怪的文化領域裡,作者設置了這麼一隻天生天養的石猴子,本質上,從他破石而出的時候開始,就賦予了孫悟空不一樣的使命和智慧。
取經的一路上,孫悟空可以說一隻都是耳聰目明,心志堅定,懂得感恩的一隻猴子,甚至很多時候,這一路許多事都是他出謀劃策,乃至執行的。
這要換在職場上來看,孫悟空就是妥妥的職場一把手,唐僧便是那個天生好命,卻庸碌無能甚至沒什麼主見的老闆,也就是說,實權其實還是在兩個人身上,一個是一把手的孫悟空,另一個則是唐僧身後的那個人(也就是佛祖,佛祖在這裡就不說了)。
《西遊記》是他們師徒幾人的成長旅程,顯然孫悟空的悟性和行事手段都是最高的一個。
在這裡,小兮僅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三打白骨精,這也是大家最氣憤的一個章節,在這裡,孫悟空靠着自己敏銳的直覺和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可誰知唐僧不領情,被表象迷惑,愣是氣呼呼地寫了文書趕走了孫悟空。
孫悟空三次找借口留下,最後還是被逼走了,可走之前,他仍是給豬八戒他們留下話,讓他一旦唐僧遇難,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如此的聰明周全,事事設想到位,充分證明了他處事的手段和周全。
第二個例子,便是他們的最後一難,那一難中,設置的非常簡單,一隻老龜将他們連人帶書抖入了水中,經書全濕透了,當時的情景讓人非常深刻。
沙僧和經書是第一個落入水中的,當時的唐僧一心隻有經文,豬八戒倒是一口一口地喊着沙師弟,顯然,在這個時候,唐僧下意識看重的,是經文這種身外之物,而非人命,沙僧甚至還不及那些經文重要(這裡的揣測小兮沒有惡意,僅僅是就事論事哈)
他們在石頭上曬書,卻發現有些經書破損,甚至黏在了石頭上,為此,唐僧心疼不已。
在這裡,孫悟空和唐僧有一段非常經典的對話:
唐僧說:“都怪我們沒有看護好,佛本金經已經殘缺不全了”
孫悟空此時心态就很好,甚至有些樂觀:“師傅,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由此可以發現,唐僧的悟性甚至沒有孫悟空高,唐僧作為一個出家人,仍拘泥于表象的許多東西,并沒有悟到真正佛門中人的四大皆空,佛由心生的真理,而孫悟空早已經超脫了經文和固定的佛門之法則。
孫悟空原本一個筋鬥雲就能翻遍十萬八千裡,為什麼佛祖要強制性地讓他陪着唐僧去經曆這些,無非就是讓孫悟空自己去參禅禮佛。
以此來看,說孫悟空才是那個有大智慧,《西遊記》中最為關鍵的主角,并非空穴來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