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時間:2015年8月
行走方式:自駕
D1: 太平湖 午餐:太平湖橋頭飯店 晚餐:雲海樓餐廳 入住:雲海樓
D2:三棵樹,塔川,賽金花故居,碧山村,潛口民居。午餐:碧山村村頭農家菜,晚餐:黃山麗霞客棧。入住:黃山麗霞客棧
D3:靈山村,民間第一牌坊,徽州古城,魚梁,屯溪老街,黎陽in巷 午餐:屯溪老街,晚餐:屯溪老街美食人家。入住:黃山老街苑精品酒店
D4:午餐:華山徽宴酒店 屯溪開往景德鎮
D5:景德鎮國際商貿廣場
D6:雕塑瓷廠,景德鎮開往瑤裡,瑤裡古鎮風景區,新屋下村
D7:卧龍潭,瑤裡開往屯溪,入住黃山君瑞百合大酒店。
D6:雕塑瓷廠,景德鎮開往瑤裡,瑤裡古鎮風景區,新屋下村
瑤裡古鎮風景區
建于西漢末年的瑤裡古鎮,群峰環抱,如畫如屏。數百幢明清古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緻地分布在瑤河兩岸,一律的徽派建築風格,飛檐翹角,粉牆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瑤裡我一次次故地重遊,我會睜大眼去看去發現。與我重逢是舊日時光裡的記憶,欣賞那個昔日裡的動人回憶,也去發現那些新生的事物。在這一側的景區越來越多的仿古建築樹立起來,都是為旅遊服務配套的。隻要他們不去驚擾原滋原味的瑤裡本質有何不好?沒有更多泛濫的現代商業氣息,而是仍然保持着原生态古鎮古村古建,當地民衆的生活維持着樸實生活。這是我一次次追逐它的原因。
穿過這個新建的牌樓往裡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瑤裡商業街。
清澈見底,穿鎮而過的瑤河,兩岸明清商業街曾是徽饒古商道最為繁華的商業街之一。
瑤河就如一位碧綠帶水,洗盡鉛華的女子,溫柔的撫平心中的皺褶。
橋上還是那記憶中的木橋,走過了長長的歲月。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代又一代依然過着自己世外桃源的生活,白發蒼蒼的老人,頑皮雀躍的兒童都從這裡走過。橋邊還在吱吱呀呀的水車,一圈又一圈的行走在自己的節奏上,甯靜而淡泊。
這是不曾改變的瑤裡古鎮。街上多了幾家學生開的店鋪。經營着現代感十足的小瓷器,小杯,小碗都是很有創意的。在此也可以親自操作一下塑泥,拉胚的工藝。
一個人在青石的小巷中遊走,悠長又寂寞,但我享受這樣的寂寞。
古鎮上屋與屋之間的小巷,斑駁的牆面,長滿青苔的路徑都是曆史的一種訴說。
瑤河上有許多形狀各異,建材各異的橋梁,但總覺得這個人字形支架撐起的木橋是這裡獨一無二的代表。
街道兩旁的古建築都有各自 曆史故事。吳氏宗祠背靠氣勢雄偉的獅山,前臨清澈秀麗的瑤河,遙看峰奇巒秀的瑤嶺。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新修的,牌樓梁與柱的結合部都有精美的磚雕和石雕,使門樓在雄偉莊嚴之中又顯得美輪美奂。
在河對岸看暮色降臨的吳氏宗祠。
晚餐是朋友請的,朋友現在就好似半個瑤裡人,他帶去吃飯的地方一定是地地道道的地方菜了,好吃,味道很适合我的口味。吃完飯回旅館夜色已經黑透。這裡少有路燈,隻有星星引路向着對岸的燈光走去。山谷裡的風吹過來,有樟木的香味。我聽到了平日聽不到的聲音,風吹過樹葉輕微的摩擦聲,水流過石頭的沉緩泉聲,甚至自己的呼吸聲。安靜地坐着,什麼都不需要想。我多麼珍惜這樣的夜晚,聽不到喧嚣聲,真正的山間月色,真正的夜晚。
D7:
行程:瑤裡卧龍潭,江西至安徽一路風景
因為腸胃不适所以起的晚,吃了藥,估摸着時間能起藥效了才敢出發。離開瑤裡遊客服務區,省道行駛幾百米處一條小道開往卧龍潭。在山外不知山内的别有洞天。停穩車我就迫不及待地躍出。眼裡滿眼蔓延的綠啊,清澈見底的溪水那個綠,兩岸的山林,竹林的那個綠。輕輕穿過那片日光夕灑的竹林,放緩被人催化向前的心跳,耳畔是那個過橋人嘹亮的練歌聲。直到我的心足夠安靜,可以聽到這座山的呼吸,我才是真正走近這裡的一位過客。
河水這一側是卧龍潭賓館,六棟徽派建築的别墅在綠水青山中相輝映,清幽恬靜,風景宜人。
河那岸有一座亭,兩層的四角亭在青山的襯托下格外的跳眼。
卧龍潭就在瑤裡鎮的村子上遊,是瑤裡居民的生活用水源泉。
我喜歡這幅畫面,不是因為他們足夠美麗,而是因為這逼人的綠駐過我的心。
青山如黛河水如玉。
這樣的感覺怎麼說呢?鄉村是有氣息的,白牆烏瓦若隐若現,綠葉濃碧,泥土的氣味,水霧氣,炊煙氣……味覺嗅覺的盛宴。
瑤河上遊清澈得可見底,溪邊小路盡皆石頭鋪成,讓你很便利的就能親近瑤河。村民們在溪裡洗菜洗衣,一群群小魚流竄着争搶漂浮在水面上的殘葉。歡快的小魚又吸引了孩童的追逐。
古鎮居民一直保持着在河邊洗衣的習慣,這裡的水并沒受到污染。
辛勤勞作的小姑娘。
鵝暖石堆砌的排水道。
離開卧龍潭回到S205繼續沿省道向上向上。墨綠的大山茫茫一片,青霭流泛,難分山水雲樹。這時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情,給眼前的一切塗上顔色;任意編織自己的夢,各種幻象,各種美景。
在高山峽谷之中,有一條徽州古道,它是古代徽州通到饒州的交通要道。昔日徽商享譽大江南北,徽州古道功不可沒。這條古道從梅嶺村前的河對岸一直通向安徽休甯,屯溪,連接皖贛。徽州古道梅嶺段是最具觀賞價值的古道了,它有3000多個台階,寬1-2米,全都有麻石鋪成。前幾年帶孩子來入住梅嶺度假村時,就從梅嶺出發,踏着蜿蜒古樸的山道,觀賞着蒼勁古木,蔥翠竹海,一路攀登到此處。
在此是是一個視野開闊,可以極目遠眺的地方。山下白牆青瓦的民居被大山溫柔的環抱。那一條條蜿蜒的道路是它與外界的聯系紐帶。
離開瑤裡繼續往黃山方向行走。雖然來瑤裡隻是短短的20小時,隻是領略了它衆多美麗的一處兩處。在此尋一些舊夢,足夠。來瑤裡一年也不算長,讀一些心事,寫一個故事,一年還是匆匆。離開但沒有遺憾。對瑤裡的愛早已悄悄埋藏在内心。瑤裡是純真的孩子,閃動着純真的雙眸去看待每一個走進它的人。瑤裡從來不管你匆忙還是悠閑,風采從來依舊,把清晨和夜晚都唱成一隻古老的歌。我不想也無需一次把它的千般風情萬般雪月一次看清看透。我希望我能一次次的造訪它,慢慢的發現,在舉手投足間制造驚喜,觸摸它古老的味道。所以旅行不要說自己沒時間,一天是一天的行走,一個月是一個月的行走,隻要你邁出腳步。
車一直在山中行,千岩巉巉,一壑深美。路轉峰回,忽聽巨大的水流聲,轉過一峰見高山流水。
橋上就是我們剛剛駛過的行程。
繼續行走,再見廊橋。廊橋總是悄無聲息地鑲嵌在奇山異水之間,依賴着一方狹小的方圓空間,點綴出一處處詩情畫意的美景。
就這樣,在皖贛間我們伴着青山綠水一路行走行走。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這裡有山水相依的村舍,有古老滄桑的故事随風消逝。其實目的地是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重要的是另辟捷徑,少往熱鬧的地方擠,錯開時間,一切剛剛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