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0 14:23:56

▼【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創造行星的最快方式可能是通過小石塊不斷堆積,而非大體量天體的對撞合并。這種理論被稱之為“礫石吸積”。】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1

​ ▲原行星盤環繞恒星

吵鬧的“嬰兒室”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2

​ ▲行星形成藝術概念圖

讓我們想象一下45億年前的太陽系。

那就像是一個嬰兒室,到處都是“行星胚子”的身影。太陽系誕生時留下的氣體和塵埃盤環繞年輕的太陽。塵埃盤内布滿星子——也就是直徑1到100公裡的多岩天體——以及寬度1000公裡左右的原行星。這就好像一群體型各異的孩子擠進了同一個房間。

與任何托兒所一樣,此時的太陽系也是一個“吵鬧”的所在。星子在系内疾馳,偶爾撞到一起。塵埃和岩石碎片穿過事故地點。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太陽系結束了這種混亂狀态,孕育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行星。

​ ▲有理論認為原始地球随着無數星子的對撞而不斷生長

研究論文合著者、瑞典隆德大學天文學家米歇爾·拉姆布萊切特表示:“這些天體能夠輕易并且快速形成。礫石吸積論為很多問題提供了答案。”

例如,在塵盤耗光制造行星所需的原材料前,行星如何形成?模型顯示塵盤将在100萬年到1000萬年耗盡。在此過程中,塵盤内的氣體蒸發,塵埃螺旋墜入新誕生的太陽的引力陷阱。

塵盤消失前,木星和土星等最大的系内行星已經擁有十倍于地球質量的核心。利用星子制造行星需要耗費相當長時間,因為星子通常會與嬰兒行星擦肩而過,而不是被它們的引力俘獲。相比之下,礫石很容易被原行星的引力捕獲,它們的不斷積聚隻需大約100萬年就能造就一顆行星。天文學家意識到礫石的存在,因為他們在嬰兒恒星周圍觀測到礫石的身影。通過觀測物質的射電波長,甚大陣列等望遠鏡對原行星盤内的顆粒尺寸進行測算。原行星盤通常含有大量礫石,朝着恒星緩慢移動,總質量有時可達到數百個地球。

摩擦:為何礫石能快速依附上原行星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3

​ ▲礫石吸積藝術概念圖

研究指出礫石乃通過塵埃顆粒撞擊合并形成。論文合著者、隆德大學天文學家安德斯·約翰森表示:“原行星盤内的絕大多數塵埃凝聚成礫石。”他将原行星盤形象地稱之為“礫石工廠”。2010年,約翰森和拉姆布萊切特開始思索礫石與行星誕生之間的關系。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計算,揭示礫石如何與漂浮在原行星盤内的大塊碎石狀碎片發生交互。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他們發現礫石能夠快速依附到原行星身上。

摩擦成為這一過程的關鍵。想象一下,礫石流穿過一個100公裡寬的原行星。在原行星盤内移動時,礫石與氣體發生摩擦,摩擦減緩它們的速度,導緻礫石被原行星的引力場俘獲。随後,它們開始環繞原行星移動,不久後墜落原行星表面。每次撞擊都會增加原行星的質量,如果發生足夠多的撞擊,原行星便可迅速生長,直徑增至1000公裡以上。拉姆布萊切特說:“從很大程度上說,礫石吸積是天體增大質量的最有效途徑。”

拉姆布萊切特指出如果原行星盤内的星子和礫石質量相等,礫石吸積的效率可達到星子的1000倍。2012年,他和約翰森在一系列論文中闡述他們的初步想法。2017年,他們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年度評論》綜述了這一理論。

天王星海王星為何最終演化成冰巨星?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4

​ ▲據信,原始地球與另一顆行星對撞,最終孕育了地球和月球

礫石吸積論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太陽系的諸多特征。比如,美國宇航局的“朱諾”号飛船發現,木星擁有一個超出科學家預計的更大更分散的核心。約翰森指出這意味着曾發生礫石吸積,因為這是在塵盤消散前的可用時間内形成巨大核心的唯一途徑。

又比如,長久以來,天王星和海王星如何形成一直困擾着科學家,而礫石吸積論也有助于揭開這個謎團。這兩顆冰巨星雖也有巨大核心,但并不像木星和土星那樣擁有大量氣體。嬰兒木星和嬰兒土星最終達到所謂的“礫石隔絕質量”。這意味着它們擁有足夠的體量,讓周圍氣體産生一個壓力泵,驅逐任何靠近的礫石。一旦停止吸食礫石,木星和土星開始積聚氣體。相比之下,天王星和海王星從未達到礫石隔絕質量(随着軌道距離不斷增大),最終演化成冰巨星,而不是氣态巨星。

在太陽系外,礫石吸積論也能解釋一系列謎團,例如大體積行星如何在距母星很遠的區域形成。年輕恒星HR 8799座落于飛馬星座,距地球大約129光年,周圍存在4顆體積超過木星的行星。這些行星與母星間的距離是地日距離的68倍,相比之下,木日距離隻有地日距離的5倍左右。約翰森和拉姆布萊切特進行的電腦模拟顯示,行星能夠在距母星更遠的區域形成,通過吸食周圍的礫石而不斷生長。整個過程可以在原行星盤的壽命内完成。相比之下,“星子說”并不會出現這個過程,因為距母星很遠的區域并不存在足夠的星子。

原行星在何處誕生

地球是怎麼形成七大塊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5

​ ▲TRAPPIST-1系統藝術概念圖

不過,仍有一大疑問仍沒有找到答案,那就是原行星在何處誕生?一種可能性是,原行星在恒星周圍的雪線形成,即液态水凍結的區域。由于環境從潮濕變成幹燥,塵埃和礫石的物理屬性發生改變。它們開始凝聚,體積不斷增大,充當“行星種子”。其它礫石随後依附種子,最終孕育出原行星。

蘇黎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安娜·德拉科維斯卡指出雪線是孕育首批原行星的理想所在。誕生之後,原行星開始吸食盤内的礫石。在最近刊登于《天文與天體物理》的論文中,德拉科維斯卡闡述了這一想法。TRAPPIST-1系統可能便是這種情況。座落于寶瓶座的TRAPPIST-1距地球39光年,是名氣最大的行星系統之一,共有7顆類地行星。

根據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克裡斯·奧梅爾和同事最近進行的計算,原行星在恒星雪線形成,而後通過吸食礫石,迅速生長。在達到與地球相當的質量時,羽翼未豐的行星停止“進食”,原因在于它們的引力影響了周圍的塵盤。奧梅爾說:“我們很難用經典理論解釋這個獨特系統,但礫石吸積能夠做到這一點。”

拉姆布萊切特指出随着天文學家發現更多系外行星,礫石吸積理論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行星的演化。“這一理論意味着所有行星的形成都是一個充滿動态的過程。”

(本文章來源于漫步宇宙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