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2月28日訊(通訊員 聶欣 許天穎 記者 王赟) 4200人次參與、徒步9000多公裡,15700餘份宣傳資料、8700餘份調查問卷,超過2900份水樣采集,搜集有效數據3000餘組……從1999年6月至今,南農大資環學院綠源環境保護協會連續20年,堅守綠色使命,緻力于秦淮河水質、土壤、生物多樣性的動态檢測和環保宣傳。第九屆“母親河獎”評選結果日前在北京揭曉,南農“保護母親河——秦淮環保行”項目榮獲綠色項目獎,這已經是協會第二次摘得獎項。
1999年,在南農大資環院宗良綱教授的帶領下,十幾名學生了解到秦淮河污染加重,在專業實習的同時,組建了一支環保實踐小分隊調研秦淮河水質狀況。這條路,一走就是20年。
13級本科生牛志越,如今已在荷蘭瓦特甯根大學進行水生态和水質量研究學習,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環保生态方面繼續深造,源于“秦淮環保行”的實踐經曆。“當時作為一個本科生,能做得很少,但如能堅持下去,攻讀生态環境方向的研究生,或許可以用科研之火,點亮國家生态之光。”
南農大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全思懋告訴記者,“該項目不僅為保護秦淮河貢獻了力量,也為我們多年來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源頭活水”。據他介紹,20年來學院堅持環保初心,将該項目發展成了一個傳播環保理念、播撒環保火種、培養環保人才的品牌,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擔負起“農人”使命,或奮戰相關行業、或投身科研,成為生态文明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據了解,全國“母親河獎”是由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等共同主辦,自2000年開始舉辦後,每兩年評選一屆,旨在表彰獎勵對為母親河行動、保護生态環境、建設生态文明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集體、組織和項目,以此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做生态文明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